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燕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它是建立在学生积极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基础上能动的认知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利用一些心理效应,会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自身的潜能,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利用首因效应,激发学习兴趣
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也叫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就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这个效应告诉我们: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主体以后的认知会产生较大影响。“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关,是学生迅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的活动方式。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只有对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精心设计,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理和知识上进入听课的良好准备状态,愉快地学习。因此每一堂语文课的导入我都精心构思,巧妙设计,使导入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如我在教学《九寨沟》时,为了让学生迅速走近九寨沟,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课伊始播放歌曲《神奇的九寨》,优美的旋律,迷人的风景,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接着我又给学生讲述关于九寨沟的神奇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剽悍的男神达戈用风云磨成一面宝镜,送给心爱的女神,不料魔鬼插足,女神不慎打碎宝镜,碎片散落人间,于是人间便有了一个“梦幻仙境”——九寨沟。让我们一起走进九寨沟吧。此时此刻,学生已经完全被九寨沟迷住了,情不自禁捧起书大声朗读起课文。
二、利用登门槛效应,促进循序学习
心理学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因为它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相反,人们却乐于接受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人们才慢慢接受较大的要求,这就是“登门槛效应”对人的影响。这种现象,犹如登门槛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登门槛效应”也蕴涵着教育的智慧。根据“登门槛效应”,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层次不同的小目标,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即“跳起够得着”,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如在教学《牛郎织女》一篇课文时,我的四个教学目标是循序渐进的:(1)把握《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的结构密码。(2)利用民间故事结构密码读懂其他民间故事。(3)利用民间故事结构密码创编故事。(4)比较中外民间故事不同的结构密码,完成读书笔记。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读懂这篇民间爱情故事的结构密码:男主角牛郎地位低下,十分不幸,但心地善良;女主角美丽善良;男主角得到帮助,和女主角结为夫妻,生活幸福;但不久阻挠人王母娘娘出现,两人经历磨难,隔河相望;结局是一年相会一次。我们列出了故事结构密码的关键词语:男主角、女主角、幫助人、阻挠人、磨难和结局。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阅读其他三大民间爱情故事:《孟姜女》《梁祝》《白蛇传》。通过阅读填表,发现四大民间爱情故事都有着这样的结构特点。最后让学生根据结构密码创编民间故事,学生有了前面的“门槛”,不觉困难,一个个跃跃欲试,兴趣盎然,编出了内容具体、情节曲折的故事。当然有了课堂上的学习,课后作业“比较中外民间爱情故事结构密码”也不是难事了。
三、利用南风效应,激发成就动机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相约比武,看谁能把路上行人的衣服脱掉。于是北风便大施身手,猛掀路上行人的衣服,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而南风则不同,它轻轻地吹,风和日丽,行人只觉得春暖身上,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北风和南风都想让行人脱掉大衣,但由于态度和方法不同,结果大相径庭。南风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自觉地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要用亲切、热烈的面部表情,配合教学内容自然生成的得体而富有表现力的体态动作,吸引学生;用幽默生动的话语鼓励学生。如《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中:
师:老师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吗?
(一学生朗读第一、二小节)
师:你读得正确、流利。但你可以读得更好,如果能把我们带到美丽的颐和园门口,感受孩子们的活泼热闹,我们会很感谢你!
(学生受到鼓舞,再一次读,读得声情并茂。)
师:(高兴地)谢谢你把我们带到北京的颐和园。从你的朗读中,我们真的仿佛看到了成千盈百、充满活力的孩子们。
(一学生积极主动地读第三节,他读得生动、活泼)
师:(兴奋地)颐和园里真热闹啊!你把人物都读活了!让我们再次欣赏他的朗读,分享他成功的快乐!(大家热烈鼓掌)
师:(热情洋溢地)掌声代表着肯定,掌声意味着认可,掌声更是大家对你的赞扬,你读得真好!
(一学生读第四、五节)
师:哎呀,那棵大海棠树我都没有看清,能让我们看到那喷花的飞泉吗?相信你能行的!
(生有所顿悟,再一次朗读)
……
师:同学们真是好样的!短短的十几分钟,就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对每一位学生的朗读,即使朗读不理想,但教师或用期待性语言,鼓励他向这个方向努力,或用幽默性语言,让学生在笑声中省悟。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而对学生的出色表现,教师则以极大的热情进行充分肯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胜利的喜悦。这样南风式的语言,如春风化雨,润物成长,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有持续学习的动力,并努力争取学习的成功。
参考文献:
刘儒德,等.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