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飞
【摘要】根据多年来教学工作经验,结合我院士官学员体能特点,针对士官学员这一训练群体,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无氧代谢能力训练的方法。
【关键词】训练距离;速度障碍;间歇时间;节奏感;韵律感
我院士官学员训练不同于专业队,纯属业余训练,多是利用每天下午7—8节课体能达标时间进行。通过十年来对体能训练的实践体会,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无氧代谢能力训练决定性的条件
无氧代谢能力训练决定性的条件是高至极限的动作强度,运动员以最大的力量和适于自己特点的动作频率、动作幅度达到最高速度。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训练中采用了较高的速度训练强度,认真抓好每个学员每次跑的动作质量。而这需要选用不致使跑的技术动作结构遭到破坏的跑的距离,最高速度训练的跑距过长,则会由于疲劳,使速度、步长、步频、重心起伏和跑的技术动作都发生变化,影响最高速度的发展。因此,在速度训练中,距离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根据训练的目的、学员的实际水平进行选择。根据人体的无氧非乳酸供能一般为8-10秒,一百米跑的运动员发挥最高速度的时间一般在5-6秒,所以,我们采用的距离一般为30-60米。有时在特定目的的條件下,可灵活掌握选用其它距离,如为了提高100米后程冲刺能力,可加110-120米冲刺跑。
二、无氧代谢能力训练必须预防和解决“速度障碍”问题
由于神经过程的灵活性、肌肉的伸展力、弹力、放松协调能力和生物化学机制是构成速度的重要前提条件,如果在学员疲劳时安排速度训练,不但以上各种因素都得不到充分施展,而且神经系统不兴奋,对运动尤其是速度会产生抑制作用,肌肉弹性下降,动作反应迟钝。如果在这种状态下安排训练,不但对速度的提高起不到促进作用,时间长了,还会形成速度障碍,给提高速度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我们在速度训练的安排上,一般把速度训练安排在周一和经过适当调整恢复后的第一次训练课进行,大大提高速度训练的质量。速度训练手段和安排方法既要注意相对集中的稳定,又要防止过分单调。长期使用一种或几种训练手段与方法,机体就会产生适应,机体能力不能进一步提高,会使“速度障碍”进一步巩固。因此,训练中应多采用逐渐加速和可以控制的速度来进行训练。通常我们采用跑跳结合、长短结合、强弱结合、追逐跑和接力跑等手段进行训练,通过不断地变换训练手段,使学员不感到厌倦和疲劳。这样既有负荷,又有简短的调整恢复过程,在自然、轻松、快乐的气氛中达到了训练效果。
三、无氧代谢能力训练的科学实训
速度训练要科学安排长、近、短期的训练计划,运动负荷的加大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处理好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关系。根据重复练习法和间歇练习法的不同特点,要严格掌握每一练习的运动强度和间歇时间。速度取决于运动的最佳兴奋状态,而兴奋状态的高低,与机体的恢复程度是密切相关的。如两次跑之间的间歇时间短,体力得不到较充分的恢复,将导致机体出现疲劳;间歇时间过长,机体的兴奋性就会下降,强度不够,使训练达不到良好效果。我们在训练中根据不同距离、不同强度,采用了不同的间歇时间,如:30米重复跑,间歇时间为1.5分钟;60米重复跑,间歇时间为3-4分钟;100米重复跑,间歇时间为8-10分钟。美国优秀短跑选手刘易斯在谈100米成功秘诀时说,在50米以前我加速,然后只需要放松肌肉。愈是放松,速度下降就愈慢,因此他在70米至终点这一段比其他任何一个人都快得多。这充分说明了良好的动作节奏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学员按有规律的节奏跑动时,会使他们产生一种韵律感,能使学员在整个跑程中发挥速度、节省体力、提高兴奋性,使其技术发挥得更加合理和完善。例如:在起跑训练中,要求学员在起跑后5-6步主观上用最高的动作频率,而后放松2-3步再继续加速。但是这两次加速在技术上有所不同,前一次单纯地要求发挥高频率,而后一次是经过2-3步的放松调节后,在高频率的基础上更有弹性和放松感。又如通过一定距离的定程跑,在培养节奏感的同时又相对加大了步幅。实践证明,通过对节奏感的训练,使学员的加速能力、放松能力以及跑的弹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无氧代谢能力素质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结合过程,必须把速度练习同快速力量、爆发力、灵敏协调等素质结合起来发展。对于学员来讲,必须重视多种手段的全面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不要过早地进行单一的速度专门化练习。因此,为了打破速度障碍发展速度,必须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发展身体素质,改进跑的技术,加大运动量和强度,改变习惯了的动力定型等,以改变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射联系,建立新的运动技能条件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