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玮
又是端午节,汩罗江畔,人流如织,龙舟竞渡,喧声盈天。
出身高贵的屈原,全无纨绔子弟的世俗之气;品行卓异的他,唯有坚贞不移的爱国情绪。他所有的爱恋,在国家的富强,人民的福祉,哪怕“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哪怕奸臣构陷,忠而被谤;哪怕众人皆浊,群小妒贤,屈原也决不向反动势力屈服。他宁肯承担迫害,也不变志从俗;“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屈原只好以死来坚持自己的理想,抗争黑暗的现实。
屈原是作为一个爱国诗人,为后世所景仰。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决心中,我们看到了诗人精神的再现;千百年来,在人民反抗强暴,维护正义,维护祖国尊严的斗争中,我们看到了诗人爱祖国,爱人民的高贵品质。屈原的人格以及爱国诗篇,更是滋育了后世进步人士,并且从他坚持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中汲取力量。汉初,遭遇与屈原相似的贾谊,以《吊屈原赋》,表达了对屈原的崇敬,并寄托了自己的感慨。司马迁也是真正理解屈原的人,他不仅在《史记》中为屈原“树碑立传”,极力表彰屈原,并且以“屈原放还,乃赋《离骚》”的精神来鞭策自己,以完成《史记》的写作。另外还有不少人,以“悼骚”“感骚”为题著文,从不同角度旌表屈原的精神。两汉以后,屈原的精神更是一脉相承,成为一种忠贞不屈的文化符号,融入人的血骨之中。李白十分景仰屈原的人品,说:“屈原辞赋悬明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是屈原的真正追随者,他说:“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在我国古代,还有不少人像屈原一样在民族危亡之秋,写下过不少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
屈原,就像一簇烈火,引领着我们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昌盛而奋斗!
责任编辑: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