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漫莉
摘 要: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从语言、文体及文化三个方面,对电影《狮子王》字幕的汉译进行分析,以探索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字幕翻译;功能对等理论;《狮子王》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外文电影涌入中国,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大众传播艺术形式。电影字幕作为传播外来文化重要的一环,其翻译尤为重要。《狮子王》作为一部如此受中国观众喜爱的动画电影,其字幕翻译功不可没。
20世纪中期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圣经》的过程中,奈达从实际出发,逐渐发展出了一系列翻译理论,其中功能对等理论最受欢迎,对中国翻译界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功能对等理论
为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尤金·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建中,2000, P65)。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词汇对等;2.句法对等;3.篇章对等;4.文体对等。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郭建中,2000, P67)。
二、功能对等理论在《狮子王》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一)电影简介
《狮子王》是美国迪斯尼电影公司于1994 年制作的一部动画片,讲述了小狮子王辛巴的励志故事。辛巴经历了生命中最光荣的时刻,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也遭遇了最艰难的挑战,历经生、死、爱、责任等生命中的考验,通过努力并在热情忠心的朋友的帮助和陪伴下,终于登上了森林之王的宝座,也在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自然中体现出了生命的真义。此片不但音乐优美动听,其生动幽默的语言也达到电影台词艺术的巅峰,并在生动幽默中展现了生命的意义。
(二)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中的应用
1.语言的对等
语言学是“对语言系统化( 科学化)的研究”(戴炜栋 何兆熊,1989, P1)包括语音学、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及语义学。一般传统翻译探讨句法和语义层面较多,但影视字幕都是稍纵即逝,其翻译要在最短时间让观众清晰的明白电影情节,翻译要简洁易懂,不过多关注句式,以下主要是探讨字幕翻译的语义方面。
大部分的英语词汇、短语亦或句子,都不只有一种含义,译者要根据电影的特定场景、情节,给出恰当的字幕翻译。如:
Mufasa:Dont turn your back on me, Scar.
木法沙:刀疤,不要背对着我。
Scar: Perhaps you shouldnt turn your back on me.
刀疤:也许是你不该不理睬我。
“turn ones back on”这个词组一个意为“背对某人,转身离开”,另一个意思是“拒绝或不理睬某人”。为了让目的语观众真切感受电影内容,同样的词组,译者采用了不同的表达,贴合的主人公想要表达的不同的情感色彩,实现语义对等。木法沙还有话没有说完,他的意思是让刀疤别走,而刀疤的所表达是你不该不考虑我痛失狮王宝座的心情。
2.文体的对等
电影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译者在选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再现原片的思想性、艺术性以保证翻译语言准确生动的同时,还要使之与剧中人物的表情、口吻一致(刘大燕,2011)。角色之间的对话是电影的主体内容,人物对话的风格反映了电影的风格。因此,对话的翻译应该尽可能的和角色的身份、性格特征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使目标观众和源观众领会相似的电影美感。以下本文将探讨采用何种翻译策略以达到文体对等。
(1)略译法
字幕翻译“句式宜简明,力戒繁复冗长,惜用过长的插入成分、分词结构和从句。”(李运兴,2001)略译法是指在不影响观众对电影内容理解的情况下,略去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内容,以节省字幕空间。如:
Scar: Lifes not fair, is it?
刀疤:命运真不公平。
刀疤心里充满怨恨时说的话,他恨辛巴的出生,因为辛巴未来将会取代他登上王位。译文把反义疑问的部分略去了,这样更能更真切表达刀疤心中的这份恨,如果直接译为“生活是不公平的,是吗?”这样显得有些轻佻,不能展现出刀疤心中的怨恨。
(2)增译法
“在翻译中,信息的表达在于使读者不仅能看懂译文,而且还能感觉到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和真切性”(谭载喜,1999,P35)。虽然字幕翻译受时空限制,但是由于两种语言的差异,翻译时补充一些必要的内容使得翻译更加准确生动,便于普通观众理解。如:
Timon: Dont ever do that again.
丁满:不准你再在我睡觉的时候吓唬我。
译文补充了“在我睡觉的时候”,表明丁满睡觉时被吓到过,且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胆小的丁满对娜娜这种食肉动物的恐惧。
Zazu: Sire! Hyenas in the Pride Lands!
沙祖:陛下!土狼来犯荣耀大地!
沙祖是来向狮王报告军情的,沙祖作为狮王身边的第一重臣,补译“来犯”符合沙祖的身份特征。
3.文化的对等
从某种程度上说,翻译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的活动。字幕翻译作为传播文化的载体,要让目的语观众和原语观众有最近似的观影感受,文化的对等意义重大。
(1)四字成语的使用
《狮子王》由美国制作,台词都是西方比较直接、口语化的语言表达,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如果汉译字幕也如此口语化,会降低影片对于中国观众的吸引力。字幕翻译中适当使用成语,也可以让观众对影片情节映像更深刻,更多体会到原语观众的感受。如: “Its the circle of life.”译为“这就是生生不息。”“Oh,theres more to being king.”译为“国王可不能随心所欲。” “Hey, why dont you pick on somebody your own size?译为“以大欺小,真不害臊。”等。
(2)修饰文化意象
文化意象(Cultural image)是“一种文化符号,它具有了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含义,有的还带有丰富的意义,深远的联想,人们只要一提到它们,彼此间立刻心领神会,很容易达到思想沟通。”(谢天振,1999,P184)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某些文化意象会不等值,所以翻译时,“译者应立足于本国观众,从观众领略欣赏译制片的艺术角度出发,选用本民族语言中与原片艺术最相似、最贴近的、为本国观众所熟悉的、易于接受的词语和文化意象来进行电影翻译。”(柴梅萍,2001)
Simba: Look, banana beak is scared.
辛巴:看,尖嘴小老头害怕了。
“banana beak”如果译为 “香蕉嘴”,中国观众会不知所云,这里意译为 “尖嘴小老头”,使目的语观众也能理解到相同的含义。
Hyenas :Please, please! Uncle, uncle!
野狼们:手下留情,大爷,手下留情!
这是野狼在向狮王求饶的一句台词。“uncle”原意为“叔叔、伯父等”,这里译为“大爷”,非常符合中国观众一贯以来看到的在求饶场景中,求饶者对强者的称呼。这样的翻译符合目的语观众的语言习惯和文化传统,并能保证效果的尽量等同。
Timon:Gee, he looks blue.
丁满:他看上去心情不太好。
“凡是直译无法使观众立即听懂的词汇,通常采用意译,将其“化”掉。”(张春柏,1998)在西方文化中,“blue”表示“心情忧郁的 ”,译者对文化意象进行了修饰,译为“心情不太好”,实现了文化上的对等。
三、结语
《狮子王》字幕的汉译与剧情的契合度很高,尽可能采用中国观众能理解和接受的表达方式,通过功能对等理论来指导字幕翻译,分别在语言、文体及文化三方面达到了对等效果,令中国观众能体验到与原语观众相同的电影美感。功能对等理论为字幕翻译提供了新思路,也为解决翻译问题提供了新方法。
参考文献:
[1]柴梅萍. 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修润与转换[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2]戴炜栋,何兆熊.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修订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3]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4]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
[5]刘大燕.中国影视翻译研究十四年发展及现状分析[J].电影文学,2011(7).
[6]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7]谢天振.译介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8]张春柏.影视翻译初探[J].中国翻译,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