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松
摘 要:《海滨故人》以一群接受过新文化熏陶的女青年的友情为线索,揭示了她们由学校到社会的角色转变过程的遭遇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变化,其中婚姻作为一条线索显示了在一个尚未完全启蒙的国度里已经接受了新知识的女性与男性的对立关系。
关键词:海滨故人;庐隐;婚姻关系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女子在社会上居于从属的地位,无论是幼年时生长在家庭中还是出嫁以后在婚姻生活中,女子所依附的始终是男性,这就是所谓“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三从”。随着现代社会思潮的兴起,新的女性观念也随之而来:早在1791年,法国大革命的妇女领袖奥普兰.德古热就发表了《女权与女公民权宣言》,声明女性与男性平等。中国社会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众多启蒙思想家从反对封建传统的角度出发先后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妇女解放的文章,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得到传播。女性主义思潮将女性视为男性的附庸,认为“所有的父权制——包括语言、资本主义、一神论——只表达了一个性别,只是男性力比多的机制的投射,女人在父权制中是缺席和缄默的” 。庐隐作为一位受新文化运动影响成长起来的女性作家,站在女性的立场审视当时的社会状况,表达出了男女的对立以及女性在男性社会所处的悲哀的位置。
《海滨故人》塑造的是一群知识新女性的形象,获得知识对于女性来说意味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中国古代社会,女子是没有受教育的权利的,正所谓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女子只需有“女德”,懂得“三从”的道理便够用了,因为作为男性附庸的女性,女性的任务不过是用来为男性服务的,知识对于女性来说只是一种多余的装饰。因此,在《海滨故人》这部小说中,这群知识新女性的形象本身就是对传统男性社会的反抗形式,获得知识相当于获得了认识世界的全新方式,对于女性来讲,便是获得了认识自身局限性的钥匙。在《海滨故人》中,露莎积极寻求着人生的意义,以致犯了“哲学病”,“人生到底做什么?”觉醒了的露莎在彷徨着人生,但是当自己和曾经的好友深陷婚恋的苦痛无法自拔的时候,这群觉醒了的知识女性在社会的现实面前显得无路可走,发出“到底是知识误我,还是我误知识”的疑问。西方女性主义认为,传统的社会是由男性话语构建起来的,有了女性自觉意识的新女性面对传统男权社会无路可走折射出来的是男女性别之间的对立,是在这对立中女性所处的弱势地位。
在《海滨故人》中,男女之间的对立不仅仅体现在觉醒了的女性在传统男权社会中抗争的失败,还体现在婚姻生活当中。婚姻对于女性来讲是人生最重要的大事之一,但是在西方女权主义者眼里,它却是男性压制女性的一种方式,某些激进的女性主义者甚至拒绝婚姻。《海滨故人》这篇小说通过塑造新式的婚姻与家庭的失败体现出男女在婚姻生活中的对立,这对立最终使得女性丧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宗莹在未婚前是一个只知“谈情”的浪漫的姑娘,但是“婚后不到三个月便换重病”;而结婚了的莲裳更是被露莎看作是“胜利者的所有品”;曾经的朋友朱心悟因为天花成为麻脸放弃婚姻,悟到了“男子娶妻,没一个不讲究容貌的”道理。即使是新式的知识女性,在面对婚姻时,再一次成为男性的附庸,或者被男性占有成为他们的私有品,或者以男性的眼光来审视自身,更有甚者深陷不幸婚姻的牢笼无法自拔而成为疾病侵蚀的对象。在男权社会中,婚姻被视为男性占有女性的形式,是男权的一种体现,女性在现实婚姻面前再一次被困进了“牢笼”。通过的知识女性在新式婚姻中悲剧命运的描写,体现了社会中存在的男女的对立关系,这是作者作为女性不同于男性的独特体会。
如果说仅仅是看到了婚姻中男女关系的不平等而造成女性婚姻的失败,那么对女性来说,最可悲的就是在失败的婚姻之中丧失掉自我理想,而甘愿重新沦为男性附庸的状况。恩格斯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 ,一旦丧失了自我理想而放弃了公共事业,那么女性的解放最终只是一句空谈。宗莹病愈后已身为人母,“更不能出来服务了”,原本一个可以拥有事业的新知女性最终因为家庭的拖累而无法获得经济的独立,最终再次沦为男性社会中丧失自我的附庸。男女的对立关系在丧失女性的自我追求中消弭了,这最终是女性的悲哀。
“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个性主义,着眼于“人”的解放,但是面对强大且顽固的传统,新文化运动最终走向了沉寂,被启蒙起来的新知识女性在已经觉醒的情况下面对依旧重重压迫的社会现实感到无所适从,最终无力反抗的她们要么选择了顺从,要么选择了自我毁灭,这是女性群体的悲哀。
庐隐的《海滨故人》通过女性的视角,在女性婚恋的讲述中运用隐喻的手法,显示了还未被完全启蒙的社会对新式青年尤其是新式女性的压迫,一方面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创作水平,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率先觉醒起来的作者深刻独到的思想。
参考文献:
[1]《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影印本),赵家璧主编、茅盾选编,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2]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张京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3]王小春.读庐隐——论庐隐对“五四”妇女解放运动的反思[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
[4]商咏梅.启蒙的悲歌——重读庐隐<海滨故人>[J].电影评介,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