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祥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表达力求有个性,有新意”。而语言的个性化就是作文个性化的最好体现,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文章的载体。
【关键词】作文 观念 积累 个性 创新 阅读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文以载道”视为文之法则,因而许多教师认为,作文必须高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更有甚者,强调师道尊严,居高临下,在作文教学中,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将学生死死束缚在自己的框框中,不得越雷池一步。因而,当学生作文中出现新奇之意和惊人之语时,就被老师将“个性”的幼芽给扼杀了,学生作文于是千人一面,千口一腔,所以,在新时代的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师必须进行洗脑,转变观念。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因而教师应珍视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个性化语言“亮点”,寻找“亮点”,肯定“亮点”,展示“亮点”,只有这样激励学生,才会心中有什么,笔下就写什么。微笑也好,忧愁也罢,洒洒脱脱,自然而然地流泄于笔尖,而不应凡求金,追求百分百的优秀,那样学生作文就自然而然地回归到个性。
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先生曾指出:“学生的语言学习,写作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和他们在一起的教师语言的反复刺激和情不自禁的模仿”。所以,只有老师有个性化的写作水平,才能指导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正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观念更新快,自我意识强,信息周转迅速,他们已不满足于教师的说教。教师在作文指导时要少点拨,而应参与到学生中去,通过“下水作文”方式,展示自已的语言风格,既给学生以表率作用,又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事实上,学生作文出现持笔茫然,笔下生涩的现象,与他们的积淀很有关系。学生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作基脚,就堆砌不起高楼大厦,所以语言积累是作文语言个性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一环。
有人说过:“给孩子一个说话的机会,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确,如果教师敢于给学生提供说话的适时机会与场所(如课前两三分钟的演讲、口头作文训练、结合课文的话题演说等),你会发现,每个学生都像每一片绿叶一样闪耀着不同的绿色,因为这样,给了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又给学生一个说话的余地,使他们的个性化语言强烈地释放出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的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语言训练的机会。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抛弃满堂灌,淡化分析,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训练中让学生领会文章的美妙之处,培养语感,积累词汇,再通过仿写使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久而久之,在遇到类似的事物时,学生便可将吸收的鲜活词汇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来表达对生活的认识。
读中外名著,那是文学大师们思想的体现,是人类智慧宝库中最鲜活的东西。在阅读中品味语言、感悟语言,能够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文章语言碰撞出火花,唤起学生对语言的敏感,这些体验和敏感一经积淀,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积累起深厚的语言底蕴。读古代诗词,其中所蕴涵的深沉思想、宽广胸怀、婉约情致、挺拔风骨都永远放射着璀璨的魅力,学生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激起了内心的共鸣,陶冶了彼此的性情。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一旦被激活,就会妙笔生花,语出惊人。
生活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多彩缤纷的世界,一个广阔的课堂,平时生活中的种种现象,种种经历,是不可多得的机会。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观察生活,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儿童是语言的创造者,多数孩子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世界,学生在日常生活交流中,耳闻目染,不知不觉学习了语言,积累了语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了平时的积累,才会有作文时的表达;有了深厚的语言素养,才会有鲜明的语言个性。有个性的文章必然要有所创新,语言的个性化创新,可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如何使语言有所创新呢?作为中学生,常见的方法有:
1.俗化。是指将民间话语(如民谣、口头禅、谚语、俗语、方言)引入文章,这些语言往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持久的生命力,在文章中有意识地运用,可以使文章语言平易生动,也不失为作文语言个性化的妙法之一。你看我们青林寺谜语那可是新娘头上插花——顶呱呱。不信,我给你来个猜猜:化儿靠水养鱼虾?化儿靠土种棉花?化儿靠人无你我?化儿靠马跑天下?(打一字)这段文字运用歇后语和宜都方言,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赞美及内心的自豪感,读起来俏皮新颖,语言平实中见亲切。
2.诗化。中国是个诗的国度。古代诗词语言隽永精致,读之典雅而有韵味,化用诗词名句入文,可使文章語言形象蕴藉,显得与众不同。走进书,进行一次芬芳的思想之旅。清晨,在各种大师书桌间随意穿行,可听到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叹息;可触摸他们“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壮志。傍晚,与大师们握手,可畅谈他们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可感叹“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凄凉。这段引用古诗名句,道出自己读书的感受与收获,也彰显出个人的文化内涵,这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3.雅化。即巧妙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文章语言有文采,如排比能使形式整齐、语言凝练、气势充沛;比喻能使抽象具体、说理形象、语言生动;拟人能使语言亲切、鲜活灵动、文采斐然;引用能提升文章内涵、加强语言文学性……瞧,墙根下,有春不小心丢下的绿衫;院墙上,有春爬高留下的脚印儿;树枝上,有春野性地骑在树杈上的身影儿;桐树上,有春特意装饰的小喇叭儿;杨树上,有春搞恶作剧带来的毛毛虫儿。这里,排比、拟人手法的运用表现出春天的活泼、调皮,是典型的农村孩子眼里的春天,但不带一丝儿土气。
4.幽默化。就是运用反语、比拟、夸张、仿词等手段,使语言令人发笑,别具一格,这是一个人智慧的表现。一天到校,班主任即给我下了“圣旨”:早读课老师不在,把不认真读书的“好汉”的姓名“荣登”在黑板上。“圣旨”“好汉”“荣登”足见语言诙谐,较之平淡地叙述老师不在,班干部记名要诱人得多,这就是个性。
总之,要改变当前作文现状,还需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只有让作文语言插上个性化的翅膀,才能使学生作文摇曳生姿,生动活泼,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