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宗
课程目标,是对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所产生的行为或心理变化的预期. 课程目标直接制约着学习目标. 作为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课程目标將数学学习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对未来公民在与数学相关的基本素养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本文谈谈我们对数学课程目标中几个关系的认识.
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不等于概念、公式、定理、法则和运算技巧
课程总体目标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它至少说明了四点:一是说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仍然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点,如数的概念与运算,空间图形的初步知识,与信息处理、数据处理有关的统计与概率初步知识等;二是说明基础知识包括数学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三是说明基础知识还应包括带有鲜明个体认知特征的个人知识和数学活动经验,即从属于学生自己的“主观性知识”,如对数和图形的认识、根据数据作出的判断、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等;四是说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包括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如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经历探索物体与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与变换、位置关系的过程,从事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并进行交流的活动,等等. 过去只要求具体的结果,如对基本技能的要求为“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作图或画图、进行简单的推理”,而数学课程标准则强调学习“过程”带给学生的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发展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不等于思考数学
课程总体目标提出,要“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这是过去在大纲中所没有的全新的过程性目标. 如大纲所要求的“能够由形状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象”、“能够由较复杂的平面图形分解出简单的、基本的图形”、“能够在基本的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关系”等,基本上都是指纯粹的数学活动本身,即“思考数学”是解决纯粹的数学问题. 而未来的公民不仅仅要会“思考数学”,更要学会去“数学地思考”,即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如“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等等. 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引导学生去“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的过程”,“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统计观念、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并能应用它们去发现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解决问题不等于解题活动
“解决问题”作为课程目标的一个目标,它应该包括解决数学的问题和以非数学题的形式所呈现的问题. 对于以非数学的形式呈现的问题,就必须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去抽象出其中所存在的数学问题,再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即“解决问题”不等于“解题活动”. 但是,无论是“解决问题”,还是“解题活动”,其具体要求是一致的. 首先,要“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无论是纯粹的数学问题,还是现实的生活情境的问题,都应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等过程,用数学的意识去收集和加工信息,再利用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其次,是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要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让每名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都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使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要善于总结不同解题策略之间的差异,通过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并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课堂教学不等于知识的传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培养目标要体现时代要求,就必须“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而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要有好的问题情境去激发,自信心与价值观要通过成功的数学学习活动去体验,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要在数学思考中去形成,这些都说明学生的科学态度、自信心、责任感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因此,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就应当给学生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给学生提供一种“阶梯式”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使他们能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理性的精神. 反过来,积极、健康的情感与态度也促进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总之,在研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的同时,应该正视我们在观念上所存在的问题,改变片面强调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目标,缺乏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注,缺乏对良好的情感体验以及个性品质的关注等问题. 我们应立足于数学课程的新理念,使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的目标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进而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