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三忌五宜”

2015-05-30 04:55胡苗坤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改革课堂教学

胡苗坤

[摘要]: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是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在各种课改“模式”的影响下许多学校在尝试,但在课改实际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惑和困难。本文结合课改实践及理论思考对课改中常见现象和问题进行实例分析,提出了“三忌五宜”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2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我国现阶段存在教育理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的问题,纲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说明真正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基础教育从理念到方法作重大变革。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也成了各学校各校长的重要任务,全国各地也涌现了许多课改先进学校,创新许多课堂教学模式,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杜朗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 的课堂模式、东庐中学“讲学稿"模式等等。这些学校勇于改革创新,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主动求变,探索出了适合自己学校的课改之路,同时也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也为学生的发展搭建了平台,同样也培养了一大批理念新,水平高的优秀教师。

许多学校也在努力推动素质教育,主要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适合自己学校课堂教学模式为主阵地,同时也急于打出自己独创的教改“品牌”,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有来自教师的抵触,家长的反感……,举步维艰。最后,由于理念与行动不一致,“穿新鞋,走老路”,重新回到以教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上去了,教师苦不堪言,学生学习能力难以提高。笔者也曾经参与推动所在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结果也是如此,经过几年的思考和探索,认为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三忌五宜”,真正助推改革不断前行。

一忌“东施效颦”,全盘照搬模式

仔细了解一下杜朗口中学和洋思中学的课改背景,我们就会知道,一所学校所进行的课改都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他们所探索的课改模式必然是适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学校实际,正如正如钟启泉指出的那样:没有选择的教育,不讲个性的教育,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训练,而不是真正的教育。同样,没有经过调查研究,没有经过自身实践,盲目照搬照抄某种模式的课改之路肯定会走入死胡同。基于校本的课程改革才可能可持续发展。

二忌“急进冒失”,所有教师步调一致、模式一致

社会在发展,教育也在发展。学校的生源结构、师资队伍均在发生变化,以“满堂灌”形式的传统教育模式肯定不适合新的教育形势。许多学校在推动课改的过程中,急于打响自己学校的品牌,全盘推动,急进冒失,全校老师无论年长年幼均按某种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世界上两件事情最难办: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型是一个“隐形”工程,许多老教师教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书,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习惯于“填鸭式”教学,一下子让他们改变教育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他们放心吗?他们习惯吗?在思想还没有统一的前提下全盘推进课改,必然会引起老师们的抵触。

三忌“全盘推动”,所有学科采用统一模式

学科有学科的特点,数学、科学讲究静思多练,语文、英语讲究听说读写,技术学科讲究手脑结合、注重实践。不同的学科它的教学方式肯定有所不同。不分学科特点全盘推动课改只会让老师们无所适从,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自主变成了自由。这样的课改只能是用不科学的方式教科学,用不道德的方式教思想品德,结果可想而知,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后一无所获。

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着眼于人的个性发展,注重于人的内在价值,强调人的主体存在,这里的“人”主要是指我们的学生,同样也包括我们的老师。所以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作为管理者必须要关注到老师的思想,充分发挥老师的主观能动性,紧紧依靠老师,步步为营,扎实推进。

一宜“理念先行”,统一思想,主动求变

学校要进行课改必然要依靠全体老师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必须深深地植入到我们全体教师的脑海里。正如前面所讲的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型是一个“隐形”工程,意识形态的“东西”是最难改变的,这与楼房改建、服饰改变等外观变化有着本质的差异。从我国的文化传统来看,很多教师受“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教师观影响,认为课堂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意识作为一种文化“浸泡”了我们每位教师的教学观念,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先教后学”的传递式教学观念。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必须“先破后立”,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影响他们,用真实的数据打动他们,用教育成效对比触动他们。统一全体老师的思想,充分发挥老师的主观能动性,让“要你改”变成“我要改”,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来推动课改才能有统一行动,才能保证课改顺利进行。

二宜“循序渐进”,逐步推进,且行且思

选择哪种课堂教学模式,这本身是一个错误的命题。任何一种成功的模式都有它特殊的背景,把某种模式全盘移植到自己学校是不尊重教育规律盲目跟风的行为。

1、 正确选择要考察的学校

选择考察学习的学校必须与本校实际相近或类似,如生源质量、教师年龄结构、能力结构、包括学校所处环境也应该相近,如一所城区学校的课改与农村学校的课改在思想上、行为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如:我校的教师平均年龄接近45周岁,我校是两所学校合并而成,我校的生源结构中外来务工子女接近50%等等。这些都是在选择考察课改先进学校前必须要考虑好,这样的考察学习才能有针对性,才能让广大老师心灵触动。

2、 选择优势学科先行

这里所说的优势学科是指该学科的教师理念、教学水平及比较容易推进课改的学科。每个教研组的教师组成不一样,如果一个教研组有一位教育理念先进,教学能力突出,教学水平高的带头人,组内教研气氛浓厚,主动求变意识强。选择这样的学科进行课改更容易开展,更容易发现问题,同时也更容易总结经验找出适合自身学科或学校实际的课改方向。

3、 骨干引领,领导带头

校长是学校课改的带头人,作为一所学校的带头人必须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校长,教学副校长,学校中层等主动起到带头作用;其次,发动学校中的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积极参与课改,逐步形成氛围。

三宜“关注差异”,区别对待,异中求同

关注差异,一是学科差异,二是教师差异,三是学生差异。每门学科的特点不一样,教学方式也不一样,同样课堂教学改革也应该不一样;教师差异性也是如此,老教师与新教师不一样,教学能力、水平有高低,教学风格有差异,针对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老师对课改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由于每所学校的生源结构不同,学生的差异性更是明显,象洋思中学本来是一所农村学校,学生以农民子弟为主,笔者所在学校原来是一所城区“名校”,但由于城区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及外来人口比例增加,所以生源结构中外来务工子女比例逐年上升已接近50%,学生不同,家长不同,对课改的要求也不同。所以,在推进课改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各校的差异性,找到适合自己学校课改之路。

嘉兴市实验初级中学做出很好的表率,推行课改的老师从校级领导开始,由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带动年轻教师先行,老教师以“帮扶”的形式参与课改,让老教师在参与过程中逐步转变教育理念,切实感受到课改的必要性,而不是一开始就要求全体老师行动一致。同样,嘉兴一中实验学校的课改也是如此,从个别有专家引领,充满活力的教研组开始,逐步探究,而不是一开始就要求所有学科都参与课改。

四宜“纵向延伸”,上下联动,形成合力

课堂教学的改革不能只停留在一个学段(比如初中阶段),课改的目的是还课堂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试想,经过小学六年满堂灌的教育,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节奏,到了初中突然把课堂还给他,让他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这是非常不现实的。

所以对于一所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初级中学必须主动放下身段,了解学习对口小学的教学方式,办学理念,并且主动把学校的办学理念、课改的顶层设计推广到对口小学,积极主动邀请对口小学的老师和管理者到学校观摩课堂教学,上下联动,形成共识。

同样在学校里面各部门之间联动也是非常必要,课堂教学改革不能单单是教学校长或者教务处的任务,需要各部门的配合联动,比如德育部门、后勤部门。德育部门要在每年的军训过程中穿插学法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校风建设,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后勤部门要为课改创造必要的物理环境,比如课桌椅的改造,教室环境的改造等。

五宜“多元评价”,以评价促发展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GPS,同样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也必须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来保驾护航。以考试成绩作为单一的评价方式既不科学也不合理,特别在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的课堂教学更要突出“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

课改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方式,不同的评价主体评价标准也不同,如教育主管部门、家长等对学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对学生的评价应该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自主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过程性评价,这样才能全面反映课改成果,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是一种缓慢的艺术,一种等待的艺术,对学生的培养要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课堂教学改革同样如此。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不但要把学生当成人,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也要把实施课改的全体老师当成人,作为管理者应重视情感的力量,努力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不但对学生要静待花开,慢慢改变,点滴改变,对老师也应如此。

课堂教学改革,不能把学校当作工厂和公司,不能把学校教育看成一部大机器,说改就改。通过学习、考察和观摩,达成“改”的共识;通过分步、实践和探索,积累经验随时修正;通过“纵横联动”,创造良好课改环境,逐步提炼,最终形成学校特色。

参考文献:

[1]徐建平.释放你的教育智慧.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3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3]钟启泉.《选修制度与个性发展》.《比较教育研究》1994年第3期

猜你喜欢
改革课堂教学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改革创新(二)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