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霞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学困生人数越来越多。如何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优化历史教学,提高历史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学困生转化,已成为每一位历史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习意识,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在课堂中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后养成良好的习惯,巩固效果,从而实现学困生的各方面的转化。
历史教学学困生转化策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这些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中,就有我们今天所说的学困生。由于现今各种因素,特别是农村学校中留守儿童的增多,导致学困生人数越来越多,学困生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如:第一种对学习态度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动机不明确(如学习盲目,无目标),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好(如调皮捣乱);第二种本身智力因素,反应迟钝,导致学习跟不上进度;还有一种是其他科成绩都不错,只有个别科成绩不理想,这些学生都是老师要转化的重要目标。而这几种类型也有可能是相互交织,以下笔者就如何在历史科教学中解决学困生问题谈几点心得。
一、纠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意识,重塑信心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效果。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增强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僵化对立的师生关系则阻碍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因学困生在学习成绩上不突出,教师往往会忽略他们,造成师生关系僵化。比如有些学生上课无所事事,上课时能听懂几句就听几句,想睡觉的时候趴下就睡。为什么这些学生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就是因为从开始学习时,他们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后来成绩跟不上,从而自暴自弃放弃了学习。在对待这些学生时我们要努力纠正其学习态度,寻找其身上的闪光点,树立信心。历史科是初中开始教学的,每学期所学内容都是一段新知识,对知识的前后衔接要求不多,利用这一特点,学生成绩容易提高,较容易培养学生的信心。小军是我担任历史科教学班级的一名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上课整天睡觉,也不会融入班级。从开始接手这个班,我就注意到这名特殊学生,因为他有时会回答问题,有时却一节课都不听,趴在桌上睡觉。我刚开始找他谈话,他答应我会读书,可是上课时还是老样子,他家里人也管不了他。但是我坚信他是一个可以改变的学生,连续一个月,我在观察他的闪光点。通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这名学生集体荣誉感强,既然这样,我就和他的班主任商量,给他一个机会,让他证明自己,也许是一个人才呢!于是,我任命他为我的科代表,同时送他加入学校的学生会,一开始,他不会做,也不想做,这时我就监督他,帮助他,鼓励他,时间长了,他就做习惯了,而且与同学接触多了,性格也开朗了许多。最让我开心的是他对历史科越来越关注,不仅上课认真了,回去还很自觉的完成历史,于是我经常找机会在课堂上表扬他练习册。我发现他记忆力不错,上课的内容他几乎都能记住,经过一段时间,他的信心恢复了,历史课上积极发言,小军的历史成绩进步明显,由原来的不及格进步到了及格,对历史越来越有兴趣,有时上课前还主动问我今天上什么内容。历史成绩的进步让他在学习上越来越有信心。
每位学困生都有闪光点,我们要尊重,耐心地帮助他们,恢复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促使他们从各方面取得进步。
二、利用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方式,促成进步
课堂是历史教学活动的主战场,也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所在。由于学困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积极,所以如何通过历史课堂教学促进历史学困生进步至关重要。
1.在课堂中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困生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历史课堂可以通过各种良好的教学方式,创设教学情景,如用音乐、图片、电视片段等学生较感兴趣,或有趣的东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学困生,教师只有吸引住他的注意力,才有可能进一步学习。比如我在上《大河文明》时,用一些神秘的埃及传说,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并且有意识让学困生来回答问题,问他如何看待这些传说故事的,唤起他们主动了解这段历史的兴趣,有些学困生在课堂上听了这些故事,会在下课的问我这段历史知识,于是我引导他们去图书馆借有关的书籍,促进学生历史知识的进一步延伸。通过历史故事、趣闻的穿插讲解,让学生明白历史既有趣又有用,不枯燥,不抽象。
让学困生动起来,也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式,有时我在上课时用小组竞赛抽签的方式,在纸张写上问题与奖励,放在箱子里让学生抽。这时往往那些平时上课调皮捣乱的学困生最喜欢抽签,抽完后我要他们回答,这时他们会积极找书,即使找不到也会去问同学,就这样,学困生不知不觉就掌握了知识,还增强了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心理学认为孩子的课堂注意力只能保持在15~20分钟左右,如何让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每节课尽量使用各种方法让学困生动起来,保持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方法使历史课变得生动有趣,让历史课堂成为学困生喜欢的课堂。
2.在课堂中,有计划地补缺补漏的复习,促使学困生进步
很多学困生能力不错,只是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积极,长期发展知识缺漏越来越多,最后出现厌学的情绪,于是我有计划地帮助学困生进行补缺补漏的复习。根据他们的特点,采取了不同小组分层次复习的方式。当然我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进行调查,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类,布置他们讨论的问题有所不同,对于学困生一组我布置的问题较简单,如初二历史复习时,复习第一单元,我告诉学困生一组有关的历史事件,要求他们列举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到了第二单元时,我就稍微提高些难度,不告诉他们事件,要求他们自己列出来,在他们回答时我会适当放松要求。后来到第三单元时,我就进一步加大了要求的难度,同时在布置任务时我会增加一点解题技巧的指导,从而提高他们的成就感,一个阶段下来,我发现学困生的历史解题能力得到了较大的进步,以前解题时都是答非所问,或者干脆一片空白,而现在基本不会出现这种状况。在回答问题时,我尽量鼓励学困生多举手发言。对知识的梳理千方百计鼓励学困生合作完成,这无形中开阔了学困生的思维视野,让他们取长补短并在合作探究中重拾信心和学习兴趣。最后,我还要适当帮助学困生记忆基础史实,防止他们由于历史知识点太多,记忆内容太杂而引起学习的厌倦。如我会教他们只要记几个事件的名称,然后,每个事件只记住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意义。再如,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时,我教他们进行两份条约对比,都有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只有一条不一样,《南京条约》是英商进出口货物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而《马关条约》是允许外商在中国开办工厂,还有字头法,谐音法等等。通过这些方法,让学困生发觉原来历史也不是特别难记,有时他们也会主动自己找一些规律来帮忙记忆。
3.课堂上正确的评价,激励学困生进一步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全面、综合、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的品行和成绩,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对学困生的评价更要注重多用表扬的方式,寻找其闪光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如前文中的小军同学,自从我任命他为历史科代表后,他在上历史课时特别认真,虽然有时他回答问题会答不到点上,但这时我就会先肯定他的回答,然后进一步引导,而不是简单的“很好”两个字。学困生都较敏感,他们既不喜欢你否定他们,也不喜欢你敷衍他们,所以你要真诚地肯定他们。有时往往老师无意中的一个微笑,一个满意的目光都是对学困生最好的肯定。
三、课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巩固效果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形成不易改变的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促进学困生的进一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容易倦怠,教师要时常进行督促,甚至每节课后都要安排好学习任务,并且要督促他们完成,所谓勤能补拙,只要每次坚持完成任务,一段时间后,学困生就会有所提高。我在每节课的课前和课后引导学困生相应做好预习与复习工作,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有效的复习也会让学困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由于初中历史是小学科,为了不占用太多时间,对于预习和复习,我要求学生在睡觉前看书,我说:“你们就将历史当作催眠曲,睡前拿来看,看累了就睡觉。今天课上完,睡前就复习;明天有历史课,睡前就预习。”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掌握好了,才能培养、提高学习能力。在督促的同时,一定要对学困生的进步加以肯定、赞赏。必要时可以给他们开点小灶,利用课间时间进行指点,促其进步。
每一位学困生都是一扇窗户,打开他,你会发现他们都有自己的特色,在帮助学困生的成长过程中,不仅我所授课班级历史成绩的及格率由原来的48℅前进到87℅,而且也让我学到很多,明白了教师对学困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帮助,做学困生的朋友,让他们愿意与你交流,主动创造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契机。大家都知道,一个具有良好的人格品质的教师,对学困生的心灵、灵魂、性格、爱好等有很强的感召力,对学困生的转化是十分有力的。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养,用自身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去教育、引导、感化学困生。
总之,转化学困生,使学困生对历史学科由原来厌学到乐学,是一个艰巨的过程,要求我们历史老师能够捧一颗爱心,一颗奉献的心,尽我们所能,共同解决学困生的问题,不愧我们人民教师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