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能力和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2015-05-30 10:48陈月梅
经济师 2015年11期
关键词:技术创新

摘 要: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要决策,受到企业资源和能力的制约。文章在对技术能力和创新模式内涵界定并分类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技术能力维度和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关系,指出对应于不同的研发能力、吸收能力,以及工艺制造能力、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也会有所差异。

关键词:技术创新 创新模式选择 技术能力

中图分类号:F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1-014-03

一、引言

技术创新是企业获取和维持竞争优势的源泉,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是我国的重要战略。然而,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总体技术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究其原因,与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单一,创新模式低级化有一定关系。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胜出,获取竞争优势,企业投入各类资源和能力进行技术创新。然而,由于技术创新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等特点,企业在综合考量其技术能力、组织文化、技术特点、产权结构,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基础,选择相应的技术创新模式。其中,企业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选择不同创新模式的基础。Tsang(1994)指出技术能力越弱的企业,越倾向于从外部获取技术进行创新,相对地,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其创新模式的选择更具自由。陈勇星等(2008)从创新能力动态发展的角度,指出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必须和其本身的技术水平相适应,对应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企业选择相应的创新模式类型。魏泽龙,戈亚群和李垣(2008)认为企业能力对创新模式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动态技术能力有助于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尤其有利于企业的探索型自主创新,同时他们外部环境因素对两者的影响,当外部环境要素动态性越强,动态能力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也越明显。

二、技术创新模式及其分类

所谓技术创新模式是指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有关技术的来源、选择、组织管理与应用等方面的组合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企业不同的要素组合和配置方式构成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因此,创新模式的形式多样,学者们从各自研究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英国苏赛克斯大学科学政策研究所将技术创新分为渐进性创新、根本性创新、技术系统的变革和技术—经济范式的变更。浙江大学吴晓波教授(1995)在多西(Dosi,1982)提出的技术轨道与技术范式的概念基础上,提出发达国家的一次创新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二次创新分类学说。清华大学傅家骥教授认为技术来源对企业技术创新有重要影响,也是区别不同创新模式的基础,他认为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分为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这三种技术创新模式的根本差异在于技术创新来源的不同。

(一)自主创新

所谓自主创新是指企业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进行研究开发,并在此基础上以自身的能力推动技术创新的后续环节,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并达到预期目标的技术创新模式(傅家骥)。自主创新的实质是“自主技术创新”,发展中国家的自主创新是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技术基础上的一个特定技术发展阶段” (陈劲,1994)。当然,企业自主创新并不排斥外来技术,在开放条件下,企业的自主创新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实现,如可以通过借用成熟技术的自主集成,获得集成技术创新,也可以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只要核心技术来自组织内部就可以称为自主创新(王淼,胡本强等,2005)。自主创新具有技术突破的内在性、技术与市场的率先性、知识与能力支持的内在性等特点,而技术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内在突破性,即核心技术是依靠创新主体的自身力量,通过独立研发活动来获得,这是自主创新的本质特征,也是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的本质区别。

(二)模仿创新

所谓模仿创新模式是指企业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并在工艺设计、质量管理、成本控制、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创新链的中后期阶段投入主要力量,生产出在性能、质量、价格方面富有竞争力的产品与率先创新的企业竞争,获取经济收益的行为(傅家骥)。实施模仿创新的企业通过市场交易方式获得核心技术进行创新,具有投入小、风险小、效率高的优点,但是和自主创新相比,模仿创新的缺点也非常明显,由于模仿创新的技术跟随性特征,容易导致模仿创新的企业在技术上受制于人,甚至陷入技术追赶的陷阱不能自拔。

(三)合作创新

合作创新模式是企业间或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联合创新行为。它是依靠企业内部和外部力量进行的一种技术创新活动。合作创新模式对合作各方技术及其他资源能力匹配要求较高,企业对合作的承诺和承担的风险都较高。它通常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则,合作各方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随着技术及产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技术系统复杂性的提高使得创新依靠单个企业的力量越来越困难,因此利用外部力量和创新资源进行合作创新,实现优势互补,成果共享,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趋势。

三、企业技术能力对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机理

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和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而企业现有的资源基础和能力构成是其正确选择和成功实施技术创新的基础。企业技术创新必须以一定的资源能力积累为基础;另一方面,每一轮技术创新必然伴随着企业资源能力系统的更新。因此,企业的资源能力系统,如技术吸收能力、研发能力、工艺过程能力以及财务资源和能力等均对技术创新产生重要影响。技术能力是企业为支持技术活动与技术创新的实现,附着在内部人员、设备、信息和组织中的内生化的知识存量的总和(魏江,2006),是企业累积的知识、技能、经验和组织基础,使得企业可以有效地选择和应用技术来获得竞争优势,或者说,企业的技术能力是企业成功运用技术实现技术创新、获取竞争优势的能力。企业技术能力是个多维度体系,包括企业的研发能力、工艺制造能力、吸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营销能力等。为了研究方便,本文从研发能力、工艺制造能力,以及吸收能力这三个维度分析技术能力对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

(一)研发能力和创新模式选择

所谓研发能力,指企业在掌握现有科学技术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研发选题,并投入人力、物力等资源去解决问题的能力,研发能力是企业前期创新资源投入积累的结果。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必须以一定的技术能力和技术积累为基础。研究表明,研发能力对企业吸收改进和更好地利用现有技术非常重要,研发能力高的企业将比研发能力低的企业获得更多的技术创新,创造更高的业绩。

Sakakibara(1997)实证研究了企业的研发资源投入和创新模式之间的关系,他研究发现企业投入的研发资源越多,在合作研发过程中所能学习与吸收新技术的能力越强,因此企业会倾向于以技术联盟或合资的方式,通过参与研发联盟以取得所需要的技术。Tidd(1997)研究发现企业研发能力较强时采用自主研发方式或合作开发方式,而技术能力弱的企业则采用技术授权或契约方式完成,如果企业没有任何相关的知识与能力,他们可提供给潜在伙伴的资源相对少,则企业会选择技术授权方式进行技术创新。

企业拥有的资金、人力、研发资源以及联盟经验等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资源,研发资源的投入不但反映厂商在研发活动上的意愿,亦有助于其研发能力的提升。由于技术能力的培养与累积将有利于厂商对新技术的吸收及改良(Cohen&Levinthal,1990),因此当厂商的研发能力愈强,则其透过技术联盟所能学习或吸收到的知识(技术)就愈多,故其将有较大的倾向或诱因参与合作研发及技术联盟。Tsang(1994)指出研发实力越弱的企业,越倾向于从外部获取技术进行创新,相对地,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其创新模式的选择更具自由。Yin(1992)认为采用技术引进方式进行模仿创新的企业,应衡量自身技术能力,以获取与其技术能力匹配的技术,以提高产能为动机的厂商可以采用购买机器设备或整厂输入的方式快速获取生产技术,相对地,为了强化技术能力的厂商则应该选择技术授权的方式。自主创新由于企业可以获得创新的全部收益,所以,当企业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企业会选择自主创新,以期获得创新的全部收益。

因此,可以提出如下假设:研发能力越强的企业,利用自身的研发实力投入资源进行自主研发创新的可能性越大,而通过获取外部技术进行模仿创新的倾向越小。

(二)吸收能力和创新模式选择

Cohen&Levinthal于1990年首次提出吸收能力的概念,他们指出,所谓吸收能力是企业识别、评价并消化与应用外部新知识的能力,吸收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吸收能力的前提是企业首先要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基础,即先验知识,这说明吸收能力的发展具有路径依赖性和历史性。吸收能力强的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外部的知识;同时指出企业研发投入与吸收能力的关系,认为企业研发能力越强,创造新知识并应用与商业化目的的能力越强,同时企业对外部知识的吸收能力也越强。Cohen&Levinthal也指出吸收能力通过个人和组织学习实现,并且强调组织的吸收能力取决于个体的吸收能力。Kim(1998)将吸收能力定义为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是消化知识的能力,用来模仿;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造知识的能力,用于创新。影响企业吸收能力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包括:研发投入、先验知识、学习强度、组织结构、人力资本,以及组织文化。

吸收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以及技术创新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Atuahene-Gima(1992)认为当采用外部创新模式时企业本身必须具备良好的吸收能力,才能好利用外部技术。Tyler(1995)认为,企业的吸收能力的强弱会影响企业通过合作伙伴关系学习的可能性。吸收能力越强,一方面将借助先验知识,通过个人或组织学习进行自主创新的可能性越;与此同时,在企业缺乏相关技术,也可以通过获取外部技术,通过学习、消化外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当技术创新的难度越高,企业自主投入研发进行创新的风险性,因此,企业倾向于合作创新的方式分担风险。

由此,可以提出如下假设:吸收能力越强的企业,其采用合作创新或模仿创新的可能性越大。

(三)工艺制造能力和创新模式选择

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以市场需求和技术推动为双重导向,把创新投入有效转化为各类型的创新产出,并把新产品成功引入市场实现商业化的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完整的技术创新过程涉及创新构思的产生、研究开发、技术管理与组织、工程设计与制造、用户参与及市场营销等一系列活动。成功的技术创新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源,包括有形的资源,以及无形的资源。当企业研发实力不足,将无法通过自主研发投入进行自主创新,但当企业具有较强的工艺制造能力时,企业可以通过外购技术,借助于“干中学”方式进行模仿创新,或通过联盟方式,借助合作企业的资源进行渐进性创新。因此,可以假设,企业的工艺制造能力越强,合作创新或模仿创新的倾向越大。

四、结论

技术创新模式选择作为企业的重要决策,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如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组织结构和控制方式、产业结构和政府政策等。本文从技术能力角度,分析不同技术能力对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为此,本文在技术能力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将企业技术能力分为研发能力、吸收能力和工艺制造能力三个维度,同时将技术创新模式分为自助创新、合作创新和模仿创新三种类型,在对研发能力、吸收能力,以及工艺制造能力内涵概述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三种不同的技术能力分别与企业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以及合作创新模式选择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本文认为企业技术能力影响其创新模式的选择,不同的技术能力对企业创新模式的选择影响不同,企业研发能力越强,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努力进行自主创新的可能性越大;同时,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的倾向越小;吸收能力越高,企业通过购买技术或反求工程进行模仿创新,或通过技术联盟进行合作创新的可能性越大,而自主创新的倾向越小;企业的工艺制造能力越强,通过外部获取技术进行模仿创新或自主创新的可能性更大。

[基金项目: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与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金编号:2011SJD630025)]

参考文献:

[1] Cohen,W M, Levinthal,D A. Absorptive capacity 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0,35:128-152

[2] Sakakibara,M. Heterogeneity of Firm Capabilities and Cooperat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Motiv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143-164

[3] Tidd,J, Trewhella,M J. Organiza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Antecedents for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Learning[J].R&D Management,1997,27(4):359-375

[4] Tsnag,E W K. Strategies for transferring technology to China[J].Long Range Planning,1994,27(3):98-107

[5] Tyler,B B, Steensma,H K. Evaluating technological collaborative opportunities: a cognitive modeling perspectiv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5,(16):43-70

[6] Yin,J Z.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as determinants of the succes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project[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1992,42:17-29

[7] 陈劲.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学习模式[J].科研管理,1994(2)

[8] 陈勇星,秦秋英,李由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策略[J].统计与决策,2008,80:175-177

[9] 陈月梅,徐康宁.技术特性与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3)

[10] 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11] 王淼,胡本强,蒋宗峰.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企业自主创新的模式与策略[J].经济纵横,2005(10)

[12] 魏江.知识学习与企业技术能力增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13] 魏泽龙,戈亚群,李垣.多变环境下动态能力对不同类型创新的影响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5)

[14] 吴晓波.二次创新的进化过程[J].科研管理,1995(2)

(作者单位: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 江苏南京 211169)

[作者简介:陈月梅(1971—),女,安徽合肥人,金陵科技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企业技术创新](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技术创新
“欧洲杯”有哪些新闻报道技术创新
基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网络组织对技术创新的贡献
技术创新语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难点分析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创业投资模式下的两类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
浅方式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