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育改革的人文内涵塑造

2015-05-30 20:22程佳
艺术科技 2015年10期
关键词:教育改革初中美术

摘 要:随着新时代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满足于多元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初中的艺术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当代教育的发展是横向和纵向两种模式发展的竞争,艺术教育作为素质协调化发展的文化教育内容,其人文哲学内涵的塑造显得更加重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协调多方面教育改革的积极因素进行配合,塑造初中美术教育改革中的人文哲学内涵,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美术的人文魅力和哲学色彩所在,真正绽放学生自身的艺术学习色泽,满足于艺术个性化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育改革;人文内涵塑造

以个性艺术培养教育为主线的美术教育对开发人的智力和潜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已经日益成为社会的共识。但在当前的教育体制大环境下,学生课业重,课余时间有限,这要求学生美术课内容要当场完成,在每周一节时间有限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完成美术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教育中不能简单地陶冶学生的文化情操,要更加注重艺术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学生人文艺术性格的塑造,通过多元化艺术教育手段的融合打造特色化的艺术教育方式,充分带动学生的艺术学习的兴趣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意象思感,充分释放学生艺术学习的潜能。

1 人文元素与美育相结合

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课堂学习任务为教学导向,设定人文教学与美育相结合的教学目标,即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建立问题解决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保证拥有与利用丰富的学习机会,以真正获得学习经验。问题解决模式是多种具体教学方式的集合体,包含“以问题为定向、以探究为过程、以解决为目的”的共同特征。以美育为导向的学习还包括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学场域,走向校园、走向社会、回归生活世界。通过同伴活动、社区活动等其他社会活动,主动建构认知结构,完善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塑造整体人格。体育教学的重要转变就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真正使学生的艺术思维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为主要内容。结构化指的是课堂内和课堂外均要形成学生解决问题的活动方式和内容。确立学习任务为主导的学习型体育教学课堂有利于美术教学工作更加深化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育人文元素与美育教学目标相结合的效果。

2 人文理论与艺术课堂实践相结合

在课堂的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教育尺度,把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进行课堂实践的同时能学到关于人文的理论知识,在学习关于美术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体会到美术实践的乐趣,只要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学生对知识原理的理解。

3 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结合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进行学习的基本理念为教学过程中的活动依赖性关系,是以最基本的人员小组分割定位形成的教学动态组织形式,与传统的美术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再是单方面的学生特定素质优化的分组学习,而是基于学生在程度上表现能力的不同进行细致优化的分组。通过一定程度上的分组学习将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融入其中,从而显现出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的特征:教师不再是课堂对学生传授学业的主体,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双向互动学习的过程,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的过程,而学生之间的合作性创新交流是最为重要的形式。在体育课上,如果美术教师将学习者随意地组合在一起,完成他们各自的任务,虽然他们之间相互进行切磋学习,但是有个别同学完成了学习任务,但这种学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学习,因为他们之间没有互相合作学习交流关系。美术合作性学习活动的开展还具备以下的形式特点:(1)改变了传统的“一个教师面对一群学生”的教学模式。在学习的优化过程中就形成了“一群学生面对一群老师”的局面。不仅扩大了交流合作的互助性,同时也提高了美术教学效率的过程。(2)美术教学课堂成员间是相互学习促进的关系。(3)美术教师起着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充当监督与指导学生的功能。(4)小组合作教学有利于扩展学生学习的兴趣。(5)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人都参与到教学中来,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4 学生人文审美意识的培养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美术意识形态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劳动艺术的产生而促进的;一方面是由于历史的过渡性所造成的。历史在偶然和必然之间还总是发生奇妙的变化,审美意识的发展与过度正是这种奇妙原因的另类表现方式。在充斥着劳动与生产的历史动态过程中,审美意识总是在人们信仰过度的情况下发生质的变化,导致了审美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具有特殊性:它一方面被看做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但另一方面又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与它们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因此,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具体地说,审美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話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其直接的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总是与深层的功利性、理性和认识性等交织在一起。如果从目的、方式和态度三方面来看,审美意识形态是多因素交织的综合体,具有神秘性和不可判断性,在形态认知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却无法准确地描述出来,增加了它神秘的色彩。基于审美意识的产生与发展,在艺术教育的知识传达过程中就要极大地提高学生对美学的兴趣,从美术学习的基础开始,不断地完善美学意识的汇聚。

5 美术教育过程中的艺术评价机制的建立

美术学习活动坚持多角度的评价方式,即依据评价目的、评价标准和学习情境开展形成性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而其根本价值偏向则是形成性和过程性评估占据主导地位。教学应明确教学的目标绝不仅仅是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也绝不仅仅是在每次课结束时或者学期结束时,对学生的最终表现进行打分,而是要考查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是否能积极参与,是否能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发起并组织活动,是否能在活动过程中与其他主体间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是否能对自己和他人的活动水平及活动方式进行良好的监控和指导,是否体验到教学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和成功的体验。因此,在教学评价活动中,应偏向于采用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从而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素质的综合评价和审核,让学生素质得以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美术学习能力。

6 结语

在现代美术教育发展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基本学习素质进行多维度的学生艺术教育,从教学方式的应用角度来全方位地探究学生的艺术行为能力,坚持多角度的艺术素质评价,全面化地评判学生的艺术学习能力,达到艺术人文内涵相结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郭悦龄.抓好农村艺术教育的几点浅见[J].河北教育(德育版),2013(06).

[2] 肖才宝.艺术教育融于教育全过程[J] .音乐天地,2004(03).

作者简介:程佳(1987—),女,江西丰城人,中小学二级(初中美术),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新余附属学校。

猜你喜欢
教育改革初中美术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初中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浅谈“EEPO有效教育方式”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