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智利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生本教育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育,生本课堂是探究与交流的课堂;生本教育是使学生事先有准备的教育,生本教学是教师为学生而设计和服务的教学。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该如何将“生本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呢?
一、教师多角度分析教材
一是从编者的角度分析教材。教材是编者根据学科教学法的整体目标和要求,以及学科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而精心编写的。站在编者的角度分析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才能居高临下地把握教材体系。二是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教材。教材既是教本,又是学本。教师应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教材,教材中哪些地方感人,哪些背景不了解,这样就会准确地把握教材的兴趣点、疑难点、动情点、背景介绍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二、师生情感交融,营造质疑氛围
“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学中,教师不应以教育者高高自居,并注意向自己的学生学习。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不仅教师可以问学生,学生也可以问老师。同时,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相互回答。正是在这种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学生才能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融洽的师生感情,愉悦的学习环境,能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亲切的笑容,期待的目光,激励的言语,能让学生大胆地说出心中的疑问。学生的质疑不完善或有错误时,教师应不加指责而是有意疏导,不扼杀学生活跃思维的热情。学生有不同于教师的观点时,教师应大加肯定。允许、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质疑的前提条件。
三、尊敬学生,重视他们的问题
关爱学生,是每个教师从教的基本功。上低段语文,教师一定会发现孩子回答的问题往往出乎意料,尤其是调皮学生的回答更叫人另眼向看。教师不能用常规的理解否定学生,而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从而增加其学习的兴趣。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应蹲下来和孩子们说话,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给予适当的鼓励,就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主动的学习过程中释放巨大的潜能。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让学生亲身体验,放飞思维
上低年级口语课时,会发现许多学生仅能说一两句或几句话,而且不具体。这时如果让孩子能亲自去体验,就有所见所想所说。上《秋天》一课时,课后请孩子们描述秋天的景色时,很多同学都能按课文叙述。忽然,有个同学问:“老师,我们这里的秋天为什么和书上不同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和同学们来到山坡上,让他们仔细观察家乡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孩子们在山坡上像一群快乐的小鸟。有的说:“老师,你看那树林,树叶还是绿绿的,中间有星星点点的黄叶。”有的说:“菜园里的菜全是绿的。”还有的说:“稻田里有好多稻草在排队,在做操。”回校后,孩子们写了一篇《家乡的秋天》小习作,许多同学的字数达到了二百字以上。
五、合作讨论交流,创设主动发展氛围
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或产生的新问题,应允许学生合作讨论、共同思考,让他们在讨论、交流中探寻问题的解决方案。合作学习要坚持三个原则:一要目的明确;二要保证学生个体自主性学习质量,让他们合作时有相互交流的必要;三要注意在合作学习时,讨论的问题具有挑战性。例如,在复习生字时,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组5人,小组长当老师,给学生报生字听写,然后在全班交流,“你记住了几个生字?用什么方法记住的?”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表扬积极主动的学生,随即纠正错误。
总之,生本教育要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使学生获得了学习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