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高校学生职业行动能力培养启示

2015-05-30 02:35熊霞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德国教学模式

熊霞

[摘要]学生能力培养是国内外教育界讨论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德国高校引入了“职业行动能力”理念,并将之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指标。文章从能力培养目标入手,尝试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项目训练来分析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德国注重培养学生主体能力的职业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德国;职业行动能力;教学模式;项目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0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是德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国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大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十分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工科应用型人才而言,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积累了大量值得借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学生能力培养目标

德国职业教育界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关键能力”,迪特·梅腾斯( DieterMertens) 于1974 年在“关键能力———现代社会的教育使命”一文中提出了关键能力的概念。他定义关键能力为“那些与一定的专业技能不直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它包括在各种不同场合和职责情况下做出判断的能力及胜任不可预见的变化的能力。”梅腾斯将关键能力分为基础能力( Basisqualifikationen)、职业拓展性要素( Breitenelemente) 、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orizontalqualifikationen) ,时代关联性要素( Vintagefaktoren) 。其中基础能力是指逻辑、全局性、批判性的思维和能力,这些能力在工作和一般社会活动中都会应用; 职业扩展性要素是指职业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 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是有针对性地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时代关联性要素是指与某一时代相关的能力要素,如外语和计算机能力等[1]。关键能力在20 世纪80 年代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参照标准。关键能力的分类也由最初的十几种扩展到现在的300 多种单项能力。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将关键能力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自我能力等几大类。其中专业能力分为特殊专业能力和一般专业能力,充分考虑了学生某个职业领域的专精和学识的博通。社会能力指与人相处的能力,包括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全面考虑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在工作及社会交往中密切的合作关系。方法能力指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突出了学习的本质。自我能力指灵活度、创造力、毅力等能力,囊括了个人必备的习惯和能力。关键能力应该是“行动导向”地获得,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个性能力培养和认知能力培养应该在与外部环境的行动(或者说是行为)作用的基础上进行,也就是说在“做”中习得[1]。

二、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教学模式

在学校教学中,可以通过具体的真实的任务过程中采取“行动”来获得和发展方法能力,它和专业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进行,社会能力和职业领域相联系。因此,它依托职业环境背景,以一般解决问题能力或一般知识迁移能力的形式来传授;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在德国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形成了其富有特色的“行动导向”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走进了职业教育实践。

德国高校对学生职业行动能力培养的理念是积极引导、潜移默化。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具体的内容不断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能力,使之贯穿教与学的全过程; 另一方面通过其他非教学方式来实现。本文尝试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项目训练来分析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

(一)模块化课程设置

德国高校采取模块化课程教学模式,即将同一主题或同一方向的教学活动组合构成课程模块。其特点是在明确专业方向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设置课程,兼顾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方法能力的培养。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德国高校的课程模块中规定了该课程的教学课时,包括上课课时,学生自学课时和考试准备课时。上课方式多样化,有讲解课、讨论课、练习/辅导课等类型。很多课程兼顾讲解课与讨论课两种方式并配有辅导课。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更多负责组织与协调学习过程,让学生“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知识或能力体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分为自主学习。除几门必修课外,学生必须自主选课。在弹性学制的基础上,学生自己制订学习计划,寻找合适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养成不依靠教授和学校安排的自主学习习惯,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以更好地完成学业。在实验课中,一般采取问题导向的学习模式。开始时,教师告诉学生的具体操作方法,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要求。

(三)贯穿学习阶段的项目训练

现以德国霍夫应用科学大学经济工程专业为例说明: 该专业学制为7学期,其中1、2学期为基础区域,3、4学期为核心区域,5、6学期为专业区域,7学期为实习区域。每个区域由浅入深,学生必须在每个区域达到规定的要求才能进行下一区域的学习。在所有学习阶段中,学生必须完成多个项目训练。其中第一学期开展基础项目训练,因学生刚入学,因此该入门项目研究内容较简单,如要求学生用钢板做一个桌子等。该入门项目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让学生了解如何做项目,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学习多个课程的意义,了解对以后所学课程的相关性和专业性质, 也学会了规划时间和独立工作。

三、对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能力培养的启示

我国能否成功地将职业教育实施到位并发挥其在社会上应有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能力培养工作做得如何。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德国的职业能力培养经验来反观自身教育中的不足以获得启示。

(一)完善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根基。结合德国高校课程建设的优点,我国高校的课程建设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摆脱应试教育模式,注意教育的完整性和弹性,保证学生学习与研究同步,在教学中注重“授之以渔”,在保证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同时为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要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模式,使教学始终围绕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自己的独立看法,不要扼杀学生的个性和思想,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求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来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发挥学生在实践中的主动性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教学计划中开展了多种实习实训。但从现状来看,大学生的实习仍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实验实训课都是采取老师讲解步骤,演示做法,最后只要求学生按步骤按规定完成实训。这样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只需动手不用动脑,因此应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自由思考。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促进其学习能力、创新和研究能力及实践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莹,德国高校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及启示.天津大学学报.20142.

[2]徐朔,“关键能力”培养理念在德国的起源和发展.外国教育研究.20062

猜你喜欢
德国教学模式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德国调解制度
德国绿色增长何以持续
德国弃煤的烦恼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