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明
最近观摩了一次“现代诗歌教学”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两位教师分别执教《老师,您好!》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两首现代诗歌。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两位教师采用了自主读书、合作探究、朗读感悟、启发想象的教学方式,以读为本,以读促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力求达到本文的教学目标。
一、激趣引题,质疑探究
兴趣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教学伊始,教师要通过激趣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又要从质疑入手,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积累、好奇和探究之心走向文本。
二、自学诗文,整体感知
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整体感知的教学设计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地读一遍课文,让学生整体把握诗歌的结构,再细细地去品读文本内容。课文选用的大多现代诗语言比较浅显,内容不深奥,学生初读后对诗意会有所领悟。但由于文本容量较大,又有些“形散”,因此,教师在导入时应将学生质疑的问题由浅而深地呈现出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三、美读诗文,感悟诗意
语文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教学中教师要安排充分的读,让学生采用“自主读、分角色读、个人美读、师生合作读、分组读、pk读、配乐读、整体诵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从读中感受和体会诗意。如,引导学生想象绿色大自然向我们徐徐展开,两个“去吧”充满了对少年儿童热切的召唤。又如,教学时,调动经验,引导交流,抓取景物,寻找特点,想象画面,引领学生在读中不知不觉身临其境。通过让学生多层次、多形式、一遍又一遍地朗读,使学生从读中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到言中之情,从而进一步感悟到课文的情境美、文字美,受到美的熏陶。在学生朗读后教师应及时和学生进行评议,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又可以在熟读的基础上尝试背诵。
四、合作探究,深化主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教师可以把学生质疑的内容进行有效选择,并一一罗列,作为一个个学习交流的板块,与学生一起细读品味。如《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诗中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教师要引导学生紧扣诗句去体会大自然里蕴藏的丰富的知识,绿色的大自然让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洋溢着欢乐和温馨”。在合作探究中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作探究后,问题基本明朗化,学生真正理解了“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
五、升华感情,拓展延伸
课内拓展。以《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为例,教师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在我们的大自然中,还有哪些绿色的课本等待我们去打开,我们将如何打开更多的自然的课本?”鼓励学生拿起手中的笔,写出心中对大自然的理解!进行自己的诗歌创作。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但加强了诗歌的仿写、创作能力,同时更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对诗情的领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立足文本,超越课堂,回归自然,多渠道、多途径地去亲近自然,享受自然,描绘自然,赞美自然,从而更加热爱自然。
六、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把课文思路、教学思路、学生的学习思路融为一体,能为教学更好地服务。教师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理解,起到了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也为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理清了思路。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