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珍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合作交流,还是展示探究的过程与探索的结果,都需要一定的语言交流能力。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交流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发掘自己的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问题意识引导评价权力回归机会创造交流是一种能力,与他人交流是每个公民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合作交流,还是展示探究的过程与探索的结果,都需要一定的教学语言准确地予以表达。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交流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处于学龄前习者的环境中,发掘自己的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是我们数学课堂中应研究的问题。
一、培养问题意识,把问的权力还给学生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学贵有疑”,让学生主动提问最能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其一,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提问。课始,教师要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中,引导学生在知识探究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大胆进行质疑;课尾,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并进行反思,对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进行质疑。
其二,营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创设民主、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才能也于提问,而教师“善待问”才能为学生的有疑敢问提供可能。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即使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要给予鼓励。这样,学生才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积极思考,全心投入,有疑问便会毫不拘束地抢着提问。
其三,积极诱导,明确在哪里找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新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性质、规律等的结论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处寻长问题,也可以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中找问题。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使学生在寻找疑点的同时多提一些“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语言表达,使学生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进而达到问得巧、问得精、问得新、问得有价值,在“问”与“答”之间,强化对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
二、重视说的训练,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
“说”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无论在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的教学中,都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说,加强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1.看后交流。让学生先观察主题图、演示、图形等,看后要求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这样,促使学生有话可说。
2.算后交流。在计算题教学时,先让学生进行独立尝试,认真思考,弄清算理,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展示自己计算的方法与过程。这样,把算与说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做到不但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
3.做中交流。在探索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通过摆、割、补、拼、转等手段探究新知。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操作过程,讲述操作方法与过程。这样把操作、思维和语言有机结合起来,从具体到抽象,学生经过逐步简化思维,就能准确、精练地表达操作过程,丰富交流活动的内容。
4.析后交流。在应用题教学时,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认真分析,明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再进行小组交流,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说出解题思路,这样,可以进一步明确题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5.议中交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先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针对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观点。这样,每一个学生均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共同研讨,相互交流,口头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交流能力得到提高。
6.辩中交流。能言善辩体现语言的无穷魅力,数学教材同样为学生的辩论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同一道题正误做法的辩论,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的争辩,多种方法的选择最佳方法的争议等。
7.评中交流。针对同学的交流提出自己的评语,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看法、信息,取长补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达到相互启发、激励口头表达欲望的效果,同时还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能动性、创造性,进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8.结中交流。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把整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归纳,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加以展示,可以起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理解、巩固知识的作用。
三、注重对学生交流的引导评价
1.在学生的交流活动中,教师对参与交流的学生应及时地以适当的方式给予肯定与鼓励。如采用语言的鼓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交流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因为教师的理解和评价对学生来说是感动人心的,它容易成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交流的步骤,了解交流的内容,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交流。教师在关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导,适时补充,培养学生边做边想、先想后说的习惯,提高交流能力。
3.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作为教学指导的反馈,并能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4.在评价中,使学生做到“三会”:(1)“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对别人的发言做好评价,通过交流形成共识,促进共同提高;(2)“学会”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为他们提供说的机会,鼓励他们敢说、多说;(3)“学会”文明交流。在小组讨化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见解,有不同看法要等人家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想法。
总之,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主要表现之一。所以,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学课堂上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把问的权力还给学生;能重视说的训练,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同时注重课堂上对学生交流的正确引导与评价,使学生学会交流,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及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学课堂达到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