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全华
摘 要:小學阶段的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情境;主体;个性化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并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树立和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习惯。
一、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实践表明,数学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与教材进行对话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上,教和学是密不可分的,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创设有利于学习的情境,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从而让数学知识变得简单化、情趣化,让我们的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能进行充分的体验。为此,教师应充分运用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如做游戏、讲故事、小表演等,或让学生在相关的学习情境中进行观察、操作、猜想、验证、思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感受数学的力量,形成必要的技能。
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新课程倡导数学教育走向生本,要求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要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就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学为主。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呈现规律。课堂上教师要切实转变角色,充分发挥教学的创造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合作交流机会,让学生在主体性探究活动中学会操作,学会推断,学会总结,学会应用。
三、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数学学习具有开放性,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发展品质和不同的兴趣爱好。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自己有独特的思考和多样性的思维水平,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和思考问题,允许学生一问多思或一题多解,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和多样的方法来表达或解决问题。如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发散思维,认真思考,对比分析,极力让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实现个性化的理解和应用,真正让每一名学生都在学习活动中受益并得到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