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能达意图能传情

2015-05-30 10:39张淑红
新课程·小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英法联军图画语文课程

张淑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由此可见,教学资源的范围很广、很大,大到包罗万象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小到课文中的一个标点、一幅插图,都是语文课程资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或给课文配插图或想象图画,既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把握,对词句的理解,对文本情感的体味,对学生素养的提升,又体现了教师活用教材,合理开发利用教材资源的能力。还体现了语文和美术学科的结合,即体现了学科区域之间的跨越。简言之,多方面、多渠道地提高了学生的能力。那么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呢?在此,笔者就课文的图画这一资源的利用来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图文对照,把握用图的时机

新课程改革初期,一节课的时间里,有学生一味地提问,一味地回答,还有的表演,有的阅读,有的画画,大有“荒了自己的园,肥了别人的田”的趋势,如此课堂上就是没有利用好教学资源,没有考虑利用资源的适时性。人们常说:“用得好不如用得巧。”像这样就会流于形式,变成花架子,虚化得没有实际意义,会让课堂花哨得空荡荡。

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结合圆明园辉煌景观的文字描述,对照圆明园的残垣断壁的插图,进行对比教学,在对比中让学生感受到昔日如此辉煌的圆明园却因为清朝政府的无能变成了废墟,而深感遗憾和痛恨。因为图与文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而且是在学生充分感受了圆明园辉煌之后的一种兴奋状态中让学生对照断垣残壁引发的一种心情落差,此时此刻,学生就更能深刻地感觉到历史的屈辱,更能激起学生不忘国耻,从而产生振奋向上的爱国之情,更能激起学生对英法联军的痛恨。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了,对英法联军的那种痛恨油然而生。如,有学生义愤填膺地说:“英法联军,你们记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总有一天,你们会受到同样的耻辱,待我长大之日,壮兴祖国,为祖国奉献一份力量,我会让文物、瑰宝再回祖国!”还有学生这样说:可恶的英法联军,你们今天任意破坏,日后,我让你们加倍奉还,你们是可怜的!贪婪和罪恶让你们种下了将来,你们得到的将是我们全国人民的愤怒和惩罚。学生义愤填膺、言辞凿凿,有痛恨,也有决心。特别是第二个同学痛指英法联军“你们是可怜的”这样的话,这样的语言出自于一个十一岁孩子之口,可以想象充分读文、读图、说图、写图,让学生的情感推向极致,与作者、编者感情共鸣,达到我们预期教育的效果。

又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在学生感受胜利的喜悦之后,让学生对照插图,看着五壮士的英勇跳崖的壮举,问学生:“你最想说什么?”有学生这样说:“五壮士,你们那坚定的眼神和视死如归的精神,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你们的品质,让我感到中国的明天会更好,是你们这些英雄建起了中国的彩虹桥,是你们的热血打下了一片美丽、温暖的天地。那壮山是你们的意志,长江里有你们晶莹的汗血。今天的一片海阔天空有你们的成就!今天中国的辉煌要为你们的胜利戴上皇冠!今天中国的喜悦也要为你们的拼搏画上圆满的感叹号!”

以上两个例子,在利用文中插图这一资源时,都准确地把握了时间,注意到学生思维的切入点,学生学习状态的兴奋点,还考虑到学生情感的迸发处,所以学生能掷地有声、情不由衷,表达自己的感想,达到了我们所要的教育效果。

二、给文配图,发挥插图的特性

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小,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所以小学生对形象、直观的东西更容易接受。因为直观的教学丰富了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知认识,形成了鲜明的表象,为深入理性认识打下基础。如,教学《詹天佑》这一课时,在理解“京张铁路为什么能提前竣工”这一问题时,我采用了给文配图这一种方法。说实话,要在文中找到这一问题的答案,很容易也很简单,但是要真正领会詹天佑的杰出才能,我们就要借助语言文字,將其转化成直观、形象的图画。因为在图画中才能直观、直接感受“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的工程设计的绝妙,从而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提前竣工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自然地感觉到詹天佑的杰出才能,从而产生对詹天佑的敬佩之情。

像这样类似的课文还有很多,如《鲸》,在学习齿鲸和须鲸这两种鲸的喷水形状时,可以在书旁将这两种鲸的水柱画出来,通过水柱的形状,学生又能很快分辨出是哪一类鲸。这样的配图,相互依存,让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又如,《蟋蟀的住宅》这一课,蟋蟀住宅的高超设计,除了在语言文字中去感受之外,我们同样也可以配以插图,在图与文中,我们感受了蟋蟀的聪明与伟大,感觉到蟋蟀也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师。这所举的事例,就是发挥了图画的直观性,在直观教学中形成了知识能力和学习的能力。

三、想象图画,延伸文字的内容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力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果能常常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描述进行画面的想象,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素养的提升。如,教学《桂林山水》这一课时,因为桂林山水的多和美,单用挂图这一资源不能完全展现桂林山水的美丽,所以在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图画,感受桂林的美。

在这样的一个训练过程中,学生想象的画面会比看到的东西更精彩,因为想象,学生就能静心默想,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进行领会。学生读出的画面比看到的画面更有感染力,因为在想象之后的交流过程中,同学之间的感受互相碰撞,思维互相碰撞,会点燃更多的对知识的希望,创造出更多的新语言、新思想。

总之,教学时,做到了图中有文,文中有图,即“图文结合”,那我们的课堂就会精彩纷呈,我们的教学资源就是用得其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给了教师开放的教材观,改变了传统的教材观念,所以,为师者要有强烈的意识、敏锐的眼光、智慧的思想,从教教材到用教材,做一个创新型教师,做一个为学生服务,为和谐的教学服务的真正意义上的教师。

参考文献:

吴应珍.插图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亮丽的风景[J].新课程学习:中,2012(11).

猜你喜欢
英法联军图画语文课程
英法联军侵华之役“通州八里桥之战”探析
英法联军为何没烧紫禁城
英法联军为何没烧紫禁城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图画捉迷藏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图画捉迷藏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