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琼
背景与导读:研学后教,在我区实施好几年了,它的存在,不但是教学秩序的改变,更是教育理念的升华。可以说,研学后教对课堂教学秩序最大的贡献在于它真正地解放了课堂、解放了学生,成为一种时尚的教学模式。
现在很多学校都在使用研学案进行授课,有些老师将学案作为本节课的任务,为了完成学案的内容,经常是不论什么课题都上成了习题课,枯燥无味。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没有认清学案的作用,学案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是用来指导学生预习和学习,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最近我上了一节《观察物体》跟结对学校的老师进行同课异构,二年级上学期的教材,不同的教法收获到截然不同的效果。下面是我和这位老师同课教学中不同一些教学片断,由此产生有关导学案用法的一些想法和认识,和大家进行分享、交流。以《观察物体》为课例,甲片断为我,乙片断为结对学校的老师。
片断与反思:
甲片断一:课前导趣
1、拍一拍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拍手游戏,好吗?就是老师说出方位,你们就向那个方向拍三下。看谁的耳朵最灵? (学生活动)
2、猜一猜
同学们真聪明,现在老师又考考大家眼力,请猜猜屏幕上的这是什么东西?
刚才几个同学都猜不到,这是什么原因呢?引出:观察物体不能只看一个面,而是一定要全面观察。
乙片断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师出示长方体,在长方体各个面上写上不同的文明用语。指名不同方向的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师提出质疑:为什么他们说的都不一样呢?引出:观察的位置不同。
课前导入是一节课良好的开端,由于老师设计想得到的目的不一样,甲老师想让学生明白观察物体一定要全面观察;而乙老师是想让学生明白物体看到的面不同,是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她直接把学生带入主题。而我想,教学设计必须要符合二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通过孩子们喜爱的“猜一猜”这个活动导入,学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为后面学习新知识做好了铺垫。另外,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而要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如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事实证明,课前的趣导收到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甲片断二:实践观察,积累经验,建立表象
研学任务1:明确观察对象,固定观察对象的位置
请你悄悄地对小猪猪说,你坐在它的哪一边?
任务2、在自己的位置上独立观察小猪
我坐在小猪的( )面,我看到了( )
观察要求:1、静静地观察(头不能偏,手不能动)2、静静地想一想
学生汇报,老师把汇报结果展示(小猪猪四个不同的面)
老师提出质疑:诶?你们看到有些不一样?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回答:因为我们坐的位置不一样,所以看到样子也不一样!
很多学生都马上认同点头。看着他们肯定的样子。
师马上提出:是这样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好不好?
师:刚才我们只看到小猪的一个面,如果要把小猪的全部面都看完,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可以把小猪转一转。
生:可以把小猪用绳子吊起来
生:可以把头低着看
生:也可以我们围着小猪转一转。
……(同学们各抒已见,发表很多意见)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都做示范,让同学们作出正确的选择。
师:是的,我们可以把小猪转一转,也可以我们围着小猪转一转。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小猪的四个面。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观察!
得到结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物体的的形状不一样。
乙片断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完成导学稿
1、学生在本位观察熊猫,老师先教学生如何观察,然后出示熊猫四个面,说说是从哪个位置看的?
2、换位观察:师问:你现在看到的熊猫形状和刚才看到的是一样吗?请完成导学稿。全班安静地完成。小组讨论: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了呢?汇报
得到结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也不同。
得到的结论是一样的,但教学手段完全不一样。乙老师为了让学生弄懂知识,直接传授知识的方法,只重视数学知识疑难处,停留在浅层次上。整节课气氛沉闷,没有发挥学生自主创造思考能力,学会了,就完成学案,完全把学案当做了过关练习。甲老师在这一环节里,采用学生喜爱的小猪猪玩具为素材,通过不同层次的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小猪玩具样子是不同的。这样形象直观,遵循了儿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认识规律。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老师先是让学生本位观察发现不一样,再抛出问题“为什么不一样?”再提出疑问:“是这样吗?我们来验证!”然后得到结论。这样一个学习过程,让学生充分体会获取知识的成功感。本节课的知识,一般老师都是这样完成的,先带领学生一步一步的从本位观察再到换位观察,然后达到教学目的。这样获取知识不仅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知识也显得非常被动。换个教学方式,如果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观察,从而自己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这样不但趣味大增,而且印象深刻。这何尝不是一种好方法!
根據低年级孩子上课时易疲倦,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甲老师安排了一个游戏活动,不仅让学生身心得以放松,而且又紧扣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此,老师让学生畅谈学习收获和总结学习行为,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最后的课后延升,更是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深刻地挖掘知识,让思维全面扩展。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每个同学都深深被知识吸引,都投入到积极开动脑筋地情境中。乙老师的课堂,每个同学都是非常安静的思考,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虽然有导学稿,但完全像一节传统的课堂,带着学生学,不敢放手让学生思考,甚至让学生表达的机会也较少。已经把导学稿当作一份练习来完成了,缺少它应有的作用了。
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操作手段,获取的教学效果截然不同。听课的老师都觉得乙老师整节课都被导学稿拖累了,为了让学生学会,顺着老师学案的设计,多做练习,一切让学生研学,再加以答案的校对。小学生学习经验不足,又缺乏教师有效的指导,这种学并没有真正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是一种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