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任职教育院校任职岗位课程建设的思考

2015-05-30 10:48李开端王颖颖李英杰
大学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任职教育课程建设

李开端 王颖颖 李英杰

[摘 要]任职岗位课程建设是院校教学建设的重点,课程质量是确保任职教育学员岗位能力形成的关键。结合技术类初级任职教育院校教学的特点,可以分析制约任职岗位课程建设的关键问题,提出在当前条件下,提高任职岗位课程建设质量的对策和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任职教育 任职岗位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1-0031-03

任职岗位类课程是任职教育院校为满足学员毕业后岗位任职需求,着眼岗位职责,开设的岗位知识、技能训练类课程,对学员素质和能力的养成至关重要,是学员第一任职岗位能力形成的关键性课程,是任职基础类课程内化为岗位能力的桥梁,基础类课程建设的依据。

一、任职岗位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的任职特色不明显

目前,部队技术类的初级任职教育院校都是由学历院校转型来的。在转型过程中,院校虽然针对任职教育的特点进行了教学工程的配套改造工作,但毕竟部队的任职培训刚刚开始,院校对部队任职教育的特点、岗位需求、教学模式方法等,研究不深、不透。加之承担院校任职教学任务的教员,都有多年的学历教育经历,在课程体系的设置及教学组织实施上,基本上延续了学历教育先基础后专业的模式,形成军政基础、任职基础、任职岗位“三段式”的课程体系。遵循“理论——实践、知识——技能、基础——应用”的课程顺序,将岗位工作过程中需要的基础理论、装备原理、装备维护划分到不同的课程中,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也大致按照三段式的模式组织教学。这与学员毕业后从事的第一任职岗位中,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能力与素质相互融合,一体式的工作模式不一致,没有体现出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应存在的差异。

(二)课程内容层次性不突出

技术类初级任职教育院校同一门课程往往对应着不同的培训层次,既有岗位经验丰富的士官职业培训和现职干部的轮培训,也有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的生长干部任职教育培训。不同培训层次人员的知识结构、工作阅历、思维方式各不相同,其思维方式与学习目标差距较大。如何选择课程内容,并把握好课程内容的区分度不是件容易的事。

(三)课程教学保障条件建设不同步

任职教育院校“毕业能上岗”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在培训过程中采用实装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部队武器装备更新速度快、型号多、数量少的特点非常突出,这就很难保证院校教学在保障条件方面与部队同步。为此,为跟上部队装备发展步伐,满足任职教学需求,我们开发了各类仿真训练系统和多媒体课件,并充分挖掘、改造老装备,采用以老带新的训练模式,基本上满足了课堂教学。这种方式,有利于学员理解装备,但对学员机务作风的养成,装备的拆装、内外场检查及故障问题的分析等,与真实装备教学效果的差距较大。

(四)教学方式方法的适应性不强

“精讲、多练、互动”是任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基本要求,是在深入分析培训学制、对象特点、目标要求等基础上,结合课程特色、现实教学条件,提出的任职特色明显的教学设计环节。在这一教学设计的落实上,必须根据当前任务、培训对象、培训目标,设计具有任课教员特点的实施方案。

精讲是根据培训对象岗位对其能力素质的要求,提炼出来的课程内容的核心框架,是学员完成能力素质提升的关键。首先,部分教员受传统的学历教学模式和僵化的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无法做到教学内容的精炼。其次,部分教员对岗位能力素质要求分析不透,无法提炼出本课程对应的岗位核心内容。第三是对任职转型的教学内涵理解不深,主动作为、主动改革的意识不强。

多练是提升学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岗位需求,制订相应的训练课目。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首先,教员对部队训练与考核大纲理解不透,无法把课程内容整合成相应的训练课目;其次是任课教员部队经验不足,实践能力弱,无法提出高于部队的训练标准,容易造成课目训练学时分配不合理,简单的课目训练时间长,复杂的课目训练时间不足。

知识只有经过不断的内化才能转变为能力,这需要学员不断理解课堂内容,并通过自我知识的改造,主动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个人的能力素质。而互动正是学员知识内化的外在体现,它不仅直接反应了学员主动学习的情况,也是对教员教学设计、教学准备的检验。但由于互动质量不高,其对引导学员主动思考,激发学员创新思维效果不大,且对互动的理解偏窄。

(五)实战化的课堂训练环境不足

为弥补院校教学装备不足,缺乏飞行保障训练、演习和作战等部队真实任务对实战化的教学环境带来的制约,院校通过开展专业演练、综合演练等环节,营造实战化的训练环境,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但由于演练的设计是基于前期教学训练的补充,为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往往通过预设脚本,演的成分多,真练的成分少,难以引起学员足够的重视,也难以达到演练的真正目的。

二、建设思路和对策

任职教育培养对象是部队装备操作、使用、维护保障及管理人才,其在任职培训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工作过程的仿真,将现实的工作过程转化为教学过程,实现工学一体的教学设计,这样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但由于部队岗位的特殊性,一些工作过程不可能转化为院校课程体系中的一环。例如装备作战、演习的保障,这不仅需要熟练的工作技能,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是对学员军政综合素质的考验。这种实战化的工作过程,是无法通过院校培训得到的,但又是任职人才培训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因此,在进行任职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过程中,应该将部队培训作为任职人才培训中的一环,按照部队院校一体的思路设计课程。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任职教育院校教学条件建设部队化

任职岗位课程直接服务于第一任职岗位,按照部队标准配备教学装备,并通过序化课程内容实现与部队装备的同步训练,是实现工学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基础。一是教学装备建设实装化。按照战训一致的原则,突出实装、实作、实训,构建综合化的技能训练平台。对于无法实现实装教学的,建设模拟训练系统,通过对真实场景仿真模拟,提高训练的针对性。二是专业及综合演练实战化。优化组织流程和演练课目,不预设脚本,以真实的装备组织演练。三是装备保障信息交流常态化。依托现有的军内网络资源,建立统一身份认证、安全防护等级高的院校教学与部队训练一体化网站,实现装备保障信息的常态化交流。

(二)教学内容设置模块化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通过分析岗位工作过程,梳理岗位知识和技能体系,打破原先以学科性课程结构为主要特点的教学设计模式,重现建立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模块化课程结构,按照院校教学条件和部队工作过程重组课程体系,将模块化的教学内容划分为课堂完成部分、实验室完成部分、实验教学基地(部队)完成部分,通过院校与实验教学基地(部队)分工组织不同模块的教学,完成学员知识、技能和素质的综合化培养。在教学实施上,破除必须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顺序,按照模块化教学的需要,灵活安排理论与实践。先理论后实践,先实践后理论,或者理论与实践同步,以这种并行的课程设置代替以往串行式的教学顺序。

(三)部队训练标准化

任职岗位课程教学内容来源于岗位工作实际,而实际的岗位工作,是按照作战需要设计的训练内容、方法和组织模式。从课程角度来看,训练过程中有重叠的内容,不能把工作过程简单模块分割,需要对岗位工作所用到的知识、技能重构,并以课程模式呈现。在任职岗位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从部队实际的训练工作中提炼出完成装备各项维护保障的标准化内容、规范化的流程和方法,这样才能形成相对稳定的课程内容体系。

(四)院校部队一体将课堂延伸到部队

在构建任职岗位课程体系过程中,课程内容必须来源于部队,服务于部队,院校与部队在人才培养中的融合是对任职岗位课程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部队“训战一体”的模式,一些部队岗位工作内容、环境和素质的训练是不可能整合到院校教学的,但这又是人才培训必不可少的。因此,将课堂教学延伸到部队是弥补院校不足的一种很好的选择。这种延伸,不是将某门课程完全搬到部队,而是选取课程中的某种技能、方法或某项素质。这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梳理确实需要部队完成的教学训练内容,并按照课程的模式形成知识或技能模块;二是结合部队训练课目、演习及作战保障任务,细化训练及考核标准,制订教学组织实施计划;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在院校授课,还是到部队训练学习,都要落实好院校教员课程负责制。

三、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相协调

任职岗位课程直接服务于学员毕业后第一任职岗位,是对任职岗位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这决定了课程必须“贴近部队、贴近装备、贴近保障”[5]。而目前我军武器装备更新换代非常快,战法、训法也与武器装备的发展同步革新,这就要求任职岗位课程必须与装备发展同步。而课程建设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只有稳定的课程体系设置,才能开展课程建设的规划并组织实施。因此,初级任职教育院校任职岗位课程内容的动态更新与课程的相对稳定要协调,教学内容必须跟上装备发展,而课程体系要保持相对稳定。

(二)院校在部队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削弱

将任职教育院校与部队一体化开展任职岗位课程建设,是弥补院校装备不足、训练环境无法达到战训要求的一种手段。在一体化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不能模糊两者的主次地位。院校是课程建设的主体,部队在院校的指导下,利用部队装备和战训环境协助院校完成教学训练。为此,需要把握好几个问题:一是课程建设和教学训练必须由院校统一进行一体化设计,不能把部队协助承担培训任务,完全交由部队完成;二是由部队承担的部分培训任务是课程内容的延伸,是课程中的部分模块,不能是独立的课程;三是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应成立由院校骨干教员任组长,部队具备教员资格的专家参加的课程组,统一规划和组织课程建设。

(三)理论教学设计要体现前瞻性

理论服务于实践,是任职岗位课程理论内容建设的基本遵循,是由初级任职教育培养目标决定的。但是任职教育培养的对象在第一个任职期限内,其知识、能力以及各项素质,不仅要满足现有装备的战训保障,还面临着装备更新换代、技术革新、战法训法改革带来的高于现有装备维护保障对知识的需求。这就要求在构建任职岗位课程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在满足第一任职岗位实践能力需求的条件下,理论知识要适当超前,不仅要做到服务实践,还能引领实践,引领装备的发展。这就要求理论知识超前要把握一个限度,不能超过装备更新的需求。

初级任职教育院校重视对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加大实践、实训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是相对于学历教育宽基础活模块,理论引领实践的课程开发模式。对于培养部队各类技术军官的任职教育,理论服务实践与理论与实践并重,两者要统一协调,不能重视学员实践能力训练,而忽视学员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从而影响到学员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贺东辉,朱军,施明.军事任职教育课程建设亟须解决的问题与对策[J].继续教育,2012(3).

[2] 赵志群.工学一体化课程模式的认识与运用[J].中国培训,2014(4).

[3] 沈玲.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4] 刘吉臻.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思维转向:工程化的视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4).

[5] 赵经成.办学转型实践探索[M].北京:海潮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任职教育课程建设
技能培训实战化的任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新装备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中师旅团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培养探析
装备课程建设向实战贴近面临的挑战与解决之道
锻造适应院校任职教育发展的教员队伍
士官职业技术教育装备维修保障专业实战化训练改革的思考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