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璐
【摘 要】插图是一种艺术形式,作为现代设计的一种重要的视觉传达形式,以其直观的形象性,真实的生活感和美的感染力,在现代设计中占有特定的地位,已广泛用于现代设计的多个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也是最大众化的应用是在书籍中。而把文字与绘画融合在一起,就是文学书籍插图造型艺术中的一个门类。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书籍插图的表现手段、风格、题材、 形式、内涵、以至插图的表现力诸方面,都更为广泛。审美更为立体和多元化,传达手段更为综合,对当代艺术插画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书籍 创作
1 文学书籍插图的前期发展
插画艺术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你我看似平凡简单的插画,却是有很大的内涵。从世界最古老的插画洞窟壁画到日本江户时代的民间版画浮世绘,无一不演示着插画的发展。插画最先是在十九世纪初随着报刊、图书的变迁发展起来的。而如今应用地最为广泛的也是在出版物这一类:书籍的封面,书籍的内页,书籍的外套,书籍的内容辅助等。
中国最早的插画是以版画形式出现的,是随佛教文化的传入,为宣传教义而在经书中用“变相”图解经文。目前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版画作品是唐肃宗时刊行的《陀罗尼经咒图》。后来随着印刷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文学书籍的艺术插图也出现了可喜可贺的局面。著名的文学作品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都有不止一种的木刻插图版本。
民国时期,由于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书籍插图面貌更为丰富。随着启蒙思想的开展,有关于这方面的书籍也越来越多,插图艺术在题材上更为广泛且渐渐和生活联系起来。表现手法也日益多样化,风格上借鉴传统又吸收国外插图艺术。鲁迅是现代书籍插图艺术的领班人,随后一大批的青年插画家在他的影響下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文艺书籍插图作品。
建国后,文学书籍的艺术插图有了更加巨大的发展,如张光宇《神笔马良》,黄永玉《阿诗玛》。文革之后到80年代前期,我国书籍插图艺术的画家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国外优秀插图的精华,观念上得到更新,古典小说、戏剧,现当代文学作品、儿童文学、外国名著译本,以及各种报刊,插图艺术这个大家庭越来越壮大。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和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人们的审美和思维习惯在发生着变化,插图家们不断吸入借鉴西方现在艺术,读者们也越来越接受这种多元化的趋势,伴随着印刷技术、电脑技术、复制技术的发展丰富和完善,对文学书籍插图艺术的发展产生巨大促进作用;同时,也使得插图家们把一些民族问题和社会问题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与读者进行交流思考。随着电子读物的丰富,当代中国的文学书籍插图还需要整个社会和出版界给予更多的关注。
2 文学类书籍插图的艺术表现
从书籍内容上划分,插图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文艺性插图与科技史地类插图。文艺性书籍的插图是指画者通过选择书中有意义的人物场景和情节,用绘画形象表现出来,把可读性和可视性相结合,以增加读者阅读的兴趣,加深对原著的理解,同时又得到不同程度的美的享受。其实我们从小就接触过很多文艺性书籍的插图,也许并没有注意。如小说、诗歌、散文等书中配合的插图,虽然形式多样、表现手法各有不同,但都能丰富书籍的整体性,升华书籍 的主要内容。一些优秀的插图甚至能超越书籍本身,成为能独当一面的个体,这足以说明插图在这类书籍中的重要地位。
文学类书籍的插图.以文艺性插图为典型。它包括题头、尾饰、单页插图和文学插图。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水墨画、白描 油画、素描、版画(木刻石版画、铜版画、丝网画)水粉画、水彩画、漫画等等。其风格有写实的,也有装饰性的。所以对于插画家们来说,选择一个恰当的表现手法也是极为重要的,巧妙的把握视觉元素,在插图创作中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学故事中的插图,大都依据原著中所描写的历史时间,人物形象,周围环境等描绘出来的。画家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内容意义的深入理解,使插图作品能更好地体现原著。如果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插图就是视觉的艺术,没有对文学中所描写的生活内容的体验,就很难在插图创作中体现文学的内容,更别说是进行升华了。
而一位优秀的插图创作者不是仅仅局限于表现出文学作品中的内容,还要表现出作品中所没有的东西。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丰富的想象力,不被文学作品中某一具体的情节所困扰,从文学作品中的某一点切入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在充分表现作品主旨的同时,也体现个人的想法和意见。在有限的故事情节中发挥出无限的可能,也许才是插图创作的真正意义,也是插图画着者展示自己的空间。
不管是随意的涂鸦还是有深思熟虑的创作,都算是插画,插画的定义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些见解和诠释,插图是意识思维转化成视觉元素的产物。插图就是设计的另一种表达方式,简单点插图就是设计。文学书籍插图的形式必须与书籍整体布局设计形成一体,和谐统一。而不同题材不同性质的文学作品对插图家的要求是不同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对于插图家的专业水准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会画,而且还能通过电脑的一系列软件表现出来,这也是对于插图家们自身专业素质的更高要求。文学作品所讲究的就是意境和风格的表现,插图家们必须把优美的文字用自己的想象和技巧,用恰当的绘画形式加以转化。
所以一副好的插图,不仅需要插图创作者在技巧上的灵活表现,跟重要的是通过本身的文字进行二次创造和理解,使插图作品和文学作品能够很好的结合,以调动起人们对书本内容的好奇心,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
3 文学类书籍艺术插图的发展趋势
在“读图时代”的今天,文学书籍插图作为出版物插图的一个典型门类,本来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很好的发展,但是却陷入了萎缩的困境。造成这一尴尬局面的原因大致有三点:一是电子产物的增多,人们为了图方便,大多是在网上进行在线阅读,而去买报纸,买书的人越来越少;二是当今社会的大多数人特别是学生都相对浮躁,大量的插图应用到时尚类的书籍杂志当中,而对于相对严谨,和传统的文学类书籍,人们更愿意阅读轻松娱乐性强的书籍;三是随着中国现代诗歌的逐渐没落,喜欢诗歌类书籍的人越来越少,没有设计感的插图和质量差的摄影图片随处可见,在一定程度上带偏了人们的审美标准。
西方艺术界特别是在二次大战结束以后,逐步把插图同严肃艺术完全分开,形成“纯”艺术和插图艺术两个几乎完全分开的范畴,这也是文学类书籍插图创作走向低潮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插画与一般意义上的艺术插画有一定的区别。从两者的功能、表现形式、传播媒介等方面有着差异。现代插画的服务对象首先是商品。商业活动要求把所承载的信息准确、明晰地传达给观众,希求人们对这些信息正确接收、把握,并在让观众采取行动的同时使他们得到美的感受,因此说它是为商业活动服务的。因此一大批文学书籍插图文艺工作者不能接受低价的待遇而转向了商业化的领域,设计者越来越依赖电脑上的设计而忽略了绘画技巧,一味地追求形式而忽略了根本的立足点,从而降低了自身的专业素质。其实我认为,高水平的插图和精美的有创意的书籍装帧一定能为出版社带来高收入的回报。
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学类书籍插图也会呈现出以下几点发展趋势。
(1)传达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國际期刊联盟主席唐纳德·库默费尔德说:“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如何把信息通过各种媒介传播出去,不管是什么样的媒介,只要可用,就应该用。所以我们应该用一种全新的媒介来看待杂志,我们不再把杂志视为一种出版,出版仅仅是媒介的一种形式而已,应该是一种完全传播方案。”在未来,杂志是这样,文学类书籍插图也会是这样,不仅仅只包括纸媒介这一种传统的传播形式,也包括电子书籍。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消费水平来选择,这也为文学类书籍插图提供了很好的一个机遇。社会发展到今天,插画被广泛地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艺术的日益商品化和新的绘画材料以及工具的出现,插画艺术进入商业化时代。插画在商品经济时代,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插画的概念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规定的范畴。纵观当今插画界,画家们不再局限于某一风格,他们常打破以往单一使用一种材料的方式,为达到预想效果,广泛地运用各种手段,使插画艺术的发展获得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
(2)插图创作者表达更加个性化和情感张扬化。在信息时代化爆炸的今天,如何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所想尤为重要。为达到这一目的,插图创作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进入读者的视野,也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才能吸引大众。以往那种仅仅追寻一个画家,一种风格类型的情形已经不复存在。正如美国插图画家哈维·顿恩曾经说:“艺术是国际的语言,因为它表现的是人的情感。每个人在看一张真实的绘画的时候都会感到亲切,正因为画家是用自己真实的情感去创作的。画家和观众心心相印,共同面对世界的悲欢喜乐,渴望和恐惧。如果用语言表达,其表现的方法方式各有不同,但是在绘画的表达上,我们的感情却是一样的,通过绘画,你知道我们都是亲兄弟。”
插图不仅是点缀文学作品的小品,还是文学作品的画外音,是一种颇具趣味、能引发读者创新思维的事物。一幅好的插图.不仅能使读者加深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激活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插图在阅读文学作品中的作用真的不容小视。插画是一种艺术形式,作为现代设计的一种重要的视觉传达形式,以其直观的形象性,真实的生活感和美的感染力,在现代设计中占有特定的地位,已广泛用于现代设计的多个领域,涉及到文化活动、社会公共事业、商业活动、影视文化等方面。时代要求我们的文学书籍插图创作者与时俱进,永远不要拘泥于一种表现形式和某一媒介上,要不断完善自我,丰富阅历,创作出能引起共鸣的优秀作品,同时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方式和技法,加深自己的文化修养,为解决社会民族等热点问题贡献出自己的一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