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中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获取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语文阅读课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加深对新课改教学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加快教学理念的转变,将新模式逐渐应用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的特点,重点阐述了新模式的应用过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新课改的实施,对于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将大部分的精力集中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与记忆中,而新课改中强调应将教学重点转向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及语言交际能力上。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了解这一时期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的特点
1.自主探究
新时期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角色,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机会进行独立思考和阅读,逐渐在阅读中发现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能够意识到教师自身与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查缺补漏,并与学生一起相互交流、互动,解决其中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深度理解。语文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为学生们推荐适合阅读的材料,可以预留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并相互交流,找到问题的答案。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利用视频、图片等效果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将文章内容更加直观的展现出来,提高阅读质量。
2.发现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也是重要目标。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在这一探究过程中,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思维意识的培养,在阅读中能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探寻答案。
3.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逐渐深入到各个学科当中,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网络教学优势,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孩子们带来的新鲜感,通过视频、音乐等形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大家对阅读的兴趣。在课下,教师可以收集与教材文章相关的知识,制作成精美的课件,开拓学生的眼界,了解更多、更深层次的知识,从而更清晰地了解课文的大意与作者的情感走向。
二、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的操作过程
1.培养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学习兴趣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如何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是教师要重点研究的内容。首先,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应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与艺术魅力,通过幽默、有感染力的语言提高阅读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对阅读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教师应加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做到简洁、精炼,避免车轱辘话,影响学生的听课质量,也降低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与好胜心强等特点,教师可以找一些故事性强的阅读材料,将学生们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内部分配好朗读角色,小组之间进行比赛,邀请其他学科的老师作为评委,并为第一名的小组颁发奖励。这样,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也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及阅读意识。
2.将情感要素引入阅读教学中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会让学生预习课文里的生词,查找字典理解词义,根据文章大意划分段落,总结中心思想,但对于文章内容缺乏深层次的剖析以及作者情感的领悟。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对文章的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大意的基础上,影响阅读质量。情感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在小学阅读课堂中引入情感体验,帮助学生了解文章中的真情实感,以更加开阔的视野体验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心情感。要在阅读教学中注入情感要素,首先要转变教师角色,将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与参与者,新课程中指出,教师应由居高临下、注重表演的传授者转变为与学生共同构建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自觉的改变“一块黑板,一只粉笔,我讲你听”的教学现象。例如,在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在课下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了解邱少云这名战斗英雄的故事,在课上派出代表与大家共同分享。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营造阅读氛围。而后,通过诵读课文,感悟邱少云的爱国主义精神,找到文章中最能够打动你的词语或句子。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进行朗读后,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多同学认为“纹丝不动”这个词最能打动大家。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大家熟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地方能够体现‘纹丝不动这个词。”这样,通过情感要素的引入,让大家与作者产生共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将对话引入课堂阅读教学
阅读真正的本意在于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所说的“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见,通过阅读,可以与历史人物对话,与未来对话,为自己建立强大的精神王国。实现阅读教学的新模式,必须加强三者之间的有效互动。首先,教师应了解文字并不是阅读的真正对象,其本质应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其次,营造轻松的阅读环境,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加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来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例如,在学习《生死攸关的烛光》一文时,教师可以根据题目,让学生想象文章所要讲述的故事,同时思考,为什么烛光和生死攸关联系在一起?并带着这样的问题阅读课文:伯瑙德夫人为什么要轻轻吹起蜡烛?哪些词句体现了生死攸关?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们与文本进行交流对话,在阅读中寻找答案,并理解文章深意,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水平。
4.展现阅读过程的个性化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个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寻和体验,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在阅读中获取信息,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如何实现阅读过程的个性化呢?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可以为学生推荐阅读材料,也可以让学生们自主选择喜爱的文章。其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阅读方式,可以是默读、朗读、批注阅读,等等。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明了阅读的多样性,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老师可以鼓励大家讲出自己对文章不同的理解,展开想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沙金洪.基于个性化教学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现代阅读,2013,(21).
[2]汤春安.浅谈小学生有效阅读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