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计算失误的原因

2015-05-30 20:53万玉君马倩
新课程·小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定式被除数除数

万玉君 马倩

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和必备的一种主要的能力,但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意想不到的错误,我们总是简单地认为是学生平时马虎、粗心造成的。其实不然,有些错误的产生是有原因的。

一、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1.认识简单,感知失误

当学生在计算时,总是首先利用“眼睛”这个感官感知数字和运算符号。因此,他们只注意到数据和符号的本身意义,对其相似的符号、意义缺乏认真思考,往往会引起计算失误。类似的情况有看错题目,抄错数字,如(4.8+2.7)×4.02=0.75×402=301.5;看错符号,如×+=()3=;加法当成减法,多加了就减,少减了再加等,尤其是在用简便计算时错误相当明显,如104-87=100-87-4=9。

2.注意品质较差

小学生年龄小,还不善于将注意力在课堂上很好地进行分配,往往注意了运算符号,而忽视了运算数据,或是注意了运算数据,而忽视了运算符号。并且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有限,部分学生容易“开小差”,致使这部分学生再次出错。如,在学习“多位数除法”时,反复强调了除数是几位数就要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被除数的前几位不够时,必须用“0”来占位。像“2052÷19=108”,可是在计算时还是会出错,做成“2052÷19=18”。

二、受计算能力的影响

1.受思维定式的影响

重、难点的知识需要学生反复练习,逐步巩固,加深印象。这样,有些知识信息就会在学生大脑中容易留下深刻的痕迹,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使学生疏于审题、判断,致使计算失误。如,学生在计算“+÷”时,很容易想到“+”的凑整计算,而忽略了计算顺序,结果做成“+÷=1÷=1×=2”。这样,许多学生受到这种思维定式的干扰,每遇到类似的题型,想都不想,直接模仿,如32×7×5=32×(7×5)=32×35,这样,反而使计算量增大,不易计算。

2.概念、法则理解记忆不清,运用不够娴熟

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是第九册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法则要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把除数是小数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除数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就向右移动几位”,而有些同学却在计算中出现被除数的位数要么移错,要么忘移,要么位数不够该补“0”时不补“0”的现象,致使计算出错,如“5.76÷0.48”,学生容易做成“5.76÷0.48=1.2或5.76÷0.48=1.02”等。

3.口算不过关,没有形成一定的口算技巧

(1)改变口答方法。我尝试的做法是“我读学生全部抄写(以10道为宜)”然后限定时间,直接写出结果,再点名按顺序订正,这样全班学生全员参加,还能给予口答者以正确的判断。(2)教给学生口答的技巧,口算中要善于运用加、减、乘、除的简便算法。比如“25×24”要让他们心中知道如果能分解为(25×4)×6=600就容易计算,8×(+)=8×+8×=6+4=10. (3)给予时间的保证,每天都要坚持课前训练,师生都不能偷懒。

三、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

我们的学生在平常计算训练不够扎实,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该笔算时偷懒用计算器,或是等别人做完后少写计算过程,直接抄袭答案;拿到计算,过于“轻敌”,认为计算非常简单容易得分,不免心理放松忽视计算的运算顺序、运算符号等;没有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做完计算,只是用“眼睛”一扫来判断对错,最后写答案时会出现草稿本上是一种结果,写到作业本上又是另一种结果。

因此,平常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并且对不同的因素给予学生以正确的引导,避免学生再犯类似的计算错误,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定式被除数除数
商一定小于被除数吗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被除数可能是几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解数学题要克服思维定式
随机线性互补问题的无约束优化再定式
突破思维定式,强化解题方法
被除数可能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