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芳芳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是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则.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缺少持久力,注意力容易涣散,感觉学习数学很乏味,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尝试着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 所谓的数学活动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其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以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一种学习活动. 而有效的数学活动则应实现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感知、领悟、运用与创新的有序整合,以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一、在数学活动中感知
由于小学生感性大于理性,接受抽象事物的能力差,学习动机与兴趣往往是直接受外界影响而产生的. 因此,数学课堂中的导入至关重要,它往往决定着学生能否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运用恰当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学情境.
如:苏教版新教材第一册《分类》:在引入“分类”这一课题时,先问:“你们去超市买过东西吗?”然后出示一组照片,“这是老师去超市买东西时拍的几张照片,你们想不想看?”从而引起小朋友们的欲望,接着展示超市中实物分类摆放的照片. 让小朋友说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总结他们的发现:超市里的东西都是按一定的类别分开放的,于是就很自然地引入课题:“分类”. 在此过程中,利用照片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认识到什么是分类.
数学活动不是脱离学生所学教材的实践活动,要使数学活动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将它与平时的数学教学进行整合,服务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
二、在数学活动中领悟
数学知识充满着我们的生活. 我们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组织活动,为他们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锻炼机会. 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明确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鼓励学生把现实生活与课本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生活,去发现生活中有关的数学知识.
如:在设计《分类》的操作训练时,我让同学们扮演超市收银员,“今天,老师要请几个小朋友来当一回收银员,看看谁最称职. 你们注意过超市里的收银员阿姨是怎么把你买的东西装袋的吗?是不是都放在一个袋子里的?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再动手. ”小朋友们很开心,也很热情. 他们象模象样地扮起了收银员:把杯子、毛巾、牙刷等日用品归为一类,放在一个袋子里;把话梅、果冻、薯片等食品放在另一个袋子里;又把铅笔和本子放在了一起. 这样,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简单的分类.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先让小朋友对自己铅笔盒里的各种文具进行分类,再通过小组活动,鼓励小朋友想出多种分类方法:既可按种类分,也可按颜色分. 在学生初步感知这种分类思想后,再动手分颜色、形状异同的学具. 在实物分类与数学分类的衔接过程中,以领为方法、悟为结果,举一反三,让学生充分领悟到了分类的作用与方法.
三、在数学活动中创新
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我们熟悉的生活,因此,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就有必要把教室变成小朋友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在这个“场所”里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如:在一年级学生学习了《认识平面图形》之后,设计实践活动:用同样长的小棒摆四边形. 先提问:以一根小棒为一边,摆一个四边形要用几根小棒?(4根)那摆两个四边形呢?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8根,而有学生却提出只用7根就能摆出两个四边形,大家看完他摆的发现:他的两个四边形中有一条边是公用的. 利用小朋友的这个发现,提出问题:“在同一平面上,摆四个四边形,最少用几根小棒?”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渐体会到:公共边越多,用的小棒就越少. 于是,大多数学生就直接用12根小棒摆出了4个四边形: .
在数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在创新的过程中学会迁移,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能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在数学活动中应用
在数学教学中尽可能的多开展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数学,再把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这类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能利用这种数学意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所以,在配合教学进度的前提下,有计划地为学生设计一些“生活数学”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去完成.
如:在教学苏教版新教材第二册《认识人民币》之后,布置课后实践:带着爸妈去书店买文具,用10元钱买1块橡皮和5枝铅笔,要求小朋友帮售货员阿姨算出橡皮和铅笔的总价,以及找钱的数额. 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请小朋友们汇报自己的购物经历,交流各自的计算过程. 这次活动,使小朋友对元和角的关系有了一个更深刻的理解,还让学生学会了付钱的方法,并体会到加减以及乘法计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同时,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进一步拓展在应用中生成数学问题,从已知向未知转化,将数学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当然,教师要在遵循小学生生活学习规律和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特点的前提下,依据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做到适时适度,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