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王悦(1994-),女,汉族,山东潍坊市人,管理学学士,山东大学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摘 要: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以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延迟退休年龄问题成为一个热点话题。目前,我国已经将延迟退休年龄提上日程。本文主要从社会保险中的养老保险角度出发,对影响我国退休年龄的因素进行分析,从多个角度分析延迟退休的影响,并对我国延迟退休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推迟退休年龄;养老保险制度;人口老龄化
延迟退休年龄,是指国家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综合考虑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就业的情况而逐步提高退休年龄或延迟退休的制度。2014年3月,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延迟退休方案2020年之前出台。可见延迟退休年龄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延迟退休年龄自提出伊始,就饱受争议,成为学术界广泛探讨的问题。
一、影响退休年龄的因素
退休年龄是劳动力因为年老推出劳动力市场,享受养老保险的年龄界限。任何国家的退休年龄都具有法定性。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男士为60岁,女职工为50岁,女干部为55岁。退休年龄的确定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
1.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社会经济条件、医疗卫生条件等客观因素会对人口寿命的长短产生影响。现行退休年龄是60年前设定的,当时人均预期寿命不足50岁。国家统计局权威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2.95岁。平均寿命的延长是必然的趋势,相应的也有必要延迟退休的年龄。
2.适龄劳动人口的数量以及就业情况。目前我国适龄人口多,就业条件较差,在新产生就业岗位有限的情况下,让一些年龄偏大的职工提前退出岗位是必要的。
3.劳动者平均受教育的程度。目前国民人均受教育9年以上,预计到2050年达到17年左右。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国民平均受教育程度提高,在追求高学历的同时,参与劳动的时间相应缩短。
4.国家的承受能力。在确定退休年龄时也应该相应了解国家财政的支付和运作能力。目前我国虽然实行部分积累制度,但个人账户空账运营状况突出。
通过上述因素分析可以发现,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以及国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为了寻求养老负担代际的公平性,适当延迟退休年龄是必要的。
二、延迟退休年龄的影响
(一)对劳动者的影响
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后,在工作岗位有限的情况下,新进入的劳动者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在新增就业岗位有限的情况下,会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会进一步降低,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协调发展。
除新进入的劳动者外,延迟退休年龄对与不同的在职者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于高学历的劳动者来说,工作时间延长,可以更好的在岗位上实现自身的价值,为企业和社会创造利润。但对于中低收入人群来说,延长养老金交付时间,会降低他们的购买能力,并且享受养老金的时间进一步缩短。
(二)对企业的影响
在延迟退休年龄之后,企业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延长,会导致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数量增多,人员流动性相对减弱。老员工对企业情况比较熟悉,可以提高员工的归属感,从而降低对新员工的培训投入和招聘成本,保持企业人员结构的相对稳定。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企业需要调整公司的人力资源战略,对员工重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拓宽员工职业发展通道。而与工龄相挂钩的薪酬福利制度以及企业承担20%的养老保险制度也会加重企业的负担。老员工比重过大,也不利于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
(三)对社会的影响
目前实行的退休年龄是在60年前制定的,无法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果不延迟退休年龄,劳动者过早的退出工作岗位,会造成宏观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除此之外,退休后的劳动者重新就业,会扰乱目前的劳动力就业市场。退休后的劳动者薪酬待遇要求低、培训成本低、风险小,又有丰富的可利用资源,企业更愿意雇佣这一部分劳动者,年轻劳动者的就业压力更大,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适当延迟退休年龄是社会發展的必然趋势。
三、对我国延迟退休年龄的建议
综上分析,在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受教育程度提高的情况下,适当延迟退休年龄可以保持企业人员结构的相对稳定,减轻代际养老负担的差异性,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在积极的老年理论的影响下,延迟退休年龄是发展趋势。
同时也应该看到延迟退休年龄给新生代劳动者造成的就业压力以及企业为适应退休年龄推迟所要付出的成本的增加等。所以在延迟退休年龄制度推行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循序渐进,逐步实现
推迟退休年龄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实现。当前,推迟退休年龄还是基于理论状态,迫于劳动力就业压力等的影响曾一度遭到搁置,仅仅进行学术讨论。十八届三中全会释放推迟退休年龄的信号,从理论态转化为制度态需要一个过程。不仅需要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受教育程度提高,还需要适龄劳动人口不太过剩,也就是劳动力就业条件良好。通过城市化、市场化等手段增加就业岗位,解决新生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必要的。
(二)实行弹性制度
虽然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应该有一定的灵活性。应当考虑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诸如从事重体力、高空作业、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极冷极热条件下工作的人员可以适当提前退休年龄。
(三)企业积极进行调整
针对延迟退休年龄的影响,企业应当积极的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人员招聘、选拔特别是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充分调动老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应当做好人员配置工作,为新生劳动力提供相应的发展机会,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四)规范劳动力市场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加大执法力度,运用法律进行约束。同时要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进行宏观调控,规范劳动力市场的行为,引导企业和劳动者的行为,保障政策的顺利实施。(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参考文献:
[1] 周辉.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限制因素分析与建议[J].学术交流,2011,(2):136-140.
[2] 刘红运.关于延迟劳动者退休年龄的思考[J].开发研究,2014,(3):141-145.
[3] 殷俊,陈天红.美国延迟退休激励机制分析——兼论对中国延迟退休年龄改革的启示[J].经济与管理,2014,(4):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