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都市农业景观对城市碎片化公共空间景观规划的影响

2015-05-30 21:16韩耀辉
艺术科技 2015年10期

韩耀辉

摘 要: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发展,都市农业景观逐渐融入城市,而城市公共空间围绕社会生活、经济利益、环境生态、文化传播而扮演多重角色,城市公共空间出现破碎化,影响城市公共空间的稳定与协调发展。文章以此为背景,通过界定城市碎片空间,基于国内外都市农业景观的建设成果,提出对去碎片化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规划的相关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都市农业景观;城市碎片化空间;公共空间规划

1 相关概念

1.1 都市农业景观

都市农业景观是指地处都市中、都市郊区和大都市经济圈以内,紧密依托并服務于都市,以适应现代化都市生存与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现代农业景观。[1]

1.2 城市碎片化公共空间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公共空间愈发实用化,被社区、交通、商业等功利化空间切割而呈现破碎状态。城市碎片化公共空间是指原有和谐、稳定的城市公共空间被部分阶层的经济利益及需求所破坏,形成按照部分阶层利益诉求进行城市公共空间布局的城市开放空间。[2]

2 国内外都市农业景观发展现状

2.1 国外都市农业景观发展现状

美国都市农业景观主要以耕种社区为单位,属于居住社区与农园互动的生产-生活模式,这种农业景观一方面给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新鲜、高品质的农产品;另一方面,参与耕种的居民与农园种植者共同分担生产成本。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大大改善了社区居民的和谐邻里关系。

日本由于土地面积及人口比例不协调问题,政府在城市里依然保留部分耕地,虽然这些耕地呈点状和片状分布,但依然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和良好的城市绿化环境。

德国的都市农业景观源于两个部分:一是政府提供的公有土地。二是居民个人的私有土地。将这些土地按照一定规模、一定数量的家庭为单位承担农园建设。这种农园不仅生产农产品,同时具备娱乐休闲与农耕体验等方面的功能,并缓解了工业污染等环境问题。

法国利用农业限制城市扩张的同时,把农业作为城市之间的绿色隔离带,在空间上有效阻隔城市与公路、工厂等污染源的影响,并发展农业景观在生态、休闲和教育等方面的功能。

2.2 国内都市农业景观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景观渐入城市源于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带来的污染问题,中国现存食品安全问题等,其形成与发展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较欧美发达国家落后近半个世纪。我国对于都市农业景观的探索从最初的模仿到现在已经颇具成效,有农业型、经济功能型、生态观光型和综合示范型等多种模式。[3]

3 农业景观介入城市公共空间的前提

3.1 重新鉴定农业景观的价值

都市农业景观经过国内外几十年的实践,在城市资源循环与保护、娱乐休闲、教育与食品安全、社区和谐发展、绿色城市建设、公共空间整合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天津宝坻区黄庄镇依托水稻资源,启动“DIY生态水稻公社”项目,从传统农业向都市型农业的转型,带动休闲旅游产业链,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都市型农业不仅为城市提供了粮食、清新的空气、绿色的生态,也给区县经济带来可观的“绿色GDP”。

3.2 大众审美方式的转变

随着城市化进程中呈现出的环境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审美疲劳等问题,都市农业景观将大众对城市环境的审美需求从外在转向内在。都市农业景观是一种兼具经济性、审美性、再生性等多种特征的资源型景观。人们对城市中观赏性的景观也表现出一种审美疲劳,人们的意识变得越来越理智,又重现了一种追求淡雅的农林环境之风,燃起了对体验农耕生活、接近自然的渴望。农作物能消化城市排放的污染物,一定程度上减少环境污染,提升城市绿色景观机制,重塑大众的审美标准。

3.3 整合城市破碎化公共空间的需求

破碎化的城市公共空间源于社会阶层分化、商业利益突显、城市空间资源被挤压等现象日趋严重,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淡薄冷漠,对安全需求不断提高,城市半公共空间化日益加重对中低阶层大众生活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借助都市农业景观打造积极的、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形态,建设有自然性、领域感、归属感的城市公共空间。

4 城市碎片化公共空间景观规划对策

4.1 建立生产性社区,增强社群和谐邻里关系

伴随城市化进程,社会阶层分化的日益加剧使得城市居住区出现排斥异质邻里现象,加上邻里缺乏沟通交流的机会,导致新型社区不断割裂城市原有的空间肌理,贫富差距形成了新的空间秩序的异质性。生产性社区一方面可以提供邻里交往的平台,通过共同参与农园活动有效缓解邻里之间的不熟悉状况,帮助相互沟通,增进了解,打破不安全的心理隐忧;另一方面,可以打破封闭社区造成的隔离,有效联系社区间的公共空间,削弱过度私有空间,强化公共空间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积极效应。

4.2 合理利用开放公共空间,融入农业景观

碎片化公共空间是原有公共空间私有化的结果,附带完善配套设施的新型社区,高度商业化的公共空间等扰乱了城市原有有序的景观节点。农业景观是整合被商业、社区、交通等功利化空间切割的城市化公共空间最有效的方式。正如底特律拉斐特绿色花园为城市公共空间带去了农业、社区绿化、景观以及食物种植带,这个公共空间既是蔬菜花园,同时又是迷人的公共生活空间。运用农业景观重新构建有序的公共空间节点,限制私家建筑破坏公共空间界线,降低公共空间的破坏程度,建立真正开放、平等、和谐的公共空间。

4.3 科学规划与管理公共空间农业景观

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引入农业景观需要政府政策的倡导与扶持。一方面在城市公共空间规划时把都市农业景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融入其中,在公共空间土地利用方面予以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合理制定宏观城市开放地带、中观的城市自然景观和微观的城市公共空间的管理体系,完善城市公共空间的管理与引导,便于都市农业景观整合城市碎片化公共空间。

5 结语

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兹说:“中国的城市化和美国的高科技将是深刻影响二十一世纪的两大主题。”城市化带来的碎片化公共空间削弱社区邻里关系,出现半公共空间化现象,中低阶层普通大众生活受到限制,给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带来消极影响,而都市农业景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优质措施,通过参与农业活动,让普通公民感受城市公共空间,参与公共空间布局规划,才能逐渐缓解碎片化城市公共空间带来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刘俊威,汪建丰.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理论再探——基于农户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11(3):75-78.

[2] 胡咏嘉,于涛,罗小龙.转型期公共空间重置背景下的中国城市碎片化研究[J].城市空间重构研究,2011.

[3] 曾书琴.发达国家都市农业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J].广东农业科学,2011(10):191-193.

[4] 陈高明.从花园城市到田园城市——论农业景观介入都市建设的价值及意义[J].城市规划与管理,2013.

[5] 宋玥.我国快速城市化阶段的生产性景观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论文.

[6] 张鸿雁.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