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庆富
[摘要]电功率的测量与计算,历年来都是各地中考的热点,这部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实用性强,对考生的能力水平有较好的区分度。从各地中考统计分析看,这部分考题的得分率较低,为了有效提高考生解答这部分试题的能力,文章结合考题从以下几方面作些分析说明。
[关键词]中考电功率考题分类解析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90046
电功率的测量与计算,在平时的生活中有很强的实用性,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解答相关考题时,失分较多。为有效提高考生解答相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考题,从(1)电功率的测量,(2)电功率的计算,(3)电热的计算,三个方面作些分类解析。
一、电功率的测量
1.用伏安法测量电功率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方法和原理:根据P=IU,要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需要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I和小灯泡两端的电压U,这就需要电流表和小灯泡串联,电压表并联在小灯泡两端。要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就需要滑动变阻器和小灯泡串联,如图1所示。
根据电功率的公式P=IU,测出小灯泡的电流和电压,就可以计算得出小灯泡的功率。在额定电压下测出的功率就是额定功率。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使它略高于或略低于额定电压,测出对应的电流值,就可以计算出小灯泡不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实验步骤:(1)使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发光,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算出小灯泡的功率。
(2)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约为额定电压的1.2倍,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算出小灯泡的功率.
(3)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低于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算出小灯泡的功率。
把三次实验数据填写在如下表格里。
实验结论:(1)小灯泡的发光情况由实际功率决定,功率越大,灯泡越亮。(2)灯泡实际消耗的功率随着加在它两端的电压而改变,电压越大,功率越大。(3)灯泡两端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时,灯泡正常发光;低于额定电压时,灯泡比正常发光时暗;高于额定电压时,灯泡比正常发光时亮。(4)灯泡的实际功率可以等于额定功率,也可以不等于额定功率。
【例1】(2015·河南)小华在“探究小灯泡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所用电源电压恒为3V,小灯泡上标有“2.5V”字样。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2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
端(选填“左”或“右”)。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亮,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若电路中仅有一处故障,这个故障可能是:
。
(3)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小华进行了4次测量,并将有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表格中。在第1次实验中小灯泡不亮的原因是:变阻器接入阻值太大,灯的实际功率太小。
(4)分析表中信息,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小灯泡的实际电功率
,灯泡越亮。
解析:(1)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接线一上一下;电压表并联在小灯泡两端,使得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如图3所示。
(2)根据实物连接图可知,闭合开关前,滑片应滑到最左端;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亮,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则小灯泡被短路了。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第1次实验中小灯泡不亮的原因是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太大,通过的电流太小,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太小。
(4)因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对应的电流为0.3A,则其额定功率为P=UI=2.5V×0.3A=0.75W。
根据实际功率与亮度对应关系可知:小灯泡的实际功率越大,灯泡越亮。
答案:(1)如图3所示(2)左;灯泡被短路(3)变阻器接入的阻值太大,灯的实际功率太小(4)0.75;越大
点拨:此实验考察了学生关于实物连接、线路故障、灯的亮度与实际功率的关系以及额定功率的求解,属于综合性中档题
2.用电能表测量电功率
用电能表和秒表测用电器的功率的原理是P=W/t,其中电能表用来测电能W,秒表用来测消耗电能W所需的时间t。方法是先让待测用电器工作,记下电能表转盘转过一定的转数N所用的时间t。若电能表为3000R/kW·h。则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是N/3000kW·h,再根据1kW·h=3.6×105J,将电能单位由kW·h换算成J,时间单位换算成s,即可根据P=W/t计算出功率。
【例2】(2015·营口)某市居民生活用电电价是每度电0.5元,小新家5月初和5月底电能表的示数如图4所示,则小新家5月份电费为
元。小新家某用电器单独工作3min,电能表转动6圈,则该用电器的实际功率为W。
解析:(1)当月消耗的电能322.1kW·h-202.1kW·h=120kW·h,电价是每度电0.5元,则小新家5月份电费120kW·h×0.5元/kW·h=60元。
(2)因为电能表的表盘转了6转,所以用电器消耗的电能为:W=63000kW·h;用电器的功率:P=W/t=63000kW·h
360
=0.04kW=40W。
答案:6040
点拨:本题考查对电能表各参数的理解以及电功率和电能的计算,关键是对电能表各参数的正确理解,以及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
二、电功率的计算
作为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一个用电器功率的大小数值上等于它在1秒内所消耗的电能。如果在“t”(单位为s)这么长的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为“W”(单位为J),那么这个用电器的电功率就是P=W/t=UIt/t=UI,即电功率等于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乘积。对于纯电阻电路,由欧姆定律可知,电功率还可以用公式P=I2R和P=U2/R计算。
【例3】(2015·滨州)在如图5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灯泡L2标有“24V12W”。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A,电压表的示数为12V,灯泡L1正常发光,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求:
(1)灯泡L1的额定功率。
(2)在10s内,L2正常发光时消耗的电能。
(3)灯泡L2的电阻。
(4)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求电流表的示数和灯泡L2的实际功率。
解析:(1)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路中只有L1,灯泡正常发光,则U额1=U=12V,I额1=I=1A,则其额定电功率为:P额1=U额1I额1=12V×1A=12W。
(2)L2正常发光时功率为12W,W=P2额t=12W×10s=120J。
(3)灯泡L2的电阻R2=U22额P2额 = (24V)212W=48Ω。
(4)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两灯泡并联,此时通过L1的电流仍为1A,通过L2的电流为:
I2=U/R2=12V/48Ω=0.25A。
所以电流表的示数为I=I1+I2=1A+0.25A=1.25A;L2的实际功率P2=UI2=12V×0.25A=3W。
答案:(1)灯泡L1的额定功率为12W;
(2)在10s内,灯泡L2正常发光时消耗的电能为120J;
(3)灯泡L2的电阻为48Ω;
(4)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25A;灯泡L2的实际功率为3W。
点拨:本题是电学综合计算题,考查了电功率公式的应用。要解答好本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欧姆定律,搞清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
【例4】(2015·武汉模拟)在如图6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1标有“100Ω,2A”字样,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1、A2的示数分别如图6乙所示,求:
(1)通电10s,电流通过电阻R2所做的功为多少?
(2)重新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两个电流表指针偏离零刻度的角度恰好相同,此时滑动变阻器R1消耗的功率为多少?
解析:(1)滑动变阻器R1与R2并联,电流表A1测量R1的电流,这条支路的电流为I1=0.4A,电流表A2测量干路的电流,其大小为I=1.2A。
∴通过电阻R2的电流为:I2=I-I1=1.2A-0.4A=0.8A。
由于电源电压为U=6V,∴电阻R2所做的功为:W2=UI2t=6V×0.8A×10s=48J。
(2)∵电流表A1测量R1这条支路的电流I1′,量程应为0~0.6安,电流表A2测量干路的电流I′,量程应为0~3安,则当两个电流表指针偏离零刻度的角度恰好相同时,电流表A2的示数是电流表A1示数的5倍,
∴I′=5I1′,即I1′+I2=5I1′,由于电阻R2的阻值和电压不变,则电阻R2中的电流不变,为0.8A,则I1′+0.8A=5I1′,故通过电阻R2的电流为:I2=I-I1=1.2A-0.4A=0.8A,∴I1′=0.2A。
变阻器R1消耗的功率为:P1=UI1′=6V×0.2A=1.2W。
答案:(1)通电10秒钟,电流通过电阻R2所做的功为48J。(2)变阻器R1消耗的功率为1.2W。
点拨:本题的综合性较强,不仅考查电流表的读数方法,还考查欧姆定律的应用、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和功率的计算
三、电热的计算
1.理解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的,它定量地描述了电能向内能转化的规律。用公式Q=I2Rt表示,它适用于任何电路。
当电流所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时,焦耳定律可以根据电功的公式W=UIt和欧姆定律I=UR导出:Q=W=UIt=U2tR=Pt。这里的条件是电流所做的功全部用于产生热量,而电流做功全部转化成热的情况也只有纯电阻电路才成立。所以上述导出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例如,在有电动机工作的电路中,加在电动机两端的电压是U,通过的电流是I,电动机的线圈也有一定的电阻R,此时电流做的功W=UIt,而电流做的功并没有全部转化为热,绝大部分转化为机械能了,通过线圈电阻R的电流仍使线圈发热,产生的热量为Q=I2Rt,但此时Q≠W,而是Q 初中阶段所研究的电路仅限于纯电阻电路,如电灯、电炉、电烙铁等电路,故W=Q成立。所以我们用公式Q=W=UIt=U2tR=Pt来计算的结果都一样,在不同情况下选用不同的公式进行计算,问题会更简单。 2.影响电热的因素 如图7所示,是探究“焦耳定律”的实验电路。在烧瓶中装入质量相等的煤油,用电阻丝加热。然后观察插入密封烧瓶里的细玻璃管中煤油液柱上升的高度,就可以比较电阻 丝放热的多少。(R甲≠R乙=R丙) (1)探究“电流产生热的多少与电阻的关系”时,应断开开关S2、闭合开关S1,在相同时间内,对比甲、乙两个烧瓶中煤油液柱上升的高度。 (2)探究“电流产生热的多少与电流的关系”时,可以闭合开关S1、S2,在相同时间内,对比乙、丙两个烧瓶中煤油柱上升的高度。也可以断开开关S1、闭合开关S2,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来改变通过电阻丙的电流,并在相同的时间里,观察烧瓶中煤油液柱上升的高度,进行比较。 结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即Q=I2Rt。 【例5】(2015·兰州)在做“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采用了如图8所示的实验装置。两个透明的容器中密闭了等量的空气。U型管中液面变化反映了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此实验是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 的关系;将此装置接到电源两端,通电一段时间后,电流在容器中产生的热量较多。在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再接入原电路,还可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的关系。该实验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和。 解析:(1)由图示实验可知,两阻值不同的电阻丝串联,通过电阻丝的电流与通电时间相等,而电阻阻值不同,此装置是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2)在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改变滑片位置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可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3)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大小、电阻大小、通电时间有关,要研究热量与某个因素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其他因素,只改变一个因素,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可通过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来显示,采用的是转换法。 答案:电阻;B;电流大小;转换法。 点拨: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焦耳定律的认识,注重了探究实验的考查,同时在该实验中利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是中考物理常见题型。 3.应用焦耳定律计算电热 焦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Q=I2Rt(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根据欧姆定律推导出Q=W=Pt=UIt=(U2/R)t。 【例6】(2015·乌鲁木齐)如图9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3V,R1=2Ω,闭合开 关后,电流表读数为0.5A,求: (1)R1在1min内产生的热量; (2)R2的阻值。 解析:(1)R1在t=1min=60s内产生的热量:Q=I2R1t=(0.5A)2×2Ω×60s=30J; (2)电阻R=R1+R2=U/I=3V/0.5A=6Ω,电阻R2的阻值:R2=R-R1=6Ω-2Ω=4Ω。 答案:(1)R1在1min内产生的热量是30J;(2)R2的阻值是4Ω。 点拨:本题考查了焦耳定律、串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的灵活应用。 (责任编辑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