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与提高

2015-05-30 10:48路艳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思维能力教学活动

路艳

语文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主动去了解教材内容创作时在选材、立意、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写作特点与写作技巧,让学生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去感悟语文知识的应用,以教材内容为依据,深入开展教学活动,以全面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

语文教学学生思维能力语文学科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语言学科,语文学科的学习直接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因此,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我们教师更应该全面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为学生打造一个个精彩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语文知识这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内在的满足。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一段经典的话: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其实就是一个个需要我们学习的知识的例子。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对这些例子的分析与学习,教给学生一个道理,引导学生感悟一种思想,让学生在分析与交流的过程之中学会一种方法。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举一反三,不断积累自己的语文知识,不断提高自己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反复的训练与实践之中学会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技能。其实,学生的这种语文技能从本质上说,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那么,如何去提高呢?我仅以语文教学中记叙文和散文的教学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为例,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教学经验与思想认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引导学生去理解语文教学内容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体会作者创作时的内心感受,进而通过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全面训练学生具有独创性与深刻性的语文学习思维。古今中外的发展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不管是哪个年代,什么环境下,学生深刻而独到的思维能力绝对不是天生就有的,这种独到见解的思维能力是学生在后天的学习中不断训练的结果,在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学生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个人努力,积极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对某一事物或社会现象进行细致而全面的观察、体验,在这个亲身感悟的学习过程之中,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而形成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仅仅让学生懂得语文教学活动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结果是远远不够的,单纯的强调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而忽略学生对于知识的感悟与体验是与我们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相违背的,同时也是我们现阶段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师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要改变这种教育教学的现状,需要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与应用。很多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仅仅教会学生读懂语文教材中文章的中心思想、作品之中的人物性格和作者创作的艺术特色,对于现代的新课程语文教学目标而言是远远不够的,而真正成功的语文教学是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过程之中深刻理解、掌握语文教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种教学方式正如我们理科教学中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不仅仅让学生了解公式、定理是”什么”,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究“为什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积极而有效的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研究语文教学材料中作者的思想情感与思维方法,学生便会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有所感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内心深处得到启迪。使学生学会站在作者的角度、从时代的高度、以思维的广度去提炼生活中的点滴,在学习在感悟生活的真谛,在生活中完善知识的体系。学生能够时刻以科学的方法去观察与思考,客观公正地判断是非曲直,长期的教学训练一定能够使我们的学生养成深刻独到的思维能力,为语文教学成绩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保障。例如,教《香山红叶》时,用于漪老师的话说,可引导学生体会怎样“从平常的、习惯的事物中发掘它的深刻、优美的意义”。作者从红叶的映“红”,发掘到老向导的“红”;又从老向导的“红”,发掘到给老向导以“红”的社会,赞美红叶,从而赞美老向导这样的时代主人,赞美创造幸福生活的社会主义祖国。主题深刻,见地独到。又如,教杨朔的《茶花赋》时,除了引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寓意、托物喻人的写法外,还可以与《香山红叶》《荔枝蜜》作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它们的内容、主题不同,但都是托物喻人,都在诗情画意中寓含着丰富的哲理。尤其是认识到作者抓住茶花与祖国未来一代之间,红叶与老向导之间,蜜蜂与劳动人民之间这样不同类事物的相似来写,思维方式是深刻而独到的。经过引导,使学生懂得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了解作者的“推导过程”。这样一来,学生在阅读时就能较容易地把握文章的精髓。写作时,也就不会是“写树就是树,写花就是花”,而是可以根据文章的写作需要,写出有一定深刻性和独创性的习作。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主动去了解教材内容创作时在选材、立意、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写作特点与写作技巧,让学生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去感悟语文知识的应用,以教材内容为依据,深入开展教学活动以全面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对于同一个问题或同一事物,我们观察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结论也会大不相同,正如古诗中所说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的语文作文教学也是如此,教材中的记叙文和散文所描述的人物形象和事情、所反映的文章的思想主题,是作者在所生活的环境中站在一定的角度来表现而得出来的。教材中的选文内容丰富,在选材、立意、写作方法上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讲授的课文后面设置的练习题来进行。如讲授《荔枝蜜》时,可要求学生以“蜜蜂”为题材,提炼出各种不同的立意:可赞美蜜蜂日夜操劳的勤劳品质;可赞美蜜蜂既博采又提炼的精神;还可赞美蜜蜂不贪恋春光,朝既定目标前进的行为等。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会表现得非常活跃,在这种精神状态下,学生才能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想得活、想得广,也能想得深、想得新、奇、巧。这种从教材出发,结合课文设计的练习题,既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历程中更好的学习打下基础,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我们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思维活动“上路”,激发思维活动的动机,领学生“进入”课文。指导学生掌握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他们“走出”课文,在“进”“出”的过程中,使思维能力更上一个新台阶。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思维能力教学活动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