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歆白 张靖
摘 要: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毕生研究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论的价值核心和基本原则,它使后人在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上,探索出通往人类解放之路。而我党的领导人继承以人为本的理念,而且在社会主义的实践的过程里对这个理念进行了伟大的创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全面自由发展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该理论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历史决定论,经典作家在这一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协调过程中高举“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旗帜,将以人为本当做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的首要原则,从而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寻找到“自由王国”的道路。探寻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人本价值和当代价值,是理解的关键。
一、人的全方位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中的进程
人的存在是与自然相对独立,是历史领域所共知的,西方哲学向来都是以人为核心进行对人类的本质、价值以及精神的寻找。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在辩证地吸收各类思想流派的合理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唯物历史观在探索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对人自身及人与世界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不仅以“现实人”作为为社会发展的起点和主体,并且以人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追求,在关于社会发展的主体、规律、趋势、动力等论述中始终体现着最高命题——“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1.人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主体。社会历史发展的前提和主体是每个社会发展理论都需要确定的首要问题。人类是社会发展的历史开始,社会发展第一表现是人类的产生发展史。其次,社会发展的历史前提和客观内容具有它专有的文化底蕴,它不是偶然性的存在,而是代表历史进行目标的群众。
2.人类的历史发展是全方位的。在马克思主义作家的视域里,一方面,人的发展是自由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自由自觉的发展,绝不是强迫式发展。马克思看来,那是人们就摆脱了外界环境,实现了人的“自由发展”。另一方面,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同时是全面的发展。首先,人的发展不仅是身体的发展,而且在智力和道德方面也应该有相应的发展,即德智体美要综合发展。其次,人的发展不是才能单方面的发展,而是应该各方面才能和能力得到统一协调发展。再次,人的本质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所以,人的全面发展在包含上述具体层面的素质、能力、才能发展以外,还应包含有抽象层面的人及其社会联系和社交的发展。除此之外,关于发展主体,马克思认为,人的全方位的历史发展的主体是人类。换言之,全面自由的发展是所有社会成员的发展,是每一个人的发展,或者可以说是所有人的发展,而并非只是一部分人的发展。发展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会摆脱片面畸形的异化发展,而得到了全面自由的发展,人与自身与社会便达成了和谐统一。此时,整个社会也是和谐的,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才算实现了真正的和谐与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当代中国的位置
中国共产党学习了外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经验,立足国内,把唯物史观跟中国的客观条件结合在一起,产生含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观,不仅与人的全方位历史发展相继承,而且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里,对它形成了新的理念革新,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带向了新世纪的顶峰。
1.人的全方位历史发展在中国的历史环境中。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经历了从毛主席最初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到十六届三中全会-科学发展观的完善,在这一历史时期,党的领导集体也进一步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内涵及主要部分的观点对群众的全方位历史发展进行了完善。
首先,,人类的全方位历史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必须经历的。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观的重要问题,它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路的一切方向。邓小平考虑到中国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国情,运用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科学阐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他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是从社会主义初级发展到高级、直至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最后为人类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精神上的支持以及制度上的完善。根据这一发展方向,江泽民立足于人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深入了解,上升为主持社会主义的主题的理解,自此,人类的发展观则大部分表现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置于推进社会主义构造的主导地位,以人的全面自由为中心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动力和目标等进行了重新审视。
第二,最大范围内人类的利益是人的全方位历史发展的高级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中,“人”指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所以,最大范围的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是人类的全方位历史发展在中国社会主初级阶段的高级表现,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就是为了到达这个高级阶段的目的,既表现人类的全方位历史发展的目的,又作为人类全方位历史发展跟社会主义的完善、党的完善的先对称。邓小平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首要矛盾理解,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首要任务定为,通过放开生产力的发展来配合“人民逐渐对物质文化的需求”,而且进一步陈述“三个有利于”的观点,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当做评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评定要求。
2.人的全方位历史发展在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的理解
在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人类的发展必须在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下进行,物质文明建设的作用是进行改革,提高生产力,给人类的进程提供全部的物质保障和生活所必須的。人类越全方位历史发展,社会所产生的物质财富就会随之增多,人民的物质生活就得到极大的改善,从而推进人类历史的全方位历史发展,这一切表明共产党对人类的全方位历史发展问题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全新的阶段。正确处理改革手段和发展进程的历史矛盾、兼顾两方面。以达到人类的全方位历史发展为基础,就可以在寸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中为人类的全方位历史发展发现一条更为广阔的道路。(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6.
[2]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472.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630.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18-119.
[5]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