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敏玉
【摘要】目的:探討女性膀胱颈挛缩影响排尿与子宫全切除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女性膀胱颈挛缩患者96例,观察子宫全切术后促卵泡生长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等性激素变化、膀胱颈挛缩病理改变以及病理改变与性激素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子宫全切除术患者膀胱颈挛缩发生率明显高于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膀胱颈挛缩发生率(P<0.05);子宫全切除术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血清FSH、LH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E2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血清FSH、LH、E2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病理切片主要变现为平滑肌纤维增生肥大;膀胱颈挛缩及病理改变与FSH、LH呈正相关(r=0.23,r=0.31,P<0.05),膀胱颈挛缩及病理改变与E2呈负相关(r=-0.20,P<0.05)。结论:女性膀胱颈挛缩及病理改变与子宫全切术后性激素变化有密切关系,在术后要做好预防,以减少女性膀胱颈挛缩排尿困难的发生。
【关键词】女性;膀胱颈挛缩;排尿;子宫全切除;关系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1-0001-02
膀胱颈部挛缩是临床常见的膀胱颈部梗阻问题,女性膀胱颈挛缩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早期表现为排尿迟缓、尿流缓慢、尿线变细,会逐步发展为排尿困难,晚期会出现尿潴留,严重者出现遗尿和尿失禁[1]。相关研究表明,子宫全切术后患者性激素会发生变化,而术后1年患者会逐渐出现膀胱颈挛缩影响排尿[2]。为了探讨女性膀胱颈挛缩影响排尿与子宫全切除后的关系,本文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女性膀胱颈挛缩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女性膀胱颈挛缩患者96例,年龄在18~69岁,平均年龄为(45.24±6.11)岁,病程在5个月~4年,平均病程为(1.25±0.31)年。临床主要表现为尿等待、尿无力、排尿困难,其中合并尿路感染者12例。膀胱镜检显示膀胱颈后唇存在不同程度的隆起,颈部粘膜质硬,呈现苍白色;尿道镜检查发现膀胱粘膜可见不同程度的小梁和小房改变。所有患者尿流量均在15m/s以下,平均为(7.52±1.08)m/s。压力流速测定显示逼尿肌收缩力正常或者增强,其中28例合并逼尿肌无抑制收缩,96例患者残尿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15例在50ml以上。
1.2方法 统计患者的手术方式,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患者膀胱颈挛缩发生率,检测术后促卵泡生长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等性激素变化。所有患者性激素测定均在月经干净后1周左右抽血,抽血时间在清晨8:00-9:00,每次抽空腹血4ml,采用免疫荧光法,通过荧光酶标仪(美国美里埃公司生产)进行检测,按照试剂盒上的说明进行操作。膀胱颈挛缩后行病理切片,观察病理改变,分析病理改变与性激素改变之间的关系。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_)±s表示,r>0.1为正相关,r<0.1为负相关,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手术方式女性膀胱颈挛缩发生率比较 96例女性膀胱颈挛缩患者中84例为子宫全切除术,占87.5%,均为术后1年后开始出现膀胱颈挛缩影响排尿;12例为子宫肌瘤剔除术,占12.5%。子宫全切除术患者膀胱颈挛缩发生率明显高于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膀胱颈挛缩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前和术后性激素水平变化 子宫全切除术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血清FSH、LH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E2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血清FSH、LH、E2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果见表1。
2.3膀胱颈挛缩的病理改变 膀胱颈挛缩后行病理切片,主要变现为平滑肌纤维增生肥大,部分被大量弹性纤维组织取代,20例患者膀胱颈部病理切片中,可见增生的腺体,膀胱颈部黏膜下炎性细胞浸润、水肿增厚,有鳞状上皮化生。
表1 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前和术后性激素水平变化(x(_)±s)
注:#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膀胱颈挛缩及病理改变与子宫全切术后性激素失调的关系 膀胱颈挛缩及病理改变与FSH、LH呈正相关(r=0.23,r=0.31,P<0.05),膀胱颈挛缩及病理改变与E2呈负相关(r=-0.20,P<0.05)。
3讨论
女性膀胱颈挛缩又称为“女性前列腺病”,以老年患者居多,主要表现为排尿等待、尿无力、排尿困难等。大量研究证实,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和膀胱、尿道镜检查能够及时发现膀胱镜纤维化[3]。临床上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膀胱尿道镜检查、尿动力学检查等综合分析才能够做出正确的诊断。女性膀胱颈挛缩严重影响着女性的身体健康,会导致排尿困难,但是目前对女性膀胱颈挛缩影响因素的研究比较少[4]。有研究对女性膀胱颈挛缩于子宫全切术进行研究,发现女性膀胱颈挛缩与子宫全切术后性激素的改变有关,但是具体影响机制尚不明确。因而本研究主要探讨女性膀胱颈挛缩影响排尿与子宫全切除后的关系,旨在加强子宫全切术后患者的预防,以减少女性膀胱颈挛缩致排尿困难的发生。
女性膀胱颈挛缩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患者因膀胱出口处梗阻可发生进行性排尿困难,如未及时诊断处理,可导致上尿路积水或合并感染,严重者会导致肾功能损害。引起女性膀胱颈梗阻的原因可有先天性与后天性两方面:(1)先天性主要是由于胚胎发育期膀胱问叶组织发育障碍所致,病变表现为为括约肌增生肥厚,此外还有可能是存在神经支配失调,膀胱逼尿肌收缩时,颈部括约肌不松弛,产生功能性挛缩。(2)后天性一是由于膀胱颈部长期慢性炎症,黏膜充血肥厚,黏膜下有白细胞浸润,导致逼尿肌收缩时膀胱颈舒张,而产生挛缩;二是中老年妇女患者因激素平衡失调而致尿道周围腺体增生产生挛缩。本研究结果显示,子宫全切除术患者膀胱颈挛缩发生率明显高于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膀胱颈挛缩发生率(87.5%VS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子宫全切除术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血清FSH、LH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E2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子宫全切术后患者性激素会发生明显变化。
女性膀胱颈挛缩病理切片主要变现为平滑肌纤维增生肥大,部分被大量弹性纤维组织取代,本研究中20例患者病理切片中,可见增生的腺体,膀胱颈部黏膜下炎性细胞浸润、水肿增厚,有鳞状上皮化生。此外,膀胱颈挛缩及病理改变与FSH、LH呈正相关(r=0.23,r=0.31,P<0.05),膀胱颈挛缩及病理改变与E2呈负相关(r=-0.20,P<0.05),这说明女性膀胱颈挛缩及病理改变与FSH、LH、E2等性激素变化有密切关系。
综上所述,女性膀胱颈挛缩及病理改变与子宫全切术后性激素变化有密切关系,与FSH、LH呈正相关,与E2呈负相关,在术后要做好预防,以减少女性膀胱颈挛缩排尿困难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闵捷.女性膀胱颈挛缩致膀胱出口梗阻31例临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10):1489-1490.
[2]蔡蕊,曹振华,郁传民.女性膀胱颈挛缩引起的尿路梗阻分析1例[J].中国现代医生,2010,(6):114-114.
[3]肖恒军,张浩,刘小彭,等.前列腺电切术后反复发生膀胱颈挛缩原因浅析[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l,5 (4):61-62.
[4]Kong CH,Ibrahim MF,Zainuddin ZM. A prospective,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comparing bipolar plasma kinetic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 versus conventional monopolar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 in the treatment of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J]. Ann Saudi Med,2009,29(6):429-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