城镇化、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的动态关系分析

2015-05-30 22:20:34吴雨佳马广奇
开发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金融发展VAR模型产业结构

吴雨佳 马广奇

内容提要:运用VAR模型对陕西省1978-2012年城镇化、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在滞后两期对城镇化有推动作用。在滞后一期时,金融发展对城镇化和产业结构有较为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城镇化;产业结构;金融发展;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7;F830.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5)01-0030-04

DOI:10.13483/j.cnki.kfyj.2015.01.007

一、引言

城镇化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产业结构由以农业经济为主体转向以工业经济、服务业经济为主体的过程,是我国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明“城镇化建设是推动区域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城镇化能使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奠定基础,而产业结构的发展能够为城镇化发展指引方向并为其提供动力,二者相辅相成。由于实体经济与资金的相伴关系,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发展。

城镇化由西班牙工程师A.Serda于1867年在《城市化基本原理》中首次提出。随后,许多学者对城镇化与产业结构、金融发展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存在怎样的关系进行了论证。Davis&Henderson(2003)从聚集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认为主导产业从农业转向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时,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JaneJacobs(2007)在《城市经济》中从历史经济角度论证了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出发。贾洪文(2013)等研究金融发展对城镇化的作用机制,并实证分析了金融發展对城镇化的支持作用,城镇化对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胡荣才(2012)通过对比研究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发现各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发展程度正相关。而孙林、杨俊(2012)通过研究则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这三大区域的金融发展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效应。目前,对“城镇化”“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中两种因素间的关系研究较多,极少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据《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发展报告》统计,西部地区城镇化将保持快速推进势头,由于西部地区省际城镇化率差异较大,陕西省的城镇化率处于中间水平,因此,将陕西省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意义。本文将在借鉴以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陕西省城镇化、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三者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观察三者能否实现互动,并进一步提出了促进三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陕西省城镇化、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的现状

(一)城镇化、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

所谓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1)城镇化的发展,一方面,使得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能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城镇化加速发展,能够实现以投资促消费,从而推进产业、区域协调发展的结构调整目标,推进经济的服务化,实现结构转型;另一方面,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张,在其发展进程中能够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工业增速将逐步放缓甚至下降,城镇化带来的劳动力和其他资源在空间上的聚集将推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2)产业结构可以通过影响要素市场、形成产业集聚、改变就业结构和产业扩张等方式推进城镇化的发展。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和非农业化程度的提高,进而带动城镇化的发展,可见,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城镇化的进程有推动作用。(3)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同时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金融通过影响储蓄和投资,从而影响资金的流量结构,进而影响生产要素的分配结构,最终将影响产业结构。推进城镇化能够促进第二、三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增加投资需求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推进城镇化能够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可以创造投资需求。在今后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支撑中,资金是其顺利进行的保障。

(二)陕西省城镇化、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的现状

新型城镇化水平,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要义,包括经济社会转移转化水平、城镇综合服务保障水平、城镇环境质量整理水平和中心城市集聚发展水平叫个方面的综合水平。

陕西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2013年年初出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城镇化增长速度,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57%以上,2020年达到65%以上。2012年陕西省城镇化率为50%,较2000年增长了17.7%。2000年以来,陕西省逐步加快城镇化步伐,充分发挥大西安的引领辐射作用,不仅支持各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服务业等,同时还贯彻中央政府关于推进城镇化“不断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人的城镇化,研究新型城镇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精神,注重城镇化的全面发展。

2014年上半年,陕西省实现生产总值7422.65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6.76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4193.66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2802.23亿元,增长7.7%。目前陕西省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升、结构趋优”的良好态势。

十一五期间,陕西省作为西部大省,经济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2010年全省GDP总量居全国第16位,2012年全省CDP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6.2%,居西部第一。随着经济的发展,陕西省的金融业也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证券、保险等业务开始兴起。从金融发展总量来看,2012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2843.3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138.2亿元,为地区生产总值的2.56倍。可见,陕西省目前仍以银行类金融机构作为主要的融资方式。

以上数据显示了目前陕西省城镇化、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的水平,然而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及如何互动?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三、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采用城镇化率来反映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即城镇化率(C)=城镇人口/地区总人口。根据配第一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应表现为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因此,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用产业结构优化率来表示,即产业结构优化率(s)=(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地区CDP。由于陕西省目前尚未建立证券交易市场,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体的金融业迅速发展,故将银行类金融机构作为研究对象。金融发展指标(F)=(各项贷款年底余额+各项存款年底余额)/地区CDP。本文数据来源于《新中国60周年统计资料汇编》《陕西省统计年鉴》。

(二)单位根检验

本文所分析的变量数据均为时间序列数据,由于统计指标往往呈指数化增长,为消除异方差问题,对样本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这不仅不会影响数据关系,还可避免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分别以In C,In S,In F表示取自然对数的城镇化率、产业结构优化率、金融发展指标。为避免因时间趋势而导致的不相关序列存在“伪回归”问题,需要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

由表1可知,对各变量及其一阶差分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各变量的对数序列在1%、5%和10%的水平上都不显著(prob.>0.05),因此不能拒绝有单位根的假设。各变量的一阶差分别序列在各显著水平下显著,因此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非平稳序列的一阶差分序列为平稳时间序列,以此为基础进行协整检验。

(三)Johansen协整检验

一些时间序列,虽然它们自身非平稳,但其某种线性组合却平稳。为检验变量组合是否协整,Engle和Granger于1987年提出了协整检验理论。根据理论规定,变量的单整阶数相同,可以进行协整检验。由于LNC、LNS和LNF均经一阶差分后稳定,可判断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由表2可知,在零假设情况下,特征根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有2个协整关系。即城镇化率、产业结构优化率和金融发展指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也就是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

(四)格兰杰因果检验

协整检验只能分析城镇化、产业结构和金融发展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它们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则需要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加以验证。在对变量做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时,为避免因随机误差存在序列相关而导致因果关系检验的滞后期取值不全,需检验不同滞后期下的格兰杰原因概率,得到的结果如表3所示。 结果显示:(1)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在滞后一期时,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产业结构的优化有较为显著的作用。城镇化进程能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但产业结构优化不能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提供支持。(2)城镇化、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分别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在滞后一期时,金融发展对城镇化和产业结构有较为显著的作用。

可见,1978-2012年,陕西城镇化、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存在长期稳定的协同作用,金融发展为城镇化进程和產业结构升级提供了资金支持。而由于西部地区经济落后、金融发展需要政府支持等原因,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并未带动金融发展。可见,从整体上来说,陕西省城镇化、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之间并未形成双向的良性互动局面。

(五)VAR模型

由于VAR模型是非结构化的,且模型形式已被确定为线性形式,需要确定哪些变量间有相互作用及反应变量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的最大可能滞后阶数。在VAR模型中,可以根据LR检验统计量、最终预测误差( EPE)、AIC信息准则、SC信息准则和HQ信息准则的结果来确定滞后阶数。

通过LR、EPE、AIC、SC和HQ准则选择VAR模型的滞后阶数为1阶,经过估计可得到VAR模型如下:

其中,y= [In C In S In F]

(六)预测方差分析

通过方差分解可以研究模型的动态特征,即分析变量的扰动项对变量变动的贡献度,从而反映各变量变动的相对重要性。

从城镇化率和产业结构的预测方差分解结果可知:城镇化率主要是依靠其自身发展,金融发展对城镇化率的影响逐渐增大,但由于西部地区金融发展较缓慢,对城镇化率的影响不大,城镇化率仍主要依靠国家政策。城镇化对产业结构的发展影响较大,主要是因为就业人口向城镇转移,为第二、三产业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化。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稳定在18%左右,金融发展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总之,金融发展为城镇化率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了动力来源,促进二者的发展。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运用VAR模型对陕西省1978-2012年中城镇化、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和检验。可知:(1)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但不能促进金融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城镇化的发展能影响资源配置和消费结构,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2)产业结构对城镇化水平没有影响,且不能促进金融发展。这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城镇化发展和金融发展均靠国家政策,城镇化的发展对金融发展的影响暂未体现出来。本文基于陕西省城镇化、产业机构和金融发展的现状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以下建议。

1.因地制宜、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结合陕西省实际情况,建立以农产品为主的工业企业园区,切实利用自身优势,实现由农业化向工业化的转变,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会议明确提出要打造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推进产城融合。城镇化质量的提高不仅有利于加快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还能提高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从而对优化产业结构起到拉动作用。

2.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城镇化建设中来,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

地区城镇化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国家大政策的扶持,更应发挥自身主动性。陕西省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并积极发挥政府在基础投资中的引导作用,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区域城镇化建设中来,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以达到让城镇化发展来推动区域金融发展的目的。

3.完善财政金融支持和保障体系,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推动新型城镇金融发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对城镇化的推进具有积极的支持作用。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需要巨大资金,要满足巨大的资金需求,最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的财政金融支持和保障体系。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应制定金融支持城镇化的扶持政策和投融资保障体系,引导商业银行等商业资本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城镇化基础建设的资金需求,保障城镇化的有序发展,从而实现城镇化与金融发展的良性互动。

猜你喜欢
金融发展VAR模型产业结构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金融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实证分析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5:40:08
浅析金融法律体系完备程度对我国金融发展的影响
邮政金融应对互联网冲击的对策探讨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8:26:36
我国快递业与经济水平的关系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3:41:35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21:16
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抑制效应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公众预期与不良贷款
商情(2016年11期)2016-04-15 20:25:31
产业结构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