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段丝绸之路宗教性旅游资源的现状及对策

2015-05-30 12:20:06田甜陈丹
艺术科技 2015年10期
关键词:法门寺丝绸之路

田甜 陈丹

摘 要:陕西段丝绸之路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等级较高,其中不乏国家级和世界级的旅游资源,而宗教寺庙性的旅游资源占很大比重,本文通过对法门寺旅游景区资源开发管理现状的全面分析,得出相关持续发展可行性建议,以此对丝绸之路陕西段上其他的宗教类型的旅游资源有所借鉴。

关键词:丝绸之路;宗教旅游;法门寺;资源现状

陕西段丝绸之路旅游资源是指陆路丝绸之路(陕西段内)沿途经过城市西安、咸阳、宝鸡三市内的旅游资源。而宗教性旅游资源是指那些开放的历史悠久的,依靠宗教仪式或宗教神秘氛围吸引信众或非信徒在内的旅游者前来参观的旅游资源。丝绸之路的开通,是法门寺建立的直接影响因素,法门寺作为佛教东来的必经之地留下了佛教东传的许多足迹。

1 法门寺的历史和现状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至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因保存有佛祖释迦牟尼的指骨舍利和高筑真身宝塔,而成为我国古代四大佛教圣地之一,故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1]

1989年法门寺博物馆在刚开放的时候游客直达到30万次的峰值,从1992年至2008年间总体趋势缓慢下降,并逐渐趋于平稳。2007年经曲江建设团队改造后于2009年法门寺迎来了它的第二次旅游高峰,从而带动扶风县以及整个宝鸡市旅游业的发展。

通过数据统计并结合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分析,法门寺景区没有经过一般旅游地的探查、参与阶段,从一开始就进入了发展阶段,开放第一年游人量就达到近十四年中峰值,这与佛骨舍利的发现形成的轰动效应和随后的大力开发有关。目前法门寺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的旅游资源必将随着陕西丝绸之路申遗的成功和丝绸之路沿线旅游业的发展而迎来它第三次发展高峰。

2 法门寺景区SWOT分析

(1)自身优势。资源和市场优势同时具备。佛祖舍利和大唐宫廷珍宝是法门寺景区的主要旅游吸引物,另外还有佛经、佛像等佛教相关文化资源吸引着佛教虔诚的信徒们。区域内外交通便捷。法门寺旅游区处在丝绸之路陕西段内,陕西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的地理中心,该段陆路交通十分发达,呈环状分布,景区可进入性十分便利。旅游串线组合良好。法门寺旅游区处在以丝绸之路陕西段为末端,往西连接甘肃境内,周围著名景区有茂陵、乾陵、太白山等,这几个景区之间已形成了良好的串线组合,成为关中西线旅游的主要组成部分。[2]景观体系设计首开国内先河,法门寺文化景区在国内首创互动式景观设计,通过意念互动,空间组织互动,人景互动,景景互动的多种互动方式。

(2)主要问题。开发商损害了周围居民的利益。法门寺文化景区东西长达4公里,法门镇的居民日常过往均要绕道,生活上极为不便。重要的是法门寺文化景区规划占地面积9平方公里,这使得紧挨着法门寺院墙外的村庄和耕地不得不被征用。开发过度商业化,管理多头化。在法门寺慈善基金会的公开文件上,可以明确地看到,法门寺基金会在2011年9月制定了奖励标准,根据劝募任务完成的比例,劝募员工、主管和中层都能各得0.5%到7%不等的奖励。法门寺还存在的多头管理现象,主要表现为:僧人管理寺院,博物馆管理文物,法门寺管委会管理周围基础环境建设,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却由县政府负责。多部门管理权责不分、管理混乱的现象严重地妨碍了法門寺旅游的发展和资源的保护。

(3)外界机遇。依靠法门寺传统景区,现代景区项目不断扩大。总投资将近3亿元的西府古镇项目都已在正在建设之中。西宝高速改扩建扶风段项目如火如荼,西安到法门寺旅游轻轨列车项目运筹帷幄。当地政府在东西部洽谈会、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陕西旅游重庆推介会等节庆活动中积极宣传推介扶风,还拍摄了电视连续剧《龙飞法门》《法门寺》等多部旅游宣传片,在中央电视台和部分省级电视台播出。

(4)挑战和威胁。宗教旅游的季节性很强,旺季短,淡季长。其高峰期主要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十五的春节和十一黄金周。各地旅游大开发带来的热点转移和客源分流。如这几年兴起的生态旅游对宗教旅游资源及法门寺景区将是一个现实的挑战。周边同业竞争激烈,各地纷纷出台旅游发展规划,作为丝绸之路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法门寺与周边非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同业竞争异常激烈。陕西段丝绸之路其他地方以佛教文化为中心的宗教旅游会对景区有一定的威胁,他们有一定的相似性,如西安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等。

3 法门寺景区发展的对策对丝绸之路其他宗教寺庙旅游的借鉴

宗教旅游资源开发中都会面临多方关系的协调,尤其是僧人和周围居民,需开发中在不损坏其他方的利益情况下,友好相互协商,为景区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最终做到景区和僧侣以及周围居民和谐发展。

宗教管理和世俗管理的区别要明确。宗教寺庙场所不是一般的旅游景点,长期以来,由于旅游资源开发等种种原因,现今宗教场所的管理由于宗教局、文物局、旅游局等单位的介入导致宗教管理和世俗管理有矛盾存在。在管理除法门寺以外的其他宗教寺庙中时要协调好宗教管理与世俗管理的矛盾,以确保丝绸之路上其他宗教景区持续发展。

正确定位旅游资源,扩宽客源。法门寺作为佛教文化旅游区,其市场主要应以国内游客为主,兼有日本、韩国、部分东南亚佛教信徒;其旅游功能主要是以观光、朝拜为主。从旅游市场和游人心理出发,应以创造浓郁的佛教宗教氛围为主,满足不同旅游者的旅游需要。陕西段丝绸之路上的其他宗教寺庙型的旅游资源也应用市场的观点,兼顾世界各地的游客,而非局限于本地区或者国内,让中国文化在世界流传,并且突出宗教文化。

加强对旅游市场研究,提升服务档次。要提高法门寺佛教文化旅游区旅游业发展,必须掌握市场发展动向,顺应市场,重视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按市场规律发展旅游业。[3]同时,严格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进行硬件建设,特别是加强服务意识,更好地服务国内外游人。例如,在旅游中,可以由神职人员充当导游,这对于提升佛教旅游的专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丝绸之路上很多旅游资源都是极其宝贵和珍贵的,其中大多数是4A或5A级景区提高服务档次,尤其是宗教型旅游资源,更应该凸显其神圣的一面。

以文化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法门寺可以大力开展佛教旅游文化活动,扩大自身影响力,从而提高品牌影响力。例如,在2009年5月法门寺合十舍利塔落成仪式上,吸引了海内外有两万多名高僧、企业家、佛教信徒、游客等前来瞻仰。国家主要领导人和相关部委也参加此次盛典,歌星王菲也在佛光音乐会上献歌,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

文化是景区的魂魄,也是拉近景区和游客的距离、增进相互了解的主要途径。宗教性旅游资源在发展中要把握文化这条主脉,推出自身优势,同时结合现代化的声像传媒,把景区文化内涵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刘宏岐,张高举,任新来.法门寺佛教文化旅游区旅游业发展浅析[J].宝鸡社会科学,2004.

[2] 韩金科.法门寺文化史[M].五洲传播出版社,1998.

[3] 曹绘嶷.中国宗教旅游项目开发经营现状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2,17(4):48-51.

[4] 行走发现《南方周末》[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田甜(1990—),女,河南洛阳人,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陈丹(1965—),男,四川人,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设计管理,品牌策划。

猜你喜欢
法门寺丝绸之路
法门寺里的琉璃
艺术品鉴(2019年10期)2019-11-25 07:10:12
1987年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秘色瓷清单
艺术品鉴(2019年10期)2019-11-25 07:10:08
“揭秘”秘色瓷 从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秘色瓷说起
艺术品鉴(2019年10期)2019-11-25 07:10:06
游法门寺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经贸(2016年20期)2016-12-20 14:54:39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新疆与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合作的发展
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20:46:06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
艺术评鉴(2016年15期)2016-11-29 1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