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纳灵魂的花园

2015-05-30 21:48:14常战仁
信息周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天人合一以人为本

常战仁

【摘 要】针对当前国内墓园规划设计案例较少,设计模式单一,景观设计较为简单,缺乏人文关怀这一现状。在西安市奉正塬墓園规划设计时,我们对建设现代景观墓园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用园林手法表现墓园,把“生态、人文、绿色、环保”的理念融入其中,建设园林式绿化、花园式景观,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现代景观墓园,就成了西安市奉正塬墓园规划设计的中心思路与理念。延着中心思路与理念,结合奉正塬优越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环境,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墓园进行规划设计。以期为当前国内墓园规划设计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墓园文化;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现代景观墓园

墓园也叫公墓或陵园。它是为逝者提供一个安息场所。也为逝者的亲朋好友提供一个与逝者晤面,交流,凭吊的地方。让死去的人得到安宁,让活着的人感到安慰,让人们在怀念中迎接美好的未来,是墓园真正所要体现的含义。[1]因此,把墓园建成一个“生态、人文、绿色、环保”的现代景观墓园,即园林式绿化,花园式景观,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灵魂花园。是我们这次西安市奉正塬墓园规划设计的中心思路与理念。

一墓园概述:

西安市奉正塬墓园位于陕西省高陵县南侧榆楚乡的奉正塬脚下,奉正塬距县城5公里,自泾阳过高陵达临潼,绵延百里,高四、五丈,泾渭不能北徒。南依渭河,有盘龙之相。故自周汉隋唐,王侯将相多葬于此。又传唐明皇李隆基曾两次驾临奉正塬的崇皇寺,因而奉正塬又称降驾塬,风水极佳。据《高陵县地名志》记载[2],奉正塬地名起源于秦孝公十二年,至今已2360年。塬上有上马渡仰韶文化遗址,唐朝时期与郭子仪齐名的中兴名将西平郡王李晟(sheng)安葬于此。因此可以说奉正塬是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祥瑞之地,福泽之地、人文之地。是人们告别逝者,追思亲友,寄托哀思,“慎终、追远”的理想场所。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扩大,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增加,西安市现有殡仪馆已不能满足需求,经西安市民政局等多方面研究,决定在西安市高陵县瑜楚乡的奉正塬畔建一座及殡仪馆与墓园为一体的现代化殡仪馆,即西安市第二殡仪馆。西安市奉正塬墓园是整个殡仪馆的主要组成部分。

西安市奉正塬墓园用地呈长方形(东西长约335米、南北长约170米),整个墓区地势平坦,地域文化背景深厚,是一块风水极佳,福德具足的理想墓园用地。

二功能、规模及区位分析:

1.区位选址

高陵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腹地,西安市辖域北部,距西安市钟楼和咸阳国际机场20公里、新市政中心仅7公里。西铜、西禹高速公路横穿南北,境内一马平川。东西长22.55公里,南北长20.10公里,素有关中“白菜心”之美誉。因境内有奉正塬,塬体高隆,称塬为陵,故名高陵。“泾渭分明”自然景观闻名遐迩。工业发展实力雄厚,是中国西部最具有投资潜力的百强县之一,也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承载地和聚集地之一。境内有唐昭慧塔、李晟碑、东渭桥遗址等古文化遗迹,建于秦孝公12年(公元前350年),是全国建县历史最早的县份之一。[3]

从城市总体规划定位与周边优美的自然环境,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来看,西安市奉正塬墓园是一块理想的墓园用地。

2.等级规模

西安市第二殡仪馆总用地218.80亩,其中西安市奉正塬墓园用地85.05亩,规模适中。规划集塔、亭、坛、桥、墓、碑、水、树、花、草于一体的园林景观墓园。园区配有设备齐全的专用停车场和便捷的交通道路,并有相对完善的管理维护设施。

3.功能结构

西安市奉正塬墓园的功能分区有出入引导区---服务区---纪念(祭祀)区—墓葬区—景观休闲区—边界(水景)缓冲区。由于西安市第二殡仪馆由殡仪馆和墓园两部分组成,故部分功能二者相互兼用。(图1所示墓园与殡仪馆关系图)

这样,空间环境上二者可以共享,可节约资源,有利于“环保、绿色、生态化”建设。

三规划设计理念与原则:

1.规划设计理念:

将文化内涵与祭祀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集墓葬功能、文化功能、民俗功能、艺术功能为一体,将“清明节”、“寒食节”,中华民族传统“孝”文化融入其中,为扩大民众提供祭祀逝者,寄托亲情,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场所。使市民在祭祀的同时得到休闲,欣赏文化,接受教育。既能提供文化效应,满足祭祀功能;又能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形成良好的循环。因此,把墓园建成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浓郁艺术氛围,“生态、人文、绿色、环保”的现代景观墓园是我们规划设计的中心理念。

2.规划设计原则:

1)以文化内涵为先导的原则。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春秋末期,孔子提出了一整套完备的殡葬思想,标志着我国古代殡葬思想的成熟。如“事死如事生”、“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4]中国人注重生也注重死,对逝者的缅怀,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之一。中国人通过祭祀、服丧、凭吊、清明扫墓等一系列活动构建了殡葬文化的框架。殡葬文化也铸就了墓园文化的内涵。

前面概述介绍奉正塬墓园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因此文化内涵就成了这次墓园规划设计的先导原则。

2)多元化原则。多元化原则体现在殡葬形式与艺术风格上。

殡葬形式不但反映逝者生前的愿望,也是亲属对逝者后事的一种安排。不同的殡葬形式也是墓园文化多元化的具体体现。艺术风格的多元化,是将人生的喜爱或亲友对逝者的敬爱用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既丰富人生又启迪后人,艺术风格的多元化丰富了墓园景观的艺术效果。墓园可根据丧属的民族习惯,殡葬风俗,经济收入等特殊要求为其提供可满足需求的殡葬形式和艺术风格。

3)“以人为本”墓园公园化原则。关中地区居住着多种民族及多种习俗的人们,多民族多习俗决定了不同的丧葬习俗。墓园规划要“以人为本”,尊重各种丧葬习俗,把人们不同的祭祀要求充分考虑进去,也是对我国殡葬文化的很好保护。

传统墓园常给人以阴森、恐怖的感觉。要使人们放弃这种印象,就应“以人为本”,按照景观、生态、人文纪念的要求,重新赋予墓园一种祥和宁静的氛围。通过墓葬形式把绿化、园林小品、雕塑、铺面、艺术景点有机结合起来,完成园林景观墓园的构想。将墓园建设成人文化、公园化的现代墓园。墓园公园化有利于净化空气,改变墓园风貌,从而达到环境优雅,气氛和谐。以此减轻殡葬者的悲伤之感。

4)“天人合一”可持续发展原则

“天人合一”的观点是殡葬文化的哲学思想。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殡葬形式上体现了多样性,如土葬、火葬、悬棺葬、树葬、天葬、野葬、叉康(门巴族葬俗)、水葬、风葬、浮厝(cuo)(远离故土或身在异国的一种暂寄葬法)、三宝殉葬(鄂伦春族葬俗)、裸葬、草葬等等。综观上述葬俗方式,无不将自然与人的活动相联系,构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同形同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5]

人来于自然,归于天地。基于此墓园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原则。既“天人合一”可持续发展原则。西安现有经营性公墓土地资源存量有限,节地葬式应大力推广。西安市奉正塬墓园规划设计以“逐步建设,滚动开发”的模式运作,先将墓地外围土地进行开发。若干年后形成中心景观和周边墓区的格局。此时再按照使用要求进行多层次开发,建设一块,销售一块。避免一哄而上浪费土地资源,提倡节地式墓葬,保持墓园可持续发展,并可获得较高的经济回报。

四、场地规划与空间设计

西安市奉正塬墓园设计(图1所示空间平面分布图),依托奉正塬原场地的有利地形,充分考虑到人流及车流集散的因素,将悼念厅布置在南侧,利用南侧高坎地形配合整个馆区的绿化,形成高度层次和谐统一。从而将整个园区的前区围合出一个明朗肃穆,绿荫覆盖的空间。

碧波荡漾的人工湖(瑶池)将馆区与墓区划分为前后两个区域。以水景、中心绿地、祭祀广场组成的一条功能性轴线,将前区,中心水体,后区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序列。位于轴线序列上的两个亭子和祭祀广场则在视觉上将其强化。

由于西安市第二殡仪馆是由殡仪馆和奉正塬墓园两部分组成,所以在功能分区上如:停车场、瑶池、纪念广场、服务区、部分景观休闲区由殡仪馆与墓园二者兼用。

通往墓园中心形成一条静谧温馨的园内中心道路,园内中心道路通向墓园西边的主祭坛。将瑶池水系引导进入艺术墓区,把艺术墓区划分为南北两侧,增強其景观效果。整个墓园内利用高大松柏乔木围合出停车场、办公区、生活区、悼念区和骨灰安放、安葬区空间序列。

墓园内分别布置了雕像、祭坛、小桥、园林小品、艺术石碑等,点缀着园中景致。用园林手法表现墓园,营造出宁静祥和,隽秀典雅,庄重大气的柔化墓园环境。以此表达人们对死的尊重对生的珍爱。

五、墓园景观设计及各景点构想:

1.艺术墓区

是一座座纪念墓碑,又是一尊尊高品位的艺术品,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人生命结束后,用艺术形式表现自己不同的人生,用各自喜爱的艺术形式展现丰富多彩的墓区景观。集祭扫、纪念、游览、瞻仰于一体的艺术墓碑增添了墓园的知识性、文化性、艺术性。

艺术墓位设置随意、活泼、自然,展现给人们一座特殊的人文纪念公园。(图3所示案例参考)

艺术墓区可依职业、爱好、亲属意愿及经济条件等因素划分为高、中、低档多个区域。

2.思念岛

思念岛是瑶池中的一个圆形小岛,是瑶池中一个重要景点,为了发挥其景观效果,在思念岛中心设置一尊石刻三面佛像,佛像外围布置石雕十二生肖。因为每个人对应着一个生肖,十二生肖又代表葬在这里的每个人。在岛边沿设石雕栏杆,美化了环境,对观赏人起到了安全防护作用。(图4所示思念岛设计构想图)

3.主祭坛

主祭坛位于墓园最西端,祭坛造型为三层同心圆,由下至上按大小分层叠加,形成一个高出地面的大祭坛。祭坛东西南北方向各有一个通向祭坛的踏步通道与四边道路相通,使人能从四周顺利登上祭坛,站在祭坛上可看清整个墓园。“清明节”、“寒食节”等传统民俗祭祀节日可在此举行相关祭祀活动,也可作为祭祀人群的活动休闲场所。(图5所示祭坛参考图)

4.小桥

西安市奉正塬墓园地形平坦,地块规整。为了强化视觉效果,将瑶池水系引入艺术墓区,形成一条流动水系,水系将墓园与瑶池连成一体。使瑶池水系成为艺术墓区的重要景观要素。为了与主祭坛遥相呼应,在园区水系上设计建造三座小桥。小桥将艺术墓区南北两侧连接为一体。小桥、主祭坛与园内景观错落有致,交相辉映,增强了墓园公园化功能。(图6所示小桥透视图)

5.景观绿化、雕塑小品

墓园的景观绿化是整个墓园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墓园绿化、环保、生态化的重要体现因素。墓园绿化以高低搭配、四季兼顾为原则,使得一年四季墓园都有自己独特的园林风景。

墓园中心静谧的园内中心道路称之为神道。神道两侧每隔几米设一处休息条凳,其周围由绿化包围,供人们休息并观赏园中风景,使人们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尽快解脱出来。(图7所示神道两侧休息条凳)

为了丰富神道的景观效果,在神道两侧布置了几处雕塑小品,雕塑布置在半圆形铺底面中心,外围用密集的常绿灌木围合,形成特殊的景观点。使人行走在神道中间犹如步入公园的感觉,给人以舒心的享受。(图8所示神道雕塑小品)

六、结语

当今国内墓园规划设计案例较少,设计模式单一,景观设计较为简单,缺乏人文关怀。针对这一现状,在西安市奉正塬墓园规划设计时,我们对建设现代景观墓园进行了一些探究,前面几节是对奉正塬墓园规划设计方案的探究与解析。是现代景观墓园规划设计的实践,以期为当前国内墓园规划设计提供借鉴参考,欢迎指正。

参考文献:

[1]王俊杰.墓园景观规划的设想.http//wan.sogou.com

[2]高陵县地名工作办公室.高陵县地名志[M].西安:陕西出版社.1984:156.

[3]高陵县地方志编辑委员会.高陵县志[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0:3.

[4]王计生.事死如生:殡葬伦理与中国文化[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2:6.

[5]祝璟.我国现代殡仪馆建筑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10.

猜你喜欢
天人合一以人为本
论太极拳拳义中的儒道思想
武术研究(2016年7期)2016-12-15 08:46:33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美学之意境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3:56:30
“中国学派”动画片的审美解读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1:09:51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26:32
论工程管理中的“以人为本”
企业导报(2016年17期)2016-11-07 20:50:23
浅谈传统审美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8:52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9:01:18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