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子书包的高中研究性学习方法通识指导教学模式

2015-05-30 21:04吴泳斯��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后教电子书研学

吴泳斯��

[摘要]基于电子书包的高中研究性学习方法通识指导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高中生的学习能力与知识储备情况,以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为教学内容,以现代信息化教学工具——电子书包为教学平台,以研学案为教学载体,以因素分析法为思维工具,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融合多种著名的教学模式,打破课堂的时空限制,让学生充分发挥的一种学案导学模式。

[关键词]电子书包高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00098

一、模式的构成要素

(一)理论基础

1.人本主义学习观

罗杰斯的理论特点如下。第一,提出了意义学习的学习观,强调学习时学习者整个身心状态与学习材料的关系,整个人都参与左右脑共同发挥作用的学习才称为意义学习,并归纳出其四要素。第二,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教育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第三,提供学习资源,创造良好学习氛围。第四,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提倡从做中学,鼓励学生自由探索。第五,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第六,强调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者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学习方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过程。

2.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成动机、领会、习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八个阶段,每一阶段都需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在各个信息加工阶段发生的事件,称为学习事件,是学生内部加工的过程。即使信息由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直到学习者用作业的方式作出反应为止;每一教学阶段发生的事情,即教学事件,都是学习的外部条件,即由教师创设和安排,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3.建构主义学习观

皮亚杰的理论具体如下。第一,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第二,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第三,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第四,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各种常用的研究方法,掌握它们的使用条件与特点,并能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提高信息化学习工具的使用技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案引导的过程([课前]自主探究→[课中]自主思考→合作学习→交流评价→后教点拨→[课后]拓展学习),进一步巩固因素分析法,掌握研究方法的选择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信息化学习工具的兴趣,熏陶信息化工具观,强化自主学习与收集资料的习惯,强化乐于分享和勇于评价的情愫。

(三)教学程序

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2.教学工具:电子书包、教学一体机。

3.教学资源:视频范例、研学案(包含各种常用研究方法的资料)。

4.教学流程

5.操作策略

(1)把研学案与电子书包有机结合

本课的关键是要处理好研学案和电子书包的关系。教师在电子书包中可以先把各种常用研究方法的相关资料放在“资源”中,以及设置好互动讨论的相关模块,然后再设置“高级学案”。在这电子学案中,多用链接的方式,把各种资料、论题等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以达到电子书包上的研学案结构简洁、步骤清晰、操作容易。

(2)恰当应用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学生自学过程中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在本模式中也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学生在自学各种常见研究方法之后,通过因素分析法进行总结归纳,从而可以通过思考,提炼关键因素,理清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研究方法的内涵。其次,在学生小组讨论学习时,通过因素分析法,既清晰而有条理地认识本课的主题内容,又为教师的后教做好基础准备。

(3)通过三大环节把学生的研学与教师的后教有机互联

本模式包括两大要素——学生的研学与教师的后教,以及三大环节——课前、课中、课后。课前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研学做好课堂的整体设计、资料的收集与制作;课中让学生小组研学,了解本课主题的相关内容,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研学成果进行点拨提升,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内容;课后学生运用在教师“后教”中所学到的知识处理实际问题,完成后续的自主研学问题以及小组“研学”问题。

二、模式的价值与效果

1.学生从“研”中锻炼了学习能力

一是模式中学生的自主“研学”活动占比大,二是模式为学生作出“研学”指引——运用因素分析法,三是有教师后教的指导。因此,让学生能很好地体验有效和准确的研学活动,锻炼了学习能力。

2.教师从“后教”中锻炼了课堂的应变能力

教师的“后教”行为要建立在对学生即场的学习“成果”基础上,这往往需要教师有良好的瞬时观察与分析能力,以及教学进程与内容的瞬时调整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这种模式的教学中锻炼课堂的应变能力,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提高课堂有效性

借助研学案,整个教学流程实现了步骤清晰、环节紧凑的效果;借助因素分析法,学生的研学活动有了科学的工具,实现了活动的有效性;借助电子书包,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以及互评情况,为教师后教活动的有效性提供了基础与支撑。因此,本模式必然能够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本模式是在“研学后教”的教学理念指引下,把其重要物质特征——研学案,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工具——电子书包和学生研学的科学工具——因素分析法,有机结合,把学生的“研学”与教师的“后教”有机结合的一种有效的学案导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姜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姜涛.教学模式的建模与用模[J].广东教育·教研,2007(7).

[3]田慧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反思[J].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4).

[4]余文森,刘家访,洪明.现代教学论基础教程[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姜涛.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发展线性与非线性规划[J].广东教育·教研,2006(11).

[6]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斯陌)

猜你喜欢
后教电子书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小学语文研学后教课堂中“后教”的方法探究
打造自己的电子书架
基于电子书包的学习分析探究
电子书 等
PDF格式电子书的制作
“先学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