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展宏 赵鲸媚 苗欣
摘 要:通识选修课作为落实通识教育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一,在高校课程改革推行中遇到了一些观念和实践上的阻碍。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难以发挥自身学习能动性这一点,本文试图从道尔顿计划中总结一些经验形成道尔顿式通识选修课。此类课程的特点包括合同式学习、实体—虚拟作业室、进度记录表以及合作学习,以提高学生在通识选修课中的兴趣和主动参与度,从而使学生得到发展。
关键词:道尔顿计划;通识选修课;合同式学习;作业室;合作学习
一、通识教育的提出
1.通识教育概念辨析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又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是针对专才教育(specialized education,又称专门教育)而提出的。它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即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能综合、全面地了解人类知识的总体状况(包括主要知识领域的基本观点、思维方式和历史发展趋势),同时认识和了解当代社会的重要课题,发展全面的人格素质与广阔的知识视野。[1]根据过程哲学的创始人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的阐述,教育的目标是“要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使他们有哲学般深邃,又有艺术般高雅。”[2]这也体现了通识教育的广博的目标。
通识教育中的“通”并非是通才,而是指融会贯通,从打通的学习中获得广阔的思维角度。而专才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专门知识和能力的训练,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在未来专业领域内就业。[3]
这并非通识教育第一次出现在中国,智慧往往是相通的,跨越国界。从变法维新的风云人物梁启超引入西方大学的理念,提出培养中西贯通、智仁勇并存之人才,到教育家蔡元培提出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无一不闪烁着通识教育的思想光辉。[4]
2.通识选修课开设的现实背景
通識教育作为一种具有哲学、社会学理论基础的完整人才培养模式被提出,而非大部分人误认为的一系列课程。它包括了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与学的方式、学业评估、学生管理等一系列重要内容。[5]通识课程分为必修与选修两部分,必修课基本上是一些大类培养课程,而选修课则是一些人文艺体、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学习。通识选修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
但是,在通识选修课的实际教学中,学生缺乏上课的热情、学生选课具有盲目性、通识选修课常被等同其他选修课等问题仍然存在,其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尤为突出。我们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在通识选修课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实现通识教育呢?本文试图从道尔顿计划中寻找一些解决之道,为通识选修课的开设和实施提供一些建议。
二、道尔顿计划的主要内容
1.道尔顿计划由来
相比于班级授课制,道尔顿计划作为一种个别教学制度,由帕克赫斯特提出。1920年,帕克赫斯特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市的道尔顿中学实施了自己先前拟定的计划,这个实验成绩显著。帕克赫斯特遂将其教育方法以“道尔顿实验计划”命名。一般简称“道尔顿制”或“道尔顿计划”。
道尔顿计划重新探讨了教与学的中心问题:能动性与责任心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怎样分配才是合适的?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孩子并不知道自己需要学习什么,这些都是应该由成人告诉他们。而帕克赫斯特认为孩子并不是头脑空无一物地来到学校,过去,学生上学为的是得到学校必须要给他的东西;现在他去上学为的是满足自身发展的明确需求。[6]道尔顿计划关注的是学生的需要,它将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其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并承担其适当的责任,让学习变为学生自己感兴趣并且愿意付诸努力的事情。正如帕克赫斯特所说,道尔顿计划在促使教育新生中所能起到的作用是使教育成为一件生机勃勃的事情,能够激发并保护学生们在学习中的兴趣。[7]
2.道尔顿计划两个原则
具体实施过程中,道尔顿计划的两个原则分别是自由与合作。从学术或者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当学生在学习任何吸引他的科目的时候,必须让他自由地继续他的学习而不被打断,因为当他感兴趣时,他就会头脑敏锐,思维更加活跃,更有能力征服在他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任何难题。[8]合作是为了培养他与人交往的能力,从而使他适应于群体生活。学生为了过得快乐,不自觉地作为一个社会成员而活动,道尔顿实验室计划为此创造了条件。[9]
道尔顿计划主要包括如下主张:①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代替课程表和年级制。通过以合同的形式把学习任务交给学生,使他感到自己对于任务履行的责任,使任务具有了严肃性,也使得学生意识到一个明确的目的。[10]②将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并配有各种参考书目和实验仪器。学校的教材藏书按照学科分布到实验室,并且还要增加一定数量的参考书。实验室是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实验的地方。③用 “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这个方法帮助学生估算自己的时间,并调整自己的时间,以便完成合同。另外,图表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道尔顿计划冲击了传统教学观,将教学的重点从教师转向了学生。正如帕克赫斯特所说,教育工作仅仅像牵一匹马到水边那样,在旧的教育体制下,我们不能使学习者去学习,正像牵马人不能强迫马去喝水一样。因此,我们现在所要做的,首先是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帮助学生主动地承担其学习的责任,从而自发地去发展自己。
伦敦大学教育系T·P·纳恩教授说,帕克赫斯特小姐提出了一个确保个体文化与效率获得丰硕成果的解决方案。并且,他还说,帕克赫斯特小姐比任何人都更明白,还有别的方案,她的方案不是最终的,而是容许有益地修改和发展的。帕克赫斯特小姐不希望道尔顿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有生搬硬套的痕迹,而是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试。
三、道尔顿制对通识选修课的启示
结合道尔顿计划的优势,笔者尝试把其精髓——“合同式学习”、作业室、“表格法”、合作学习融入通识选修课中,提出道尔顿式通识选修课。
1.合同式学习
在道尔顿计划中,学习中的问题直接放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指出其必须达到的标准,然后让学生以自己的方法和速度解决问题。学生对结果的责任心会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努力,而在过程中实现潜在智力、判断力和个性的发展。
与道尔顿的合同式学习观念类似的是斯坦伯格(Schuttenberg)提出的“自导式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 理论。
诺尔斯(Knowles)为自导式学习下的定义是:“在最广泛的意义上, 自学指导是对个体在有或没有帮助的条件下,判断其学习需要,形成学习目标,了解学习过程中的条件,选择和实现正确学习的策略,评估学习结果所采取的行动……自学指导通常发生在各种帮助者的联系上,如教师、导师、顾问、有经验的人或同伴。” 托尔福论证了三种自导式学习的技能:设计;执行;评价。
可以发现自导式学习的定义与道尔顿制的核心思想有相似之處,都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教师作为学习帮助者的辅助性作用。道尔顿中合同的设计、执行和评价也正是自导式学习的三种基本技能。
在通识选修课的开设中,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合同式的学习,保证每个学生都以适合他自己的速度去取得学习进展。教师为每一门通识选修课制订相应的学习合同。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学生完成合同中的任务,即可获得学分。
学习合同由两个主要的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学习大纲,即本科目学习起止时间、需要掌握的知识、需要完成的学习成果。另一部分是学生个人的具体时间安排、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等,教师会给出一部分参考意见,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同要尽可能详尽,它像是一个对于学生学习的指导文件,学生通过这个文件和教师建立一种联系,这是连接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座桥梁,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合同监督、了解学生。
2.实体—虚拟作业室
学生递交了自己的学习合同后自学在哪里开展呢?道尔顿计划中的作业室为学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工具,包括书籍、实验仪器以及教师的个性化指导来帮助其完成任务。通识选修课的教学也要为学生完成合同提供必要的帮助。在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之中,我们为学生提供作业室的能力也增强了,这主要体现在我们除了可以给学生开设实体作业室外,还可以开设虚拟作业室。虚拟作业室的开设借助在线学习平台。在这个信息化平台上,一方面,教师为学生提丰富的学习材料,包括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扩充资料等。另一方面,教师在虚拟作业室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以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虚拟作业室的开设很大程度地节省了空间资源,并且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实体作业室与虚拟作业室的开设主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活动的性质。例如,一些理论性质的课程,虚拟作业室即可满足其需求,而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则需要同时开设虚拟作业室与实体作业室。
作业室代替了教室,从而教室的“满堂灌”也转变成了作业室的“全盘学”。在作业室里,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方式自学,当所有人都在按照自己的步调自学的时候,隐形的规则也产生了。隐形的规则在这里指的是学生在作业室内形成的一种良好的学习秩序。这个规则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确保学生自己监督自己的学习进程,利用一切可以帮助自己学习的资源(书本、其他资料、同学等)来完成“合同”。在具有浓厚自学氛围但又保留着学生的自由的作业室中,学生的自学可以进入到群体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在作业室内,学生从学习的接受者彻底转变成了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没有了教师提供的直接知识,所有的知识都掌握在学生的手里、脑里,学生需要做的就是去看书、查资料、思考、提炼。各种有利于增长学生知识的方式在作业室里都是被鼓励的、珍贵的。
3.进度记录表
为了确保学生学习过程的持续进行,必要的监督是不可缺少的。借鉴道尔顿计划的“表格法”,通识选修课也要有相应的进度记录表。进度记录表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己填写,记录自己在此阶段完成的学习任务、取得的学习成果,并定期上交教师,接受检查。教师根据学生的进度记录表,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选择合适的时机给他的学生提供特别的帮助和指导。
通过“表格法”记录进度,学生的学习步调可以被定时,学生学着成为时间和工作的主人,把握自我。但是在监督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评估标准的多元化,不能仅仅从学习进度的快慢来决定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结合自己对学生的性格、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观察来判断学生合同履行的效果。
4.合作学习
道尔顿计划期望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互动的机会,让他们与其他社会成员进行交互合作,从而为他们积累参与社会生活的必要的经验。通识选修课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很密切,但是他们却可以因为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而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互助的集体。
首先,合作学习是一个互相帮助的过程,来自不同知识背景的同学对通识课知识的准备程度是不同的,在合作的时候能够把不同知识背景的同学交叉融合,学生通过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其次,合作学习是一个互相鼓励的过程,在个人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疲惫、倦怠的情绪,而在一个共同任务引导下的小组中,各成员能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高效率和默契的增长,个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小组中得到帮助和解决,合作的环境可以让处在其中的个体拥有对集体的责任感。最后, 合作学习还是一个深化学习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流程一般有分工、讨论、融合等,在个体成员完成分工任务后,小组的成员会对自己的个人学习成果进行汇报总结,其中不乏讨论。高质量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从而让知识从外部进入到个人内部,并且加工得更细致,逻辑更完整。
四、结语
通识教育的思想是博大精深的,塑造一个完整的人的理念更是我们现代教育所欠缺的。通识选修课作为通识教育的先行棋,为实现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而努力,是本科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只是试图用美国进步主义教育思潮中的道尔顿计划来提供一些可能的改革建议。道尔顿制所强调的学生自身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起责任是现在通识选修课试行中所缺乏的。而通识选修课程的改革仍需要更多理论上的探索与实践中的尝试。
参考文献:
[1][4][5]陈向明.对通识教育有关概念的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 2006,27(03):65—68.
[2]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庄莲平,王立中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
[3]何秀煌.从通识教育的观点看——文明教育和人性教育的反思[M].香港:海啸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8.
[6][7][8][9][10]海伦·帕克赫斯特.道尔顿教育计划[M].陈金芳,赵钰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