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莉
一、课例研究的概念
课例是一个课堂教学改进的实例,是对教学改进过程中的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即“讲述教学研究的故事”。课例研究是指围绕课例进行研究,研究一堂课如何改进,而且这个改进过程对于我们改进一类课有所启发,是传统教研活动的精致化研究。
课例与课例研究是有区别的,前者指最后产生的成果,形式是一个“课例”,后者把形成这个成果的过程称为“课例研究”;前者是静态的结果表达,后者是一个研究的动态过程。
二、课例研究的意义
(一)重视积累,增加实践智慧
美国学者舒尔曼指出,教师专业知识应该由三类知识构成:一是原理规则的知识;二是专业的案例知识;三是运用原理规则于特殊案例的策略知识。教育案例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教育教学案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二)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目标是追求自身的专业化成长,改善和提升实际的教学行为和能力。教师的科研过程是解决特定教育问题,分享实际教育经验的过程,也是不断反思,进而调整或改进工作的过程。各行业多年的实践发现,案例是用以表达这种过程的好形式。
三、课例研究的途径
(一)研究主题的确定
对课例的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以下的划分是根据课例对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作用来区分的,它们之间并没有逻辑上的严格并列关系,相互有所交叉,但主要是根据侧重面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而言。
1.问题式主题
这类课例主要来自教师教学一线课堂教学实践中所产生的问题,主题往往就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它关注到了理论与实践关系,但偏重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课例设法找到理论来解释并协助解决实践问题,以问题的形式唤起教师的深刻反思以及随后的反省行动,问题通常是开放型的,没有相对统一的共识。
2.方向式主题
这类课例价值较高。课例反映新的教学思想、理论视点等,也包括课例研究中对学科内容产生的新发现,获得的新知识。这类课例研究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经验式主题
这类课例主要来自教师利用自己教学经验,形成的一个新的教学设计及其随后的教学改进过程。整个课例叙述较多,教师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因此,受到大家喜欢。
(二)研究伙伴的确立
在课例研究中,研究伙伴的确立不容忽视。语文教师,因为学科本身限制,思维常常较感性,教学策略也常常受教学内容所限制,不大胆,不开放,甚至效果甚微。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做课例研究的时候,除了语文一线教师和各个层面的语文专家之外,一定还要想办法整合各学科教师,加入理性学科、开放性学科的学科教师,比如数学、科学、品德、综合实践。学科视野打开了,语文学科本身才能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大胆开放有效向前。
(三)研究流程的设置
在课例研究中,研究流程的规划与设置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规划了课例研究的蓝图,不仅提示研究者提前做什么,还给研究者提供清晰的思路和目标。其流程设置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則是教案设计与修改的次数,至少3~5次。教案的设计是整个课例研究的基石,必须整合所有研究者的经验与观察反复修订才能得以有效实施。
(四)研究工具的开发
在课例研究中,研究工具的开发需积极开拓。特别是课堂观察表的制订,一定要具有可行性、实效性,要细致入微,又不要纷繁复杂。简单易操作的同时,还要易于统计出数据。所以在做课例研究的时候,一定要舍得花时间积极开发研究工具,这样才能积极推进课例研究,更好地调动课例研究成员的积极性,提高课例研究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