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品德与生活的教学策略

2015-05-30 19:07张金俭
新课程·小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国徽国旗品德

张金俭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涵盖了品德、科学以及生活等教育理论,进行多方面高度综合教育的课程。它是小学阶段必修课程之一,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示范性的思想引领作用。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从思想上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教育呢?我的体会是:

一、准确定位目标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在教学《我上学了》一课时,鉴于一年级新生是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融入学校生活中。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标就要引导学生以一个良好的心情迎接新生活的到来,引导学生一起来分享快乐,分担忧愁,帮助学生缓解焦虑,激发学生对新生活的憧憬和热情。要引导学生了解我们的校园、我们的教室、我们的老师,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方式去适应生活中的种种变化。要引导学生了解书包是用来装学习用品的,零食、玩具等物品不应装进书包,进而引导学生对书包等学习用品的正确态度。最终达到帮助新生形成对入学的正确认识和态度:老师真好,同学真好,学校真好,上学真好。

二、灵活使用教材

由于课本编排内容的制约,大量的生活场面在编入教材时被删减了、被抽象的文字代替了。因此我们要通过语言描述,相关课件及资料的演示,学生的模仿表演对课本内容还原,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大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在教学《参加升旗仪式》时,我根据教学目标,对书本内容进行了取舍与重组,大胆利用“周一升旗仪式”这个现有的真真切切的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教学。首先,我在课件中出示国旗和国徽,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样子,然后让学生回顾在什么地方看过国旗和国徽?你还知道国旗和国徽哪方面的知识?从而让学生知道国旗和国徽都是我们祖国的象征,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热爱国旗和国徽,热爱我们的祖国。接着我让学生回顾前几周参加升旗仪式时同学们的表现,进而引导学生知晓升旗时的行为规范,在此基础上,模拟升旗仪式,进行强化训练。课后将其延伸到下周一升旗,让学生再次亲身经历、让学生变哄热闹为用心灵去感受,用行动去表达对国旗的爱、对祖国的爱。教材是死的,我们使用却是灵活的,效果更是意想不到的。

三、精心设计活动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以学生的生活为认知基础,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因此,我们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教学活动,把每个活动做实做透,使品德课堂教学更接近生活本真,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进行道德构建。比如,在教学《教学路上》时,我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一,抢答游戏。这是什么交通标志?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它?活动二,模拟实践。老师准备好相关标志,让学生在操场上进行行走训练。这样便拉近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课堂也成了“生活化的课堂”,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春风化雨般地学到了安全知识,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学生学以致用,把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了起来。教材活了,课堂活了,学生活了,教学效果也显现了。

四、适时引导生活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因此,教师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用所学道德知识去指导学生的生活或微调着学生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如第一册的《品德与生活》中第二单元“学校的一天”由“早早起,上学去”“课堂上”“课间十分钟”“放学啦”四个主题组成,在让学生明白上学、上课、下课、放学中的行为要求后,我让学生了解安全常识,熟悉重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发展自我约束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除了在学校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之外,上学和回家路上也要注意安

全。规范学生的课堂表现,上课了,时时提醒学生,应该怎么坐,怎么听讲,怎么回答问题。课间要做正当游戏,不疯狂、不打闹,并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游览校园的活动,让学生知道哪些地方下课时可以尽情玩耍,哪些地方有着安全隐患。从而使我们品德教学的落脚点落到“回归生活”,指导生活或微调着学生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有效教学”行。让我们做好学生的领路人,真正让学生在品德与生活课上自觉地陶冶品德,在品德与生活课上茁壮成长。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国徽国旗品德
你了解国徽的使用规范吗?
触摸国旗的那一刻
藏在国徽里的窃听器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国旗升起
国旗国旗我爱您
尊重国旗
国徽上的澳大利亚宝贝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