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玥
【摘要】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学习需要依靠经济学知识作为理论基础而进行研究分析。教师应抓住专业重点,将其融入到基础课程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向其本专业方向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文章从非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与授课教师的现状以及教材现状入手,提出相关改革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非经济学专业 课堂教学 专业特色 内容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19-01
现今,我国高校普遍面向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的经济学必修课程。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学习需要依靠经济学知识作为理论基础而进行研究分析。经济学的研究分析方法更是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理论研究的前提。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和教学目标,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具有不同的特色。教师应该抓住专业特点,将其融入到基础课程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向其本专业方向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根据授课专业的不同,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通过相关专业的知识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助于学生将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触类旁通。
1.现状分析
1.1非经济学专业学生现状
非经济学专业的经管类专业学生,最突出的特点是学习动机和目的不明确。即使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也很难理解为何经济学是其专业的必修课程。研究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较少运用到经济学相关原理。因此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欠佳。此外,非经济学专业学生普遍认为经济学基础知识对其今后工作的实际运用意义不强。书本知识的乏味和理论枯燥都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抵触而导致学习动机和目的不明确。
其次,非经济学专业学生还具有其本专业的特点。例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对数字更敏感,更擅长于计算而分析能力欠佳;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更善于表达,擅长运用原理分析案例。不同专业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对于知识点的敏感程度不同,使得他们接受不同知识的速度有所差异。
1.2教师授课现状
经济学授课教师对于该课程的地位以及授课内容及意义等方面理解的不同,会使得教师在讲课过程的指向性产生偏差。例如有老师认为学生应该结合原理学会从生活中寻找经济学案例,而也有老师认为学生应该着重学会结合原理分析宏观经济环境。此外,研究发现经济学教师的授课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是面向非经济学专业学生授课,教师也会存在“反正不是专业课程,不需要特别认真讲课”的心理。
1.3教材现状
目前國内使用的各经济学教材特别是高职院校使用的经济学教材均来源于国外经济学主流学者所编著的书籍。教材中的案例有存在过时,或者是直接引用国外书本中的案例使得中国学生较难接受。各教材中的经济学原理也难以做到跟进时代的步伐。例如宏观经济学中依然会看到现行经济发展是需要通过“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的模式来进行拉动的,而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经济活动总量衡量的指标在各教材中也有所介绍。但是GDP是采用加法来计算经济活动,即增加交易数量GDP就会增长,其中的交易也包含了高能耗的产业交易。而世界从2003年提出低碳经济(减少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发展模式)到现在已过去12年,教材依然没有对此做出改变显然是不合理的。
2.对策方法
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现状,本文总结出以下几点对策:
2.1结合授课班级相关专业特色
在面向不同专业讲授经济学原理时,本人意识到对于各章节知识点,不同专业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关注度不同。例如,在讲授成本原理时,会计专业的学生比其它专业的学生理解更快;而在讲授市场理论的时候,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学习的意愿更强烈。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专业,有偏向性地结合相关专业的专业知识点进行讲述。
此外,授课班级的专业特色不仅仅局限于专业所学知识的特点,还有可能来源于学生自身特点。例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更愿意与人交流,会计专业的学生普遍对于数字比较敏感。利用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有目的性地激发学生所擅长的方面同时引导学生加强自己身的弱项。比如,在给市场营销的学生上课时鼓励学生多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思考问题,激发学生交流的特质;同时将涉及数学思维的题目放入讨论中来加强学生的计算等能力。
2.2教师应完善自身教学素质
针对学生反映有些内容其他老师在其它课程学习的时候也会讲授,教师应该与授课专业相关老师进行沟通与交流,避免重复讲授内容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对于知识系统化认识的模糊与紊乱。教师要将自己的教学思路与相关专业其它课程的内容相结合进行统筹考虑,了解专业需求,避免做重复讲解。
此外,教师也应正确认识到经济学作为基础学科在经管类专业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在授课过程中,应及时与学生互动收集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想法与需求,将其结合到课程之中会使得学生的学习意愿增强。例如,在授课过程中遇到国际经济局势变化,学生也会对相关问题报以疑问,此时教师作出相关解释会使得学生对于学习经济学的兴趣加强。
2.3转变教材的主导地位
研究发现在国内的课堂教学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书本的依赖性较强。学生对于学习课程也多局限于学校所发放的教材。而在国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基本是不讲授教材内容,甚至课程本身就不配备教材而是教师推荐基本参考阅读的专业相关书本。
与国内相比,国外不依赖教材的做法能够真正激发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而教师仅仅起到的是引导与参与问题讨论的一员。通过自己选择书本阅读,学生有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从而能产生更多的问题也会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力加深。
3.结论
非经济学专业经济学课程课堂教学内容改革,既能提高非经济学专业学生对于经济学的课堂积极性也能使得教学效率更高。就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而言,更高的积极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知识点、建立经济学思维,帮助其在今后专业主干课程学习过程中利用经济学思维合理思考问题。就教师教学效率提高而言,教学内容从书本知识解脱,能够使得课堂更加生动,跟进国际经济发展潮流,让学生切实学到符合当今局势的经济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刘岩.美国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经验及启示[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
[2]连有.关于高校西方经济学教材建设的思考[J].现代企业文化,2008,82(6):169.
[3]张玲.关于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思考[J].2006.
[4]李颖.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2012,166(20).