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探究

2015-05-30 19:50谢书楠
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旅游管理第二课堂人才培养

谢书楠

摘 要 新时期,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急需高素质的旅游从业者,但作为培养人才的旅游高等教育却未显示出相应“超前性”, 由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阻碍了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本文针对不足,提出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关键词 旅游管理 第二课堂 人才培养

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事关国家富强与民族兴旺发达,而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尤其第二课堂活动对培育创造性思维、养成创造性人格、锻炼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学生培养过程中人格健全和综合素质提高不可缺少的环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开发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这赋予了高校第二课堂新的使命,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份,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等特点,并随着国家及至全球经济发展而不断得到提升,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随之提高,探索旅游管理专业“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教学模式,使第二课堂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有效发挥第二课堂对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育人作用成为新时期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方面的不足

(一)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不清

目前高校旅游教育存在两种倾向,一是从行业来看,国内旅游行业对旅游职高生的认可度普遍高于普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二是从高考报名志愿来看,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录取基本上是调剂志愿。无论是“211、985”的重点高等院校,还是一般的本科院校,都按照一样的模式、一样的教学设计、一样的课程设置安排开展教学活动,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比较模糊,导致部分本科毕业生较高职院校毕业生而言,找不到相应定位的工作,旅游院校毕业生频繁跳槽或脱离旅游行业,造成旅游教育资源浪费,而同时大批旅游企业却缺乏中、高级管理人才,人力资源流动性大,不利于旅游行业快速发展。

(二)第一课堂内容设置不合理,存在滞后性

多数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的设置上缺乏灵活性和前瞻性,重理论轻实践,未能根据旅游市场发展和行业对人才的需要,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同时,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大部分与地理、历史、经济、外语、中文、管理等专业有关,师资基本上从这些专业转行的较多,课程设置大致围绕这部分教师的专业背景进行,课程形式以单一的第一课堂讲解为主,在“填鸭式”的授课方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空洞的理论知识;而实际操作能力,个人综合素质这些需要在第二课堂得到补充和提升的方面却相对欠缺。

(三)教学模式单一,缺乏现代化意识

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是超前发展的,但作为培养人才的旅游高等教育却未显示出相应的“超前性”,没有办出现代旅游的特色。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仍然延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中心”的刻板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 即教师讲述、学生记录为主的教学方法,就意味着在课程设计、安排上有因人设课的倾向,而不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是以专业建设、以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特色品牌塑造和学生专业学习为中心。

(四)实训基地建设落后,第二课堂开拓不足

实训基地是学生操作能力、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然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致命弱点就是实训基地建设比较落后。与旅游行业脱节,校企之间鲜见实质性的合作交流。由于学校以培养人才为目标,企业以追求效益为目标,两者如果没有共同的纽带关系,则很难形成共同的目标。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有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但这一块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的阵地长期以来没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多数高校对第二课堂开拓不足,重视不够。

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一)制定计划,合理设置旅游管理专业第一课堂教学体系

第一课堂教学体系包括了本科教学工程(质量工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团队体系三个子系统,从而构建扎实的教学平台。

本科教学工程(质量工程)体系——通过市、校两级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双语示范课程、创新实验区、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等本科教学工程(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打造,形成引领和示范,完善专业建设,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专业课程体系——是根据学科、专业方向和课程类别属性,打造课程群,实现课程体系的优化;同时,通过采取“查陈旧内容、查重复内容、查应引入的内容”的方法改革和创新课程教学内容,致力于解决课程教学内容陈旧、重复等问题,实现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教学团队体系——培养创新性和高素质的人才,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指导,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第一课堂的教学质量。一是建立了一支校内与校外、专职与兼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与专业教师相结合的第二课堂优质师资队伍。二是出台相应政策,引导作为学科建设主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参与实践教学的同时,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积极建设第二课堂辅导课程,推进辅导课程改革。

(二)开拓创新,科学设计旅游管理专业第二课堂体系

该体系由课外活动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体系三个子系统组成,构成拓展活动平台和创新实体平台。

课外活动体系——由紧扣专业特色设计和开展“三能一美”、“旅游文化月”、“专业素质拓展”、“学生社团赛事”、以及志愿服务、文艺体育等系列活动构成,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实践教学体系——由校内实训平台和校外实习基地、以及不同层次的系列实践活动组成,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

创新创业体系——则通过“爱心创业基金”、“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园”,鼓励并资助学生设立创业实体公司开展创业活动,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第二课堂着眼于学生的素质养成和能力提升,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及补充。在第二课堂体系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根据学生爱好、兴趣、特长,自主组织或参与围绕理论教学组织开展的多种活动,学生通过活动参与、社会实践、顶岗历练、实景训练、职场体验,获得素质的充分展示与锻炼,获得实战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三)齐抓共管,健全创新人才培养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运行管理体系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离不开组织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应建立第二课堂教育“一把手”负责制,从组织领导机构方面着手,健全完善第二课堂教育的工作机制。成立以院长书记为组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为副组长的第二课堂教育培养指导小组。同时,旅游管理专业教研系、教务办、党政办、团总支学生会、学生党支部等多个部门共同承担模式建设工作,组建培养计划建立、实践平台建设、辅导体系研究与应用、过程控制体系改革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小组,逐步形成全院统一领导下的党政群齐抓共管、各部门协调互动的旨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第二课堂教育的运行、协调和保障机制。

总之,我们应充分发挥一体化全员育人的功能,着眼于“培养现代旅游业所需的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较强实战能力的高素质的熟练应用型和经营管理型旅游管理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定位,实施“两个课堂联动”的旅游管理创新人才模式,强调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良性互动和有机统一,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适应性强,知识面宽广、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受旅游业欢迎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2010.

[2]李烨,王庆生.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

[3]伊峰等.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分析[J].新余学院学报,2013,4学院学报,2011,1.

[4]赵瑜.优化高校第二课堂,推进创新人才培养[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

[5]罗伟.探索第二课堂教育模式,推进高校创新人才培養[J].北京教育,2009,1.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猜你喜欢
旅游管理第二课堂人才培养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一种旅游管理教学板的设计
旅游管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