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巧生成

2015-05-30 08:28柴凤生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10期
关键词:口诀算式乘法

柴凤生

随着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预设与生成”这两个名词引起了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完全按预设来进行课堂教学,虽使教师能驾轻就熟,但却会束缚学生的手脚,而教师如果能随时关注学生的兴趣,用自己的教育机智,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来调整教学计划,生成活动,则会释放学生的生命活力,这一点恰恰是新课改所提倡的. 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我边实践边反思,为了让数学课堂更加精彩,面对“生成性资源”,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一、预设激发灵感的思维“碰撞”,促进创新契机的生成

新课程要求我们都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数学课堂中的各种因素,都是我们宝贵的教学资源,而师生在围绕教材展开的情景对话中,相互帮助,相互激励,相互感染,从而求知的欲望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

在一节计算课的练习课上,有这样的一个片段,让我越发觉得数学课堂应允许学生“出格”,小心呵护学生的“叛逆”,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

出示:将各个除法算式与商用线连起来.

744 ÷ 3 114

7448 ÷ 4 248

342 ÷ 3 1219

4876 ÷ 4 1842

题目出示后我扫视了一下全班,发现号称“数学大王”的生A却没有动笔,我以为他在走神,提醒道:“生A,你怎么不计算呢?”

“我已经连好了. ”生A自信的说.

“啊?”班级里一阵骚动,许多同学投去惊奇的目光.

“这道题根本用不着计算!”生A得意的说.

学生的“叛逆”我很意外,也很惊奇,我顺水推舟,说道:“我们请A先来连一连,大家计算来验证. ”

(过了一会)

“生A连的是对的. ”计算本领强的学生抢先说道.

“真对的. ”

“对的. ”

生A显得有些激动,说:“我先判断每道算式的商分别是几位数,看看商的最高位分别是多少. 例如,342 ÷ 3商的最高位,而且商1,所以,我觉得它的商是114. ……”

“可是4876 ÷ 4与7448 ÷ 4的商都是四位数,而且最高位都是1怎么办?(有学生插话. )

“这好办,因为4876比7448小,所以,我觉得4876 ÷ 4的商会是1219,7448 ÷ 4的商就是1862. ”A生解释道.

听着A的回答,我不禁带头鼓起掌来.

“老师,我觉得还可以这样想,”数学科代表B不甘示弱.

“说说看. ”我吃惊.

“因为,被除数=商×除数,我用248,114,1219,1862四个数分别乘3…….”

“好麻烦呀,这要算多少个算式呀?”有学生反对.

生B接着说:“其实,我们并不要算出结果,我们只要研究一下个位上的数. 例如:114的个位上是4,4 × 3得到的个位数是2,所以我判断是342 ÷ 3 = 114. 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判断其他算式的结果. ”“你真行!”我向b投去敬佩的目光.

B望了望生A说道:“其实,我的方法是受生A同学的启发. 他是从首位考虑,我是从末位着手. ”

“老师,我觉得他们的方法不一定都能使用. 例如,有两个算式的商的个位都是2,就不好办了. ”

我略一思考说:“是呀,尽管生A和生B的方法都有一些局限性,但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勤于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的精神. 其实,生A、生B、生C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见解. 因此,我们一起用掌声为他们喝彩. ”

二、预设敢想敢说的民主氛围,促进“意外”资源的生成

教师用爱呵护着孩子们幼小稚嫩的童心,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想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加强引导与调控,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为“生成性资源”定向导航. 使学生能在活而不乱、趣而不俗、新而不谬的空间里畅所欲言,让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一课时,原本想遵循备课设计,可没想到课刚开始,一名学生就站起来说:“老师,‘5的乘法口诀我会背. ”随后,许多学生都附和着说自己也会. 这可怎么办?我一下愣住了,但立马作出了一个决定,抛弃原来精心准备的教案,就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重整教学流程. 于是,对学生说:“你们真厉害,连乘法口诀都会背,不错. 那有不会背的吗?”果然,几只小手怯生生地举了起来,教师抓住契机说:“还有这些小朋友不会,你们愿意帮他们吗?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让他们把‘5的乘法口诀记得又快又牢呢?”这下课堂沸腾了. 有的指着书上的插图教着;有的用身边的小棒教着;有的索性拿自己的手指比划;还有的干脆直接背口诀来记;……这样学生从学数学变成教数学,意外生成使课堂获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三、预设开放性练习,促进探究欲望的生成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强调教材只是一个载体,并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 数学教师不是简单地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教师必须借助教材所提供的信息和内容,引导学生有机地扩充延伸,以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知识,增长学生见闻.

比如,我在教学《找规律》这一课时,新课结束后给孩子们出了这样一道题:1,2,4,( ),( ),( ),要求孩子们在后面加上一些数,使这些数有规律排列,因为这道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所以课堂上我希望看到孩子们更多的亮点. 孩子们经过思考和小组交流,纷纷举起了小手. 生A:7,11,16,理由是前后两个数的差在依次增加,分别增加1,2,3,4,5……;我很高兴. 生B:8,16,32……理由是前一个数重复相加为后个数,看到孩子们的成绩,像吃了蜜似的. 出现这两种答案,对于孩子们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这时下课铃响了,我正准备课堂小结. 一只小手怯生生地举起,又偷偷地放下,这是一位自信不足,成绩平平的学生,看到他举手,我很高兴,亲切的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站起来:“我想填1,2,4……”,顿时,全班哄堂大笑,孩子害羞得埋下了头,我又说:“你的想法不错,真了不起!大声地说出你的理由,好吗?”这名同学慢慢地抬起头说:“我觉得重复也可以是一种规律. ”

说得多好啊!简单重复何尝不是一种规律,大概受这种想法的启发,孩子们的热情一下又高涨起来,“老师,我又想到了另一种填法,1,2,8,1,2,16……,理由是前兩个数重复,第三个数分别填4的2倍,4的3倍”. 时间已超过了3分钟,但同学们依然沉醉在寻找规律的兴奋中.

猜你喜欢
口诀算式乘法
算乘法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口诀与加法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口诀中的规律
怎么写算式
把加法变成乘法
怎样熟记口诀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