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2015-05-30 17:16张孝明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5年11期
关键词:感性教学法课文

张孝明

从教多年以来,我认为文学与艺术都来自生活,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对生活中美的情景进行描述和再现。我们把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的元素引进小学语文课堂,演绎课文的内容,这不仅仅是个变换形式的游戏,不是為了翻新花样,耍点儿冷彩,重要的是各种艺术形式在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那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是一个由理性概念出发,经过感性体验认知的过程,才能达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最终接受。人认识事物的基本途径应该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但语文学习的过程却是由理性的抽象的概念出发去认识事物,学习知识的。如果没有实际的情景或实物让学生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感受体验,那么他对理性化的语言的描述往往只是一个肤浅的概念化的认识,是靠着有意识地强迫去记住它的。这样记的东西很容易遗忘,印象不深刻嘛,没有真实的感受嘛,怎么记得住?学生因为年龄小,生活经历少,有很多他没有亲身感受的东西,而艺术的感性化形象化恰恰给他提供了换一个角度体验的机会,比如看看图画,图片,自己画一画,唱一唱,自己改编、表演等等。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就集合了多种形式,比如语言描述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表演体会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实物演示情境等,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为学生营造类似真实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有个感性认识的过程,从而深刻理解知识。可以说,艺术为学生欣赏语言文学提供了一条感性途径。

其次,从信息的传递和记忆的原理上来分析,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信息的搜集、传递的过程。一种信息,如果能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传递到信息的接收者那里,那么接受信息的人就有了关于这个信息的多种感知,在艺术的活动中,学生的眼耳手脑口等感觉器官都被调动起来,活跃起来,在愉悦的心态下接受着相关的信息,那么这个信息就会被强化,而进入学生的记忆,如果以后要用到这些信息,那么他的感官中与之相关的信息都会帮助他回忆相关的线索,遗忘也就慢得多。

再次,从心理学角度说,艺术的活动和欣赏更多的是情感的活动,它可以调动学生愉快的情感,而感官的愉悦对学生是一种良性刺激,引起他喜爱的感情,让他们觉得语文学习是生动有趣的,这就象教师的称赞能让学生产生喜悦、自豪、满足等好的感觉,使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更浓是一样的。相反,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常让学生品尝的是批评、感到的是失败,自尊心老是受到打击,他能爱学习才怪呢!但我们的许多家长和老师,都是望子成龙或者恨铁不成钢,急于让孩子走上学习的正道,于是对孩子限制、责骂,甚至进行人格的侮辱,这种反面的消极的感受只能把孩子推向反面,让他们与家长老师的期望渐行渐远。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是一句金玉良言。

小学语文学习中的艺术活动,更确切一些说,就是学生在学习了相应的文字材料之后,通过对语言材料的理解,用自己擅长的艺术形式对它进行加工改编的一些活动,比如根据课文的内容编小戏剧进行表演,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或多幅的画作,以课文中人物的身份讲故事,根据课文内容配乐朗诵、给诗词谱曲演唱,或用现成的曲子唱诗词等活动,它的前提是必须紧扣课文进行,是对课文的一次再创造活动,所以,这些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再造想象能力,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另外,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来感受语言文学,可以让学生通过把语言文学和多样化的艺术相沟通,相融合,相比较而增强他们的综合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

孔子曾说过“学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话,认为一个人开始学习时首先要学习《诗》,因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那个年代里,人们之间在官场外交当中是“言必称诗”的。学习《礼》可以让人在社会上与人打交道时进退应对礼节周全,独当一面,但一个人最后完成自身的修养,形成稳定健全的人格,还得借助于音乐的熏陶感化,这就把艺术陶冶性情,配合思想情意教育,帮助人们形成完美人格的作用提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地位上。孔子认为只有把培养能力的《诗》和端正人行为礼仪的《礼》以及能熏陶感染人内心世界的《乐》这几门课程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内外兼美又具有各种办事能力的谦谦君子。

其实,小学教学注重教法,研究教法,教学改革,很多都是直接和艺术相关联的。就说愉快教学法、快乐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实际上都是建立在想办法让学生的各种感官都动起来,对学习有一个新奇愉快的感受,心情快乐,形成心理上的一种良性循环机制的基础上的,而这种过程中,最主要的都和艺术有关。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将艺术元素恰到好处的运用于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文学园地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艺术的熏陶,提升人文精神,净化心灵。

猜你喜欢
感性教学法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背课文的小偷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背课文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
感性的解放与审美活动的发生——对马克思一个早期思想的引申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