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荣敏和他的《福鼎史话》

2015-05-30 10:48吴昕孺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史话福鼎市辽远

吴昕孺

2013年8月初,我携妻儿奔赴福建省福鼎市。此前,我对这个位居东海之滨、与台湾隔海相望的小城一无所知,我有关福鼎的全部概念在于那里有一个好朋友:白荣敏。

荣敏兄一家的热情,将我们的心融化在福鼎的山水和风物之中。回来后,我写了万余言的《福鼎印象》共五章,详述那次温情之旅,以及所受到的美景和美食的洗礼。荣敏兄又不厌其烦地将这些罗罗杂杂的篇什刊发到他主持的《福鼎周刊》,于是我有幸在多期《福鼎周刊》上欣赏到他有关福鼎史话的连载。这些文字门类清晰,考据精密,体现出作者胸次宽广而心思细致,笔格不凡又手眼独具。

更让人感佩的是,对于福鼎来说,白荣敏其实是一个外乡人。虽然他的老家与福鼎相邻如唇齿,却属于浙江南部。“闽山浙水本无边界”,求学后辗转扎根于闽东的福鼎市,白荣敏将“故乡”的概念延伸到了这一片有着复杂历史背景和深厚人文底蕴的佳山秀水——福鼎,就是这样一言难尽。这个自蛮荒时代就有历史记载,生活着二十多个民族,拥有天生丽质和无数传奇的小地方,一直在等待着一个人:来爱它,理解它:来写她,传颂它。

这个人一直没来。几千年沧海桑田,福鼎准备了名山,准备了宝岛,准备了丰厚的地质积层,准备了富丽的民族风情,准备了白茶、青瓷、异石、良港、古寺……那人却迟迟没来。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从浙南来了一位名叫白荣敏的翩翩书生。

他一来,不是埋首诗书,便是纵情山水;不是咀嚼史料,便是调研民俗——他迅速成为了这一方水土的知己。他歌、哭、笑、吟,都是因为深深地热爱着这片土地。他将自己对福鼎的赤诚之爱、深切之情,一一熔铸于笔端。不像时下许多散文家,白荣敏杰出的才华没有花费在那些容易引起关注的时髦题材、煽情文字上,而是播撒于“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之中。于是,就有了这本二十多万言的《福鼎史话》。这本迄今为止,有关福鼎最为完备、最具文学性的传记,2014年11月由商务印书馆隆重推出。

“据说这株古茶树于上世纪被山下某一鲁莽、贪心而又‘聪明的行政长官利用手中权力施以斧斤,他直接用砍下来的树干做成茶盏泡茶,不用茶叶而‘茶水依然芳香四溢。万幸的是没有被连根拔起,后来头部长出新株,依旧卓然成长,楚楚动人。”

平静、冷峻的文字背后,我们能体会到作者的沉痛。不仅仅是体会,这些文字就像那行政长官手里的斧斤,每一字、每一句都像他砍向古茶树时所发出的“砰、砰”之声,让我们痛彻心扉。

“郑樵以井水自比,自觉其困顿环境中的学问追求人格修养均可无愧,而且自当精进不止。30年人生,虽无意功名,但真要比试,自信‘不让那些临安城里的学子们。只是,他志不在此,在于更宽阔辽远的所在。”

“静涵寒碧色,泻自翠微巅。品题当第一,不让惠山泉。”郑樵以井水自比,白荣敏又以郑樵自勉。虽然一头扎进自家山水,看上去“局限”于福鼎一域,然而吃透这有着古语化石之称的名儒辈出之地,白荣敏深知,必有“搜尽奇峰打草稿”之效用。假以时日,他站在福鼎的肩膀上啸傲东海,他立足于浙南闽东而俯瞰五湖四海,正是“在于更宽阔辽远的所在”之谓也。

“我想,此处山环水绕,古木长藤,远离当时晦暗的官场和喧嚣的市井,是一个何等清洁宁静的惬意场所,由于朱熹、高昙、高融、高松等人的到来,而缠绕着缕缕书香,充盈着饱满的清气。这书香和清气,如清澈的桐山溪水,千年之后犹在汩汩流淌……”这就是福鼎。而这,也就是白荣敏。

我当初的印象并没有错,去过福鼎之后,再读过《福鼎史话》之后,我愈益坚定了这样一个认识:白荣敏这个人和福鼎这个地方是两两合一的,他们谁也离不开谁。一个地方有这样一个人,一个人在这样一个地方,是多大的福分啊!

责任编辑:黄艳秋

猜你喜欢
史话福鼎市辽远
福鼎市社保中心开展“团结互助、共度佳节”中秋节慰问活动
烦忧
烦忧
凝策破困创新 聚略做大村财——福鼎市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效果之析
烦忧
福鼎市老年大学举办元旦游园活动
烦扰
陈兴华书法展
共和国大阅兵史话
中国阅兵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