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欣
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体现着教师的教学策略是否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是否能够实现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的有效性,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师和教学研究者追求的目标。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标准对提高教学效率提出了更高、更贴切的要求。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细致了解小学生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制定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策略,并且能够综合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和现代更为科学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教育价值的体现。
1.确定教学目标
每一个学习阶段会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同样每一学科也会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为教学的开展和推进提供方向,并且能够起到对一个时段的教学成果进行检测的作用。新《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就对制订教学目标和量化教学效果提出了要求,这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追求教学效率提升之前,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制订的教学目标可以包括知识点教学目标、单元或章节教学目标,还有本册书教学目标,当然还有整个学业阶段的教育目标,大方向的教学目标是由一个一个短期的教学目标累积而成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合理制订教学目标,不能急于求成。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着重学生对于基本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对数学知识生成过程与方法的理解,以及对于数学文化的体会。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存在差异,不同地域、不同类别学校的教学目标也略有差别,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可借鉴他人,但应进行仔细甄别。例如,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平移和旋转”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不仅要教会学生平移和旋转的概念,以及图形变化的知识技能,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生成过程,即由实际生活到数学问题的演变,还要渗透关注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要求。
2.创造和谐氛围
小学数学在教材设计上依照小学生行为方式和思维特点,注重由生活实际或者游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逐步建立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和信心。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注意力不易集中,以及学习耐心不够等特点,都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出了要求。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课程设计时,注重用活泼生动的教学辅助工具、富有游戏趣味的教学方式导入教学,并且可以充分利用电化设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施以声音、图像、动画吸引学生注意力。创造出一种和谐愉快的氛围,不仅能让教学内容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输入到小学生的脑袋中,而且还能让学生爱上学习,乐于学习,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更加易于接受教育。
3.改变传统方法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追求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的培养,而传统教学方法推行的大量对学生应试技巧和算术能力的培训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要,并不能为学生学习数学带来兴趣,却会让学生在大量的作业中消磨学习热情。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就需要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扬长避短,利于學生数学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要继续保留,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教学方法就要抛弃,原则就是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了一切学生发展。
传统教学方法基本依靠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学生就是跟着教师写写练练,主要是训练计算能力。要想切实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就需要转变以往的教学策略。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转变师生关系,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教师可以定期挑选一些数学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较强并且敢于表现的学生,让他们担当老师的角色,走上讲台去讲课。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4.培养良好习惯
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和发挥,还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乐于学习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热情。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障,对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来说,同样是一个很好的保障。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任课教师需要注意到小学生爱玩的天性,不可采用批评训斥的方式,更不能体罚,否则会造成孩子在心理上反感教师,也就会反感老师教给他的知识。
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要从上课的状态、坐立姿势、举手发言的习惯以及对同学、老师的礼貌开始。上课集中精力听讲,不做小动作,不随便说话,积极发言,都是小学生应该养成的好习惯。而且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不拖欠学习任务,每节课学会了什么要心里有数,没学会要主动问老师或同学,做到堂堂清、天天清的学习习惯。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多树榜样,多表扬,营造争做学习小标兵的氛围。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就是要在新课改的教育目标的指导下,从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出发,任课教师和学生紧密配合才能达成的教学目标。尽管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不可能一蹴而成,也不可能单单依靠一方的力量达成,需要教育实践者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小学数学会越来越好学,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