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尽黄沙终见金

2015-05-30 19:40饶凤玲
新课程·小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簸箕小蝌蚪学段

饶凤玲

曾经看过央视科教频道一期关于淘金的节目,淘金工人弯腰劳作的样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绵延曲折的长河边,一位位皮肤黧黑的汉子,手捧一方木质的“簸箕”,用水冲刷淘洗着“簸箕”里的沙子。不知道多少次,“簸箕”里空空如也,告诉他们这次辛劳的无疾而终,但他们依然将“簸箕”对准一旁的黄沙,开始着下一次的淘洗。也许他们接下来就会淘到一粒金灿灿的金豆,或许等待他们的是无数次机械的重复。

淘金如此,教育教学亦然,特别是语文教学,课文内容就像无数颗“沙粒”,我们不能将它们无一遗漏地倾倒给学生,而是要通过自己反复的“淘洗”,将一个个知识的精华展示給学生。教学,正如淘金!

那么,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课文《小蝌蚪找妈妈》的“真金”在哪儿呢?

一、让学词训练落到实处

新课标强调,第一学段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而不是单纯机械地让学生死记词语。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着力落实了这一点。首先是分析和品味文中几个很相似而值得推敲的词语。

1.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

2.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

3.小蝌蚪游过去,说:“妈妈”。

学生一开始对这几个加横线的词语一定不会多加注意,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理解他们的不同之处呢?这是一处极好的词语理解的“点”。我们可以以此为范例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法解决这个知识点:

1.幻灯片出示课文第二、三、四三幅插图,让学生观察“迎”指的是面对面相逢,“追”指的是从后面追赶,“游”指的是从容地过去。

2.动画展示小蝌蚪正面“迎”向鲤鱼、后面“追赶”乌龟、放心从容“游”向青蛙妈妈的过程,再次理解三个词的意思。

3.学生表演,一人扮蝌蚪,一人扮鲤鱼、乌龟、青蛙妈妈,深刻理解“迎”“追”“游”的不同之意。

以上三个活动,分别是教会学生通过看图、直观感受、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二、让说话训练落到实处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第一学段识字的重点设定有这样的论述:“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针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造句训练是最能落实这个训练点的方法。结合《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我紧紧结合课文后的练习题展开说话训练: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已经 。

学生造的句子一开始只局限于简单的“我已经长大了。”“小树已经长高了。”“花已经开了。”教师一定不能局限于此。接下来我便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别人没有说过的有趣的事物,并出示了一个例句作为引导:“毛毛虫已经变成蝴蝶了。”

一下子,学生的记忆之窗被打开,造成了许多新奇而有趣的句子,如:“奶奶额头已经爬满皱纹了。”“太阳已经睡觉了。”……

三、让写话训练落到实处

新课标对低年级写作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的写话要“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和写作方法”,而对写作的评价也强调“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写话兴趣”。我们知道,写作一直是教学的难度,也是学生最头痛的事,激发兴趣就变得极为重要。所以,只有学会写作方法,才能有写作的兴趣。有一个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那就是仿写。

为此,我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了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小蝌蚪外形的句子:“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我首先出示幻灯片,让学生观察小蝌蚪的样子,再结合课文,看看作者抓住了小蝌蚪的哪些地方来写,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学生七嘴八舌的,说得很热闹,我趁机出示一只小狗的图片,让学生用课文的方法和顺序写写它。学生兴味盎然,不仅写了小狗的样子,还延伸说到了小狗的睡觉、吃食等特性,让我很是意外和欣慰,这也是我设计教学时未曾预料到的。

上完本课,我感慨良多。是呀,教学就是如此,你随意看待课文,收获的就是平常;而如若你精心待之,就能如大浪淘沙,收获粒粒黄金,大浪淘沙终将见金!

猜你喜欢
簸箕小蝌蚪学段
小小簸箕,大刑伺候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行走的簸箕
小蝌蚪
忠满:小小簸箕,大刑伺候
小蝌蚪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小蝌蚪
不倒翁扫帚簸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