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慧敏
【摘 要】平面构成课程是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设计类专业学生学习水平和成果有着不可忽视的极大影响。因此,如何对设计类专业的平面构成课程践行改革便成为设计专业教师的首要研究问题。只有结合现实进行平面构成课程的改革探索,才能够真正有效地提高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对设计的感知能力。本文从我国设计类专业平面构成课程教学现状出发,结合理论与实际探讨了如何对其课程进行改革的方法。
【关键词】设计类专业 平面构成 课程 教育改革
1 设计类专业“平面构成”课程教学现状简析
1.1 学生缺乏设计思维
“平面构成”课程是艺术与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主要侧重于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对二维空间图画与元素的设计与研究方法,提高学生对艺术设计不变规律、外在形式美的原则及其表现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性灵感。
因此,“平面构成”课的教学,除了提高学生对设计基础理论的认知与方法的掌握外,还应当把更多的重点放在对学生设计思维的重视上。而我国当前的设计类专业平面构成课程实践中,由于其设计基础普及类课程与专业提高课程安排的脱节,学生的设计感知能力、独创设计思维却十分缺乏。
1.2 课堂与实践结合力度过小
就我国广告设计类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不少教师仍旧将目光放在传统理论的讲解与灌输教学上。这种观念导致了我国高校平面构成课堂中除了必须的小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外,并不涉及能够真正激发学生设计天赋与动手能力的探索学习部分,与课外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课堂更是少之又少。这样的课堂阻碍了学生设计思维的进一步提高,影响了学生自主探索与实践锻炼的学习兴趣培养与综合能力的进步。
1.3 教师教学方式落后
其次,在新型素质教育思想逐步加深改革的今天,广告设计专业的一些平面构成教师教学方式与教学思想仍旧落后传统,影响了平面构成课教学的实际效果。这些教师在传统“满堂灌”的思维影响下,始终采取自己讲、学生听、学生记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永远是其风格和理论的模仿者而无法形成自己的个性特色。教师的这种教學方式影响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课程理论的被动接受者,违背了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主体地位。对设计相关专业来说,更不可能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接触意识的独立设计人。
2 设计类专业“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1 提高课程与社会实践结合的程度
平面构成课作为一门来自于实践又以应用于实践为目的的基础课程,就培养学生的需要来讲,此课程不仅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指导,更需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于平面设计产品的实操及动手能力上面,以塑造真正优秀的产品设计人员为最终目的。
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出发,只有增强平面构成类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结合力度,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关于产品设计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与创新思维,才能真正促进我国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大发展,培养出真正的优秀设计人才。
加强平面课程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可从具体产品的引入课堂如民间剪纸、住宅设计、室内装修设计、广告策划等角度入手。具体例子如住宅设计引入平面构成课堂教学时,虽然其丰富构成的形态仍旧来自于平面之间点、线、面的构成,但由于其住宅的私人使用性,因此反应不同的住户需求时,住宅设计往往形式丰富多彩,没有固定的规则和公式。因此在引入住宅设计产品结合平面构成课程时便需要教师在深入讲解了住宅设计基本要素如点、线、面的基本设计与结合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探索与创新,并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时时关切,给予正确指导与合理纠正,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风格特色与设计习惯。
2.2 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课堂设计必须与实践紧密结合之外,就平面构成课堂教学来说,更重要的是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视与培养。“平面构成”类课程重在讲授二维平面范畴里的图形或设计构成规律等系统性的理论知识,有了理论知识才能为日后产品设计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就学生角度而言,大多数学生从初中或高中升入职业高等院校或普通高等院校时尚未形成自我的形象思维思考模式。
因此,设计类学生在进入平面构成课程时仍然以自己习惯的具象思维进行学习的思考,对设计相关的点、线、面的来源和认识都十分茫然。在这种情况下,便需要相关教师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心理变化,加强其对于设计学习特点与平面构成课程特征的感知与就抽象设计思维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郑义海,黄春波.设计类专业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反思——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室内设计专业平面构成课教学为例.《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3年z1期.
[2]吴小亮.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平面构成课程创新方法.《价值工程》,2011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