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江军
【摘 要】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的有效与否直接关乎教学质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反思、总结了初中语文的作业现状:目标不明,内容随意性大,作业量不均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提高初中语文家庭作业有效性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 家庭作业 有效性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0.098
作为教学过程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促使、巩固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长期以来,教师在作业布置上,存在盲目和随意的问题。现行作业内容与方式,已成为妨碍新课程改革的一堵高墙。我们非常有必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和价值:家庭作业,应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平台。
一、学生喜欢的语文作业
(一)生活实践类
比如调查、访谈等。因为贴近社会生活,能拓宽自身眼界。学生对这类作业不仅心情愉悦,而且还可以更深刻地认识生活现象,有时候还能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的一些问题。
(二)操作探究类
比如做手抄报,搜集、整理资料。不少学生表示喜欢这类动手操作或制作的作业,而不喜欢抄写类、试题类的作业。他们认为这类操作性强的作业具有挑战性,可以体现“个人独创性”,而且还能拓展学习的知识面,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趣味益智类
“作业要有趣,既要动手也要动思维,不要老是抄写”,“题型尽量不要太模式化,灵活一点,让我们可以自由发挥”,“喜欢书面和口头相结合的作业,这样可以在巩固文本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四)轻松省时类
比如阅读、背诵等口头作业。“喜欢花费时间少的作业:比如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做起来比较轻松”,“能自己完成的,时间不要太长。因为时间长了容易厌烦,而且难度大了做不出,会觉得自己很没用,还有老师会认为是故意没做”。
(五)有针对性类
“喜欢有针对性的作业,数量上少,针对课堂所学内容,及时地复习与巩固”,“重点训练难点、和所学知识关系密切的,能切实提高学习成绩的”。
二、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
(一)符合学科的特点
语文作业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发展的规律,具有系统性,采取目标递进的方式,让作业前后连贯,使学生通过作业得到循序渐进的发展和提高。以感想式作业为例,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教师就必须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予以指导,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给他们提供一些解读思路,待学生有了足够积累之后,到初二再进行随感训练,写出来的观点、想法才有底气,并且达到阅读积累的目的,比较符合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保证学生能够通过系统性的作业训练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紧扣教材文本要求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载体,教材中所选择的文本是名家经典作品或者贴近社会生活的时文,时代背景不同,文学样式各异,风格鲜明。如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是生动具体的描写、具体准确的数据以及由此产生的鲜明对比。我便是通过这些点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感悟作者情感。所设计的作业是让学生运用文中所学的描写罗布泊前后截然不同景象的生动语句,想象二十年后的青海湖和月牙泉是将是怎样的一番景象,用文字描写出来:最后得到的反馈是,有的学生笔下的青海湖、月牙泉依然保持着清澈、美丽的景象;有的学生却想象二十年后的青海湖、月牙泉遇到了与今日罗布泊相同的遭遇,树木枯死、河水干涸。不管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都能顺水推舟地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情感与观点,对人类应该怎么对待大自然产生深深的思考,并且文中所学到的描写环境的方法也得以巩固,将文中的语言化为己用。这样精巧的作业设计不但能够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个性,而且强化了课堂学习的迁移,又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可谓是一举三得。
(三)要有针对性
家庭作业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尝试,让不同的学生有一个符合自身特点的掌握、内化过程,让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可以依据如下几个因素:
1.学生的接受能力。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要考虑学生的层次差异,应该把作业的难度分出高、中、低等不同档次,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作业选择机会。
2.课程目标。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重心已经逐步转向想象、思维等高级智能的训练,作业应当加大思考、讨论、探究题的分量,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3.学生的个性。作业设计应该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主在作业训练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满足个性爱好,体验情绪、情感的激荡,提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思想观点。
4.要包含一定的学习方式。
家庭作业不仅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和迁移,还应该包含对学生学习态度、方法的引导和纠正。能够使学生在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主动学习优秀的语言,并吸收、内化,使之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同时,还能让学生由此及彼地思考问题,从中发现、总结规律。让他们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和感受文本内容,学会并养成查阅资料、运用工具书的习惯,养成独立自主地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
5.要有恰当的方式。
(1)作业布置时间要适当。有的教师布置作业喜欢占用课间时间或是拖延到放学前,其实作业布置应该在下课前的几分钟,这样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会更认真。
(2)作业内容应该精选。有些试卷和练习题题目重复出现,而有的知识点又还没有学过,所以布置作业应该精选题目,考虑学情的实际情况。
(3)作业量要适当。作业过多,学生来不及做,便敷衍了事,没有达到巩固、迁移的效果;作业过少,则又没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所以在布置作业时还要考虑作业量的问题。
(4)作业训练要均衡。有些时候,教师布置的作业任务太多,而有些时间,又没有作业任务,这会让有些学生手忙脚乱,无所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还要考虑量的均衡,使每天的作业任务平均一些。
总而言之,要精心设计训练作业,才能真正做到发展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正是我们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