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丽红
[摘要]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很多语文教师对自主探究学习的理解存在着许多误区,这无疑给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探究性学习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负面效应。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探究性地学习语文,使语文教学充满探究的活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自主探究开放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30040
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学习主要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这就要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习惯,变填鸭式学习为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借助课堂教学中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与同学交流和合作,培养其创新能力,从而获得知识。很多语文教师对自主探究学习的理解存在着许多误区,这无疑给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探究性学习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负面效应。对此,笔者在认真反思近几年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探究性学习的见解。
一、实施探究性教学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打造发展平台
有教师就会怀疑,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时会不积极主动,而自主探究活动又多,他们会产生厌烦心理,这样更会导致与其他学生的成绩差距越拉越大。其实,学生个体的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是必然现象,只要能使他们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就达到目的了。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开展开放式阅读,精心设计,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打造各自适合的发展平台。在教学《故乡》时,可分层次设计以下问题:(1)初步探究:闰土少年与中年时期分别是怎样的一个人物?(指导学生:用“可的人”,概括出闰土的形象)(2)深入探究:可爱、可悲、可怜,组成了闰土的悲剧性格,演绎了其悲剧的人生,他的人生悲剧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3)扩展探究:学习课文之后,初步获得鉴赏小说的方法,找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是鉴赏鲁迅系列悲剧小说的钥匙。列举鉴赏题目“我看杨二嫂”(抓住其复杂性来分析,重新认识杨二嫂),让学生撰写文章,课外完成,做到口子小,挖掘深。这样进行开放式阅读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收获成功和喜悦,并且在这一探究活动中学困生通过自主合作,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二、探究性学习不仅注重结果,更不能对过程放松要求
受多年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时,有些教师急着要把结论搞清楚,迫不及待地把学生往结论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仍“不放手”。要想学生具有语文阅读的兴趣,教师就要注重在教学中创设开放式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注意语文学科多元性和多义性的特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体现探究性学习的优势。教学《枣核》这篇课文时,通过学习,学生感受到了浓浓的思乡情、爱国情,但在质疑环节中提出:文中写“美丽的山城”“漂亮的小楼”“精致的花园”“美满的家庭”是否偏题?学生自己主动提出疑问,通过讨论交流,更加深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三、开展探究性学习要用心备课以及钻研教材
对于学生探究性学习,有些教师认为不必用心备课以及钻研教材了。这其实是一种错误观点。首先,一直以来学生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要在短时间内接受开放式自主探究教学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就需要教师课前做细致的备课工作,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远远大于传统教学。其次,对于自主探究问题的设置,一方面要含有可能被学生自主探究时发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又要给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机会。而对于学生课堂教学中发现和提出的问题,现有的教参中又没有现成的答案,所以相对于教师而言工作量反而加大了。可见,语文探究性学习并不是废止教师的讲解,关键是看教师这节课安排讲什么,什么时候讲,怎样讲。同时,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会遇到诸多疑难,这就需要教师给予贴切的指导和点拨,有时还需要精讲。实践证明,探究教学应在与传统教学的融合中进行,在相辅相成中共同发挥作用。
四、不能把探究性学习模式化
有一次听课,一位教师在进行开放式阅读学习前,先让学生明确自主探究活动的“六个环节”,即情境导入—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当堂展示—质疑释疑—拓展延伸,教学时严格遵循这个步骤。这显然是对语文自主探究活动的死板教条,在课堂气氛的烘托和学生兴趣的培养及学生的体验方面毫无建树。可以说,一些语文课堂上所谓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活动,仅仅是为了探究而探究。而事实上文本不同,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也有区别,既有共同的规律,又充满了个性。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绝不能把自主探究活动模式化,要根据内容和需要灵活处理。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要想不断取得成功,就应该打破认识上的误区,注重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进行开放式语文阅读教学,满足学习者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必然需要,深化改革和教育自身发展。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