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玲
[摘 要]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探究性学习,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信息化教学设计中,教师关注的重心应该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本文以《仓储作业》课程中“出库备货作业”任务为例,阐述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仓储作业;信息化;教学设计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1.157
1 引 言
近年來,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迅速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是指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它成为网络信息时代最显著的教育变革,它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深刻的改革。2012年4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推进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与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建设;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加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力度。国家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方向的政策和指引明确了未来方向,同时也对我们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很好地进行整合,做好信息化教学设计,才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2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容
2.1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含义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运用系统方法,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以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旨的学与教设计。
2.2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是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的主线,创设相关有具体意义的情境,将信息技术与完成任务有机整合,促进学生高级智慧能力的发展。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全体教师在自己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 实现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础
3.1 借助物流管理教学资源平台
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的物流管理教学资源平台能为教师提供每一门物流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课件、数字化教学资源、各种互动资源、各种素材、测验内容、教学评价等等,既可以满足教师日常教学,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课前预习、学习内容、课后复习、拓展学习内容等多个专栏。资源平台使用非常方便,学生可以随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查询、预习、复习、测验;教师也可以随时查看每个学生花费了多少时间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上交到资源平台的作业(有的是查找图片、有的是方案设计、有的是操作流程的视频资料等),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他们遇到的难题,以便做出有针对性的辅导。
3.2 充分利用“未来课堂”的教学环境
改变传统讲台、黑板、教科书的教室环境,充分利用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未来课堂”的教学环境。未来课堂有着许多先进的设备,比如云计算及平台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智能中控技术、视音频采集技术、远程互动技术等。在这里教师可以通过分屏显示,同时展示更多资料,通过实时反馈系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还可以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用电子感应笔直接在电子白板上板书,随时保存,方便教师课后整理、打包,循环使用。此外,教师还可以将课堂延伸到课后,在互联网上继续进行知识的拓展。丰富的课程资源甚至还能帮助教师实现课堂翻转。让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和课件进行自主学习,而将课堂时间用于充分的互动讨论。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实际的课堂学习,也可以在网络空间中参与在线课程、交流等。环境舒适满足各种教与学的需要。
3.3 将信息化教学手段与真实的实训场地有效结合
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仓储配送中心是依据企业实际的工作环境和作业流程设计的,分为立体库作业区、拆零拣选作业区、复核包装作业区和叉车库作业区四个区域,拥有现代化的仓储配送软、硬件设备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其中包括仓库管理信息系统、输送与分拣信息系统、电子标签系统、条码信息技术、无线射频技术、GPS/GIS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说现在物流企业中运用的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在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仓储配送中心都能找到。学生在实训中心,通过完成具体、真实的工作任务,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都能达到仓储企业的上岗要求。现代化的实训中心配备现代化的信息化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企业的工作过程,比如学生可以在实训区里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同时通过网络实现远程专业课程教学互动,满足物流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4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
这是整个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关键,这个过程分四个部分完成。
4.1 布置任务
笔者利用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物流管理资源平台,登录主页之后进入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出库备货作业,然后布置今天的工作任务:“2014年2月26日,商务1号库收到家乐福、酷8及联合利华三家客户的货物出库任务,要分别完成三个客户有关货物20箱五月花卷筒纸,20箱乐百氏引用矿泉水,3个小熊学数学第三阶段书籍,5个小熊学数学第二阶段书籍,6个小熊学数学第一阶段书籍,2瓶屈臣氏蒸馏水等货物的出库备货作业。”同时提出任务的要求:“请同学们以仓管员的身份,依据出库备货的管理原则,利用手持终端等相应设备将需要出库的货物进行下架,并搬运到出库备货区,完成出库备货的操作”。
4.2 分析任务
笔者将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是红队和蓝队,都代表商务1号库的工作人员。要求学生分组之后,每个组结合资源平台所给的学习资料制定作业方案,并将方案上传至资源管理平台,同时各小组派代表上台陈述小组的方案,并互相点评。然后笔者将4个电子学习资料提示给学生,这些学习资料分别是出库备货概述、拣货作业方式、认识出库单、出库备货流程。这些资料有的是文字形式,有的是图表形式,有的是视频形式,有的是Flash动画等形式,他们都可以在资源平台上随时打开进行学习。此时,学生一边查阅学习资料,一边讨论分析工作任务,并在任务单上进行作业方案的初步设计。学生组内商讨之后达成一致,将方案通过网络上传到资源平台。笔者就可以在资源平台上看到红队和蓝队制定的工作方案,通过大屏幕可以进行播放。笔者看到他们还将本组各个成员按照工作岗位进行了分工。学生此时学习热情高涨,争先恐后要向全体学生展示自己组的设计方案。当每组学生陈述完自己的设计方案之后,其他小组同学也都给予了相应的修改意见,同学们再一次完善自己组的方案设计,就等着到仓储配送中心实训场所进行验证了。
4.3 完成任务
红、蓝队分别到仓储配送中心实训场所,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验证本组设计的方案是否合理。整个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地分配工作任务,自主地进行学习讨论。遇到难题时,他们会停下来集思广益商讨一下,然后找到一个好的办法后,大家又开始继续完成工作任务。在整个完成任务阶段,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体性地位,体现了学生在“做中学”的职教理念,也使学生更加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实现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加强团队合作以及保证货物安全的意识,也实现了情感目标。最后,学生都非常满意自己出色地完成了出库备货作业的工作任务。
4.4 总结评价
在评价环节中,学生也是自己进行设计,他们认为两个组中相同岗位角色的学生应该是一组,一个学生进行操作,另一个学生进行拍照评价。如红队的仓管员在完成工作任务时评价的同学就应该是蓝队的仓管员,因为相同的工作岗位职责应该是一样的,评定标准也应该是一样的,这样的评价严谨、操作规范性好。果然,效果不错。同时,教学资源平台还提供了一个评估量化表,学生进行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以及教师评价。在点评时,评价组的学生到台前,一边展示从iPad上拍下来操作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图片或视频,一边向全班学生讲解同学做得好的地方以及不足的地方。被评价的学生看到自己有失误的地方也都表示认可。学生感到用iPad能非常及时进行反馈,效果非常好。这一过程中,评价的目的不是要找出学生操作流程的失误,而是要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出库备货作业的管理原则,能更加规范操作手持终端、搬运车等相应设备,达到企业岗位要求。
5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施效果
5.1 培养了学生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这堂课的教学效果与以往的以“教”为中心的效果完全不同,不是教師手把手地教学生,做示范,学生进行模仿,而是给学生以明确具体可操作的任务,让学习者独立、主动、自由地探索、发现。这样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极大程度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具有社会交往和社会责任的意识。
5.2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堂课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搜集学习资料,自主分析、思考,共享资源,自主学习,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发布到教学资源平台,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答疑解惑,这样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使教师及时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及时改进教学方式。同时,信息化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满足学生视、听、感官需求,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5.3 实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
这堂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他们自己分析思考,动手搜集、查阅资料,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对所学的知识牢固地把握。同时,还做到了将所学的知识用来指导自己的实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顺利地完成了各组的工作任务。这堂课真正做到了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理实一体化的教学。
5.4 实现了对工作过程客观的评价
从评价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整个评价是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个方面来进行。借助iPad的拍照和录制视频的功能,各个评价组的学生清晰地记录了被评价组中每个学生操作时的动作、协作学习互相交流的画面。学生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能够自觉客观地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实现了对工作过程客观地进行评价,加强了学生对工作流程的熟悉和对设施、设备规范操作的意识。
6 信息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6.1 成功的信息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学习情境,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课堂气氛融洽,学生学习轻松,发现问题能主动相互讨论,创新思维活跃。学生学习轻松。借助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老师的引导,配合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和互动性强的网上讨论功能,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比较容易。学生经过自己多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的学习模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活动的体验中,进行自主分析,自主获取知识,习得技能,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突出了学生主体性地位,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
6.2 信息化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信息化成为网络信息时代最显著的教育变革,教育的信息化不但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很好地整合,才可以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教师要转变思想,应该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教学应用的优势,改变过去习惯的教学模式。改变“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为教学服务;第二,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放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这种意识将带来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巨大变革;第三,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和开发能力,教师能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各种软件来处理教学内容,具备各种演示、制作能力,为学生制作各种教学资源,还能够实现与学生的信息化互动;第四,教师还要有很强的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能对设计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利用反馈的结果来修正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
6.3 信息化教学对学校的师资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向人类发起的挑战,使得整个基础教育界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促使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学生学习方式都随之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课改之关键所在的教师,其职能、角色的定位,也将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的管理者及研究者”。这种新型教师的职能转变,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学校应不断加强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师资培训,培养出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新型教师,使得教师们在信息化教学方式、信息技术的掌握以及网络资源的利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不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祝智庭.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皮连生.现代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王卫军.信息化教学能力[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2):45-53.
[4]李天龙.大学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途径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1(12):10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