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变声后期的幼师声乐教学研究探讨

2015-05-30 18:33荀雅丹
艺术科技 2015年11期
关键词:声乐教学幼师

摘 要:声乐教学是学科教学方法中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经历变声期的阶段,这就在幼师的声乐教学方法上提出了相应的不同要求。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在这一期间过后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本文首先对变声期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随即明确这一期间的常见问题和危害,最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科学声乐教学方法。

关键词:变声后期;幼师;声乐教学

长久以来,人们都普遍认识到,人的生理变化也会在声音上有所体现,声音在变声期的前后是完全不同的。在儿童变声期的声乐训练是否是恰当而又对儿童声带的发育和嗓音的质量没有危害,成为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孩子们家长所共同关注的问题。然而,单纯的在变声期后才可以开始学习声乐或者变声期间必须停止声乐的学习和训练,这种观点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本文从这一角度上对变声后期声乐教学的科学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1 变声期儿童的心理特征

从常规的角度而言,处于变声期的儿童本身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阶段的儿童在身心状态、内心世界、自我意识、独立精神方面都会出现很大的变化。变声期前的儿童,想象力十分丰富,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注意力很容易被不同的新鲜事物吸引而难以集中,无意识占据主导地位,有意识进一步发展。而到了变声期,儿童的逻辑思维会进一步形成,感情丰富、进取心强,具体的形象思维会向着抽象思维转化,具有更多的荣誉感和羞耻感,其情绪的表达也会由外显转到内隐。在变声期间,儿童的心理发育非常活跃,但仍然慢于生理成熟,从而造成了心理与生理上的矛盾。

而从变声期儿童的音乐心理特征上讲,其音乐心理与变声期之前也是截然不同的。对于音乐的认知发展方向上,变声期的儿童音乐的认知处于从幼稚到成熟的发展之中。虽然与成年人还具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儿童的认知技能要比变声期之前有长足的进步,在这个时期,儿童对于乐理知识的学习和声乐的训练会出现强烈的兴趣,从旋律、节拍以及结构和风格方面都会产生自己的认识与感受。音乐审美逐渐转入个人偏爱,对艺术歌曲持有向往的态度。与此同时,在音乐的情感上也有相应发展。变声期的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迅速,对音乐的和声观念开始建立起来,逐渐具有韵律感,能够同时感知多个声部的旋律。对于音乐会产生更多的感知和判断,能够通过音乐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抑或是从音乐中感受到一定的情绪。但是,由于处于变声期间,儿童的嗓音不再像童声一样甜美、明亮,尤其是男生,会在变声期间有意识的掩盖自己的声线,不愿意开口演唱,所以在这一期间,儿童的声乐训练效率不会有明显提升,而是显得较为笨拙。通过对变声期儿童的心理特征的掌握,对于声乐教师而言,更需要根据其心理规律来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变声期的儿童更好地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学会欣赏,让儿童获得更好的声乐训练指导。这对于儿童未来音乐的学习和训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儿童变声期声乐训练存在的问题

第一,声乐教学理念上的问题。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上的影响,一些声乐教师非常自然得认为变声期的儿童禁止学习声乐,因此会刻意拒绝接受处于该阶段的学生。由教师明确地告诉学生不适合学习声乐,会使得学生的自信心受到一定的挫伤,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一些学生因此而放弃了自己的演唱生涯。而这个观念对于儿童自身而言具有更加严重的限制性。一些儿童因自己处于变声期而听取教师停止学习和训练的意见,内心十分抑郁,于是便在没有正确指导方向的情况下“自学”起来,唱自己喜欢唱的歌,结果造成了声带的损伤,高音唱不了而最终不得不放弃声乐的学习。但是,从声乐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变声期的儿童由于喉部的增长,原来的生理结构和肌肉组织就会发生变化,如果在这一期间停止声乐学习,让其自然发展,变声后的声乐训练就会在一时间难以使喉部适应。所以,选择正确的变声期训练方法是至关重要的,针对机能上和演唱技能上的训练都是不可或缺的,应保持声带的张力和弹性以及呼吸器官、肺部的肺活量,还有腹部的肌肉力量等等。

第二,声乐训练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声乐的演唱部分离不开声带的调节和运动,如果发音方法出现错误,不仅使得演唱效果不佳,还会对儿童的嗓子带来危害。刚开始学习声乐的儿童声音、声带条件各不相同,有的处于变声期前,有的处于变声期间。处于变声期的孩子音色发干刺耳,高音吃力,明显失去了童声特有的清脆和甜美,如果教师的指导方法有误,长此以往会导致儿童的错误发音习惯,达不到训练效果而让孩子失去兴趣和信心。

第三,作品选择上存在的问题。有的时候,由于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变声期心理特征,也对于该阶段儿童的声带条件知识不具有足够的掌握,而选择了一些与变声期阶段不相符合的作品让学生演唱,学生演唱吃力,造成声带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此外,如果上课时间太长,变声期儿童的声带得不到有效休息,也会使之受到伤害。

3 变声后期声乐教学的科学方法

首先,可以采取“低位发声法”来进行声乐教学与训练。所谓的“低位发声法”旨在发声要利用头声区下降到胸腔以下的位置,使横膈肌产生振动,发声的压力不要集中在喉以上的部位,而是在喉部以下,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声带,避免声带因为过度紧张而产生不适。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为学生们演示和教授正确的呼吸方式。影响喉头稳定的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歌唱的呼吸,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和基础条件,也是声音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正确的发声和良好的歌唱状态必然离不开正确呼吸方式的调节。教师在传授“低位发声法”的时候,同样需要照顾到学生们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们在舒适和愉悦的氛围中训练,有利于学生们的正确方向发展。

其次,因材施教,也可以说是因期施教。作为学生们学习的一个领导者,声乐教师有责任来明确每一位学生的生理阶段,并在短时间内掌握学生们的发声器官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有计划地将学生们按期分类,有的学生是变声前期、有的是中期、有的是后期,再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训练内容分别对其进行指导。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受到最为适合自己的训练内容。而对于变声后期的儿童,不能够急于加强训练强度,仍然需要循序渐进,找到最适合他们的训练方法。

再次,就是要对变声期的儿童采取鼓励式的教学方法。在授课的过程当中,为学生们营造一个相对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而言是有较大影响的,使儿童在快乐中学习,是学好声乐的关键。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亲和力,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的热情和耐心,教师的温和的语言和鼓励的微笑,都能够让学生们体会到乐趣。教师还应当与学生进行定期的沟通,让学生们充分肯定自己,对声乐学习充满信心,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音乐气质和声乐技能。

综上所述,变声期是每一个儿童都需要经历的成长过程,而对于那些对声乐学习有所向往的孩子们来说,变声期可谓是学习声乐过程中的一个难关。作为教师和家长,应当为孩子们做出明确的指导,让孩子们可以顺利地度过变声期,继续开展他们的音乐生涯。对处于变声后期的学生,教师更应该有意识地为他们制定好相应的学习计划,无论是在学习内容还是技能训练方面,都应采取科学正确的教学方法,掌握变声期儿童的心理特征,并及时予以鼓励,唯有如此,才能够让学生们在不破坏声带的条件下继续学习。

作者简介:荀雅丹(1987—),女,河南郑州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音乐学。

猜你喜欢
声乐教学幼师
网红幼师 撕掉标签,拒绝被定义
男幼师荒
幼师之歌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舞台艺术实践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声乐教学中的兴趣教学
大学声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试述传统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