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爱华
[摘要]就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学困生的受益度问题进行关注与思考,即在合理分组情况下,如何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活动中,提高学困生的受益度,使合作学习更加高效。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合作学习受益度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30107
在小组合作中,成绩优秀或善于表达的学生往往起着支配的角色,参与度较高,能赢得教师的青睐和赞许,获得颇大的收益;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显得消极被动,不积极参与,只能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从他们或警惕躲闪或迷离无助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或是急需帮助,或是漠不关心。他们成为小组合作中受益最小的学生群体。他们是谁?——是特殊的学困生群体。
一、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不实效的现象
1.合作前缺少独立思考
小组合作应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不应以合作取代独立,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前一定要独立思考,这一点对于学困生而言,显得更为重要。
2.缺乏合作意识,产生“游离者”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小组全员合作,而不是形式上的几名学生围坐在一起,却没有真正的合作意识。大家各自为政,学优生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忙着讨论,学困生只能当观众,而他们的注意力又十分短暂,很快就成为小组活动中的“游离者”。
3.课后不合作,补差难进行
小组合作不仅在于课堂,还在于课后。可是在课后,组内的学优生并不能主动去关心帮助组内的学困生,而学困生更是对问题不愿钻研,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很少去主动地请教同学,直接选择放弃。
二、如何提高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受益度
(一)鼓励引导看长处,激发兴趣
针对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参与意识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作为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困生乐于合作的情境,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主动表现。如小组合作中的发言、答问等展示机会,要优先给学困生,哪怕是只言片语,只要合理、正确,都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有成功感和兴奋感,同时也提出一些善意的小建议,给他们增添不竭的动力,不断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承包帮扶不放弃,荣辱与共
要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就应让他们具有明确的责任意识,即“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责任意识。大家都有动手收集、动脑处理资料的责任,有独立思考、交流想法的责任,有解决问题、帮助他人进步的责任。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其他同学的热情关心,学困生会不得不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中,从“游离状态”切换到“学习状态”。
(三)培养合作好习惯,学会参与
1.培养学困生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学会倾听是合作的前提,有相当比例的学困生没有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教师可以对此进行指导:首先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即使对他的发言有意见或听不明白,也要耐心地听完;其次,要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最后要思考别人的发言,反思自己的观点。只有这样才能紧跟小组讨论的节奏。
2.培养学困生的表达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除了学会倾听,每个学生还必须学会表达。指导学生小组讨论时,要有次序地发言,音量要适当。学困生由于发言机会较少,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可让他们说慢点,说完整点,尽量条理清楚,再让其他组员补充发言。
3.培养学困生养成反思的习惯
由于学困生本身的特点,反思对他来说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可以让学生多问问自己:他们说得对吗?他们是怎样想出来的?我都明白了吗?今天我发言了吗?等等,逐步培养学困生养成反思的习惯,使他们敢于分析自身问题,促进学困生不断发展提高。
(四)分层设计给机会,为其喝彩
对于学困生,要设计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如:一些能通过自学课本完成的基础知识、基础题型的任务规定为学困生优先,让他们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有机会优先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学习成果,让他们“跳一跳就能够达到”。这样设计的合作交流问题,能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学困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学困生只是暂时的学习困难生,教师在关注整体的同时,更要关注合作学习中的学困生。只要教师坚持“不抛弃、不放弃”,利用小组合作这一平台,耐心指导其学习方法、树立其学习数学的信心,就一定能提高学困生的合作学习受益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坦.合作学习的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3]L.A.巴洛赫.合作课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J.布罗菲.激发学习动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斯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