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015-05-30 00:06何利芬
新课程·小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积极性思维能力阅读教学

何利芬

摘 要:所谓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想”,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善于总结教学经验中的方法,科学、有计划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维能力;积极性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智力的核心是思維。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何等的重要。因此,我认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应激发其思维的积极性。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必须善于从教材中挖掘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因素,以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

一、抓住课题巧设疑

我们的教材中,大部分课文的题目都含义深刻,具有点明中心的作用。教师可抓住这样的课题,引导学生质疑、思考,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如,教《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时,我首先板书课题,然后提问: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学生纷纷举手发言:鱼钩为什么是金色的?哪里来的金色的鱼钩?这金色的鱼钩是用什么做到?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学生就会边读边思考,思维能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二、抓重点词句,激发思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中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可见,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方法。因为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词句能准确表达文章主旨,真实地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在教《桂林山水》一文时,我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中心句,首先让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然后提出问题:“桂林山水靠什么甲天下,你能找到合适的依据吗?”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反复地读课文,圈点、勾画、批注……然后进行交流。这样,一篇课文就围绕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展开,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又锻炼了他们自学、交流等各方面的能力。

再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为自己想得少,为他人想得多。”教学中,抓住这句话,我问学生:“通过读课文,你同意作者的这种说法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同意。”“那好,请你找出充足的理由让老师也相信。”这样一激,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就投入课文中了,不仅认真思考,还积极发言,有的还找到课外知识来“说服”我。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中积累的一些方法。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并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正确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柯赛珍.新课程下的惊喜与思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培训资料:初中科学,2003.

猜你喜欢
积极性思维能力阅读教学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